王柯平·詩教的致知功能——「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疏解(8)

像這對大雁如此「摯而有別」的「恩愛」關係,恐怕只有在描寫生死戀的愛情悲劇中看到。在現代猶如脫鞋換襪似的婚變世相中,我們自認為創造了文明與道德的人類,或許多少會從這對大雁的身上深切地感悟到「摯而有別」的真諦,恍然警覺到「戀(亂)愛自由」的誤區,這或許會使德性廢弛的人類深感汗顏。孔子倡博文,重道德。由他親自整理過的《詩經》,將《關雎》置於首篇,不僅是因為詩美樂美,而且是因為情真意切,具有審美和道德範導作用。

眾所周知,儒家詩教的宗旨在於培養「溫柔敦厚」的品格,此乃孔子所要塑造的君子人格的一個重要側面。因此,他賦予詩歌以多重功能。按他本人提出的標準要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就是說,君子必須外修於文,內修於質,內外平衡發展方能構成完滿人格。在部分程度上,達此目的有賴於詩歌這種特殊的話語形式,即一種集社交、政治、倫理、審美與致知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話語形式。在這裏面,致知功能的突出效應至少有四:(一)通過辨別「草木鳥獸之名」這種「格物致知」的方式,將有助於人們進入「篤志博學」的奧堂,不至於墮入「正墻面而立」那種寸步難行的困境。(二)通過了解詩中鳥獸草木的習性特征,將有助於人們更加精確地解讀詩文的具體含義和掌握賦比興的修辭藝術。(三)在上述兩者所構建的基礎之上,將有助於人們更為嫻熟地「獻詩」或「引詩」,這樣便可在不同的社交場合恰如其分地運用詩歌這種具有多重功能的話語形式,完成君上交付的政治與外交任務,由此避免「出使而不達」的尷尬處境。(四)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切最終將有助於人們實現「博文約禮」的崇高目的。所言「博文約禮」,語本《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此說意指廣泛學習詩書禮樂等古代文獻,人們就會在文以載道的陶冶下,知書達理,蓄德儲善,恪守禮規,養成克己或自律習慣,從而不違背做人做事的道理。這無疑是一條以學修身養性、成就君子人格的進路,同時也是孔子詩教中致知功能的目的性追求。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