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山水詩表達了深刻的精神皈依,即宇宙萬有(人是其中一有) 都屬於令人敬畏的荒野[……]人以最基本的方式參與進去。 中國的荒野宇宙觀就是一個動態宇宙論。 (Hinton 2002:Xiii)因此,荒野宇宙觀視宇宙萬有為荒野的有機組成部分,人以最本真的方式參與進去。
對「最本真的方式」的理解,就是宇宙中的動物、植物自然相處的方式,而沒有自詡為「高級動物」的人對荒野的主觀性改造、利用、盤剝,甚至破壞等方式。 它是人類最早的深層生態學宇宙觀,是中國文化中最傳統的思想道家與佛禪的宇宙觀的反映。
我們以欣頓翻譯的賈島《雪晴晚望》為例:
雪晴晚望 Evening Landscape, Clearing Snow
倚杖望晴雪,溪雲幾萬重。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Walking-stick in hand, I watch snow clear.
Ten thousand clouds and streams banked up,
woodcutters return to their simple homes,
and soon a cold sun sets among risky peaks.
A wildfire burns among ridgeline grasses.
Scraps of mist rise, born of rock and pine.
On the road back to a mountain monastery,
I hear it struck: that bell of evening skies!
(Hinton 2002:182)
欣頓認為,荒野宇宙觀視整個山水荒野為一個最充分、最讓人敬畏的自然宇宙。 基於此,山水詩如此展開:先見雲霧、溪水湖泊和空曠的空間,這是生發性的「空無」;然後,是變動不居的景象,這是「有」;最後才是「人」隱隱約約安適於這個自生、和諧的宇宙中。 靜空便是無。 賈島的這首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入到有無的精神生態中:極目望去清冽雪野、溪水、萬裏雲空,好一個空曠寂寥;然後,隨著第三行煙霧的出現,轉入到這個宇宙的中心,出現了萬物萬有:樵夫、白屋、寒日、危峰、野火、岡草、斷煙、石松、寺廟等;詩人在寒寂中,忽聞鐘聲,隨之頓悟,原來自己就身在宇宙的中心———天下母,進入到有無相生的自然發生進程,自我消失了。 在古漢語的語法上,代詞「我」的缺省正符合這一無我的境界,從而讓人體會到詩中佛禪的寂靜、幽獨與性空的境界。
荒野宇宙觀不僅僅通過詩歌意象來體現,而且通過詩歌的語言形式,具體表現為語法開放性。 詩歌用詞為體現自然萬物的狀景詞,而少出現功能詞(介詞與連詞)。 雖然功能詞體現了人的大腦對物質處理的方式,中文詩歌把它留給了讀者自己處理,因而,語詞的關系是被留白的。 而英語語言是要處理這個關系的。 例如,上面英譯文的最後一節要用英語的句法來體現物象之間的關係,而原詩的各個成分可以實現完全的自現。 漢語詩歌語言的語法是極其簡約的,意義僅僅只取決於詞語在開放空間中的序
列。 所謂開放,就是很多東西都是不會言說的,包括詞語關系、意象關系、意義關系、時間、位置、主語賓語,甚至動詞。 相對於散文而言,詩歌語言的語法開放性代表了向「空」 的轉向,因而,詩歌語言本身成就了詩歌精神性。 這種精神性正是從宇宙的根源生發而來。 欣頓甚至認為,古代漢語也是建構在荒野宇宙觀的框架下的。 例如,象形文字即表示萬物是意識的載體,是山水詩的最深刻的表現形式;無時態變化的動詞表示自然的穩定的生發。
靜坐是道家與禪宗的修煉方式之一。 靜坐就是通過思從空起而復歸於空的愉悅體會自然,在冥想的過程中,體會到我可以與意識的分離。 在最深層本體意義上,我們只是荒野,隨著進一步深入,我們置身於無的生發空間,即空。 於是,就回歸到宇宙的根源———天下母。 這種精神的修煉正是山水詩的用意所在,也體現在明晰的意象中。
賈島詩的性空,無處不在。 空無時態,空無功能詞,詩人身影或隱或現。 他只在第一句和最後一句出現。 「望」在古詩中往往意味著「風景」或「景色」,這增強了自我意識,因為是人在看,因此,題目中的「 望」 譯為「landscape」。 雖然最後一行「自我」又出現,但是一個全然的空現———主語的缺席。 這就是中國詩歌最深層次意義上的冥想的意義所在。 當鍾聲響起,我們不僅置身於宇宙根源的性空中,而且還融入其中。 這就是道人和禪人的追求。 這個性空中,自我只是地球運動中一個稍縱即逝的萬有之一———生於它,逝於它。 或者說,從來就沒有出世過。
對於道和禪,「真我」(our Truest Seif)既然沒有出世,就不是稍縱即逝的萬有,是無之空,是歷經所有的變化。 山野就是最引人入勝的荒野宇宙觀體現,是真我的家園,就是深層生態學所講的「大我」或「生態的我」的精神家園。 欣頓對此有著深入的理解,並試圖再現這一荒野宇宙觀。 他遣詞明晰,采用語義翻譯方式,讓讀者盡可能接近詩人和詩作。(中國比較文學2019 年第 2 期 [總第 115 期] 122頁至 136頁)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