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61号公路著《遙遠的鄉愁》3 綻放(上)

(1977-1983年的民歌小孩)

如果沒有金韻獎,可能就不會有木吉他吧。

如果沒有木吉他,我們可能就聽不到《散場電影》https://youtu.be/wjiA8JQeeQ4那麽好聽的歌吧。

如果木吉他沒有成功,李宗盛可能就不會持續寫歌吧。

如果李宗盛沒有寫歌,我們就可能聽不到《鬼迷心竅》、鄭怡的《結束》、阿潘的《謝謝你曾經愛過》、陳淑樺的《夢醒時分》、辛曉琪的《領悟》……如果是這樣,人生就太寂寞了吧。

木吉他只是臺灣校園歌曲中微小的一分子,這段文案訴說的卻是一種情懷:如果沒有校園歌曲,如果沒有民歌手,我們的人生會存在很多雖不致命卻也因此更加難耐的殘缺——我們可能聽不到《橄欖樹》,不知道蔡琴,沒有《爸爸的草鞋》,沒有《龍的傳人》,李宗盛可能還在換瓦斯罐,李泰祥還掙扎在古典邊緣,梁弘志與李壽全也不會去寫歌,所以那個叫Julie的女子唱著西洋歌然後嫁人出國,蘇芮這個名字和《一樣的月光》從來不曾出現過。

—— 節選自滾石唱片《重逢木吉他》文案如果沒有金韻獎,人生的確會寂寞許多。

被譽為民歌天后的鄭怡橫跨民歌與流行兩界,李宗盛第一張制作的唱片就是鄭怡的《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鄭怡在民歌時代演唱過的《月琴》,是獻給民謠歌者陳達的作品,也是音樂人李國強制作的經典曲目,先後被張清芳、費翔、孟庭葦等歌手翻唱過。

1978年起,1960年代起家的海山唱片推出唯一能與金韻獎抗衡的民謠風,齊豫成為當年度金韻獎與民謠風的雙料冠軍。海山唱片不僅擁有左宏元、劉家昌這樣的流行音樂大師,在校園歌曲時期更匯集了眾多民歌時期的代表人物:梁弘志、葉佳修、蘇來、蔡琴、潘安邦、李碧華、李麗芬……海山唱片效仿金韻獎,也適時推出《民謠風》創作演唱紀念合輯與民歌手的個人專輯。

如果沒有臺灣校園歌曲,祖國大陸的流行音樂至少滯後五年;如果沒有臺灣校園歌曲的影響,新加坡的華語音樂無法開始獨立的篇章;如果是這樣,人生真的會很寂寞。

新格與海山一起,成就了校園歌曲最鼎盛的風光年代。"民歌之母"陶曉清延續在民歌運動初期的努力,使民歌手們突破所屬唱片公司的限制,融入到校園歌曲整體的創作、演出當中。當時無論是歌曲的著作還是演唱都是被唱片公司一次性買斷,所以很難想像蔡琴演唱《恰似你的溫柔》從始至終只收取過兩千臺幣,而侯德健創作《龍的傳人》只拿到六千元。新格唱片倒閉之前把所有版權轉賣給滾石唱片,保守估計,多年來再版的回顧唱片為滾石賺取了過億的回報。


第三屆金韻獎獲獎的女歌手比較多,除了王海玲,還包括鄭怡,王新蓮,馬宜中,四小合唱團(黃韻玲、黃珊珊、張瑞熏、許景淳),楊芳儀、徐曉菁二重唱。

"1970年代,一切都從頭開始的年代。鄉土文學從我們手中的書開始,黃春明的《鑼》、《莎喲娜啦,再見》,陳映真的《將軍族》,還有張良澤編的《吳濁流小說集》進入大學生的宿舍,成為討論的話題。通過這些文學作品,臺灣廣闊大地的泥土與草香,漾蕩在校園之內。土地是我們的,愛情是我們的,歌也是我們的。於是,唱我們自己的歌,成了我那個年代的青年的最愛。"在一篇名為"歌聲徘徊"的回憶文章中,已屆中年的陳明韶提筆寫下如此話語。

民歌三十年系列演唱會上,陳明韶重返舞臺,她笑說"浮雲遊子終於回來了"。放棄唱歌,雖然可惜,可是人生有許多必須面臨的選擇,她從來沒有後悔過。在美國多年,時常在夢中回憶起的並不是自己唱過的那些歌,而是民歌先驅李雙澤的那首《美麗島》。學生時代,她常常在黃昏時站立在淡水河邊,對著余暉輕聲唱起這首歌,心中湧起的卻是對臺灣這片土地由淡漠轉為濃稠的情感。回到臺灣,有一天突然在一家餐廳聽到民歌手胡德夫唱起《美麗島》,雄渾的聲音響起,她頓時濕了眼眶,那些年輕的歲月仿佛還只是昨天。


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謠/走不盡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抱一支老月琴/三兩聲不成調/老歌手琴音猶在/獨不見恒春的傳奇/落山風向海洋/感傷會消逝/接續你的休止符/再唱一段唐山謠/再唱一段思想起/再唱一段思想起——《月琴》詞:賴西安曲:蘇來唱:鄭怡


這首歌中"小牛的哥哥"最早為"小毛的哥哥",在談"毛"色變的年代,唯有更改歌詞才能發表。

19歲那年,就讀於臺大歷史系的包美聖獲得第一屆金韻獎創作組優勝獎。能彈能唱能寫的她參賽時演唱的是自己創作的《成長(悟於一九)》,隨後在金韻獎紀念合輯中以《小茉莉》而被熟知。包美聖清亮乾凈的嗓音讓很多人驚艷,戴著大眼鏡、喜歡抱著吉他上臺的她雖然稱不上漂亮,卻因為女大學生的氣質兼創作才華而成為民歌手中頗引人注目的一位。很快,新格唱片推出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包美聖之歌》,不僅收錄了多首個人創作,還匯集了侯德健、邱晨的處女作。三年的時間裏,灌錄唱片、院校巡回演出,包美聖與其他民歌手一起,因民歌而留下青春歲月中單純美好的感動。有時候演出完畢,王夢麟騎著機車送包美聖回家,一路哼唱著自己的歌,許多年過去了,那些夜晚的街道還留在回憶中。

喜歡在辦公室穿著汗衫苦幹的陳安斌說,努力了這麽多年,但外界提到公司依然還是那個唱《小茉莉》的包美聖,可見民歌的影響力。兩人育有兩子一女,兒子參加夏令營時聽到《捉泥鰍》,跟小朋友說是他媽媽唱的,大家都不相信。兒子也疑惑了,回家後忍不住問她:"你是包美聖嗎?就是唱《捉泥鰍》的包美聖嗎?"在民歌三十年系列紀念活動中,包美聖重新回到舞臺,最讓她高興的是見到了二十多年沒見面的陳明韶。已經讀研究生的兒子忍不住又問她:"你那些古代的歌,有人聽嗎?"回憶當年,包美聖說:"以前我們唱歌,不必化妝,也沒打歌服,大家聚在一起跟同學會一樣,對我來說,那就像是學生的活動,所以我從不覺得自己加入過歌壇,也沒有所謂的退出。"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麽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麽流浪/為什麽流浪遠方/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詞:三毛曲:李泰祥唱:齊豫



然而後來摘掉了眼鏡的于臺煙(上圖)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不僅長得漂亮,聲音也很讓人難忘。恩師梁弘志永遠是于臺煙不能忘卻的人,在復出後的精選唱片中,大家還能聽到當年梁弘誌與於臺煙合唱的《我想你不是真心愛我》:"其實我所盼望只是瞬間的挽留,讓你細細看我,也能讓我看看你是否真愛我。"2004年10月30日淩晨,梁弘志因胰腺癌離世,年僅47歲。


第一次,齊豫聽到了那首改變她命運的《橄欖樹》。1979年,齊豫推出了個人的首張專輯《橄欖樹》,李泰祥擔任制作人。古典出身的李泰祥的作品介於古典與流行之間,從事古典音樂的人說他是搞流行的,流行音樂的人又說他根本就不流行。與當時的民歌作品相比,李泰祥在原有藝術歌曲的基礎上,充分融入了民謠的元素,表現出與以往作品截然不同的藝術氣息。

李泰祥對齊豫的影響,有一生那樣長遠。他們一共合作過四張專輯,齊豫得天獨厚的嗓音,以及獨特的領悟力,使這種合作在民歌時代開創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學音樂風格。《橄欖樹》受到普遍的歡迎,成為二十年來的長銷專輯。其中的《歡顏》、《橄欖樹》被選定為電影《歡顏》的主題曲,被譽為民歌時代無與倫比的經典代表作品。

關於齊豫演唱的《你是我所有的回憶》,李泰祥在前兩年接受采訪時才說出背後的真相:早些年他寫好了這首歌的曲子,因為不太滿意,就丟在垃圾桶。結果齊豫與侯德健分別來訪,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作品。侯德健在討論中完成了這首歌的歌詞,不料因為他出走內地,這首歌不能再寫上他的名字,李泰祥只好冒名頂替才完成這首歌的出版發行,也為齊豫的演唱生涯添上重要的一筆。

1987年,臺灣大學機械系三年級學生蔡藍欽推出了他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創作專輯《這個世界》https://youtu.be/9jMk0xr1IyI。專輯中蔡藍欽包攬了絕大部分詞曲創作,制作人是樓文中,最早由飛碟發行。在這些作品中,蔡藍欽表達了他對教育制度的不滿與反諷,對人生的思考與仿徨,以及青春無悔的愛戀。就在專輯剛剛完成配唱後不久,蔡藍欽就因休克導致心臟麻痹而告別了這個世界。一個沒露面就去世的創作,只靠廣告、新聞稿、播歌和沒有歌手的音樂錄影帶,《這個世界》破十五萬張的銷售成績,名列年度十大,如這張專輯的營銷策劃、臺灣音樂人陳樂融所說:"絕對不是清新質樸這樣簡單的字眼可以一筆帶過的。"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才是民歌運動的真正挽歌,在校園歌曲已淡出的四年之後。這不僅因為蔡藍欽的離世,而是因為,那是一個來自學生的真正意義上的創作,是一個意氣風發的臺灣少年,而且,絕不再現。


近十年來,李泰祥因罹患帕金森氏病症處於半退休狀態(編註:李泰祥已於2014年1月2日逝世),可是他依然創作、依然錄音、依然用顫抖的手開車找朋友聊天,甚至依然戀愛。前幾年,在北京錄制《中國交響世紀》時,李泰祥愛上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他為她寫下《這是一個秘密》,收錄在《自彼次遇到你》中。通過阿美族母語的口白,李泰祥說出了深藏在內心的愛情。

李泰祥的女弟子大多出身於民歌:齊豫、唐曉詩、許景淳……目前,在歌壇唱了二十多年的齊豫苦心鉆研佛教音樂,並出版了相關專輯。"或許是我們這一代歌手的福分吧,生活方面妥協很少,更獨立也更多安全感,活得很自在。即使今後不再開個唱,也不會放棄堅持了二十六年的音樂理念,夢想永遠不會褪色。"


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沈沈的夜徘徊在木棉道/輕輕的風吹過了樹梢/木棉道/那是去年夏天的高潮/我怎能忘了/木棉道/那是夢裏難忘的波濤/我怎能忘了/啊/愛情就像木棉道/季節過去就謝了/啊/愛情就像那木棉道/蟬聲綿綿斷不了——《木棉道》詞曲:洪光達馬兆駿唱:王夢麟

Views: 40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