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這是我去日本的小城市的密度,叫富山市,靠近中國海的這側,四十萬人,這個市長現在是明星,為什麽是明星呢?城市早就建成了,所有的基礎設施美倫美奐。老齡化,老人一多以後不出來,城市死氣沈沈,日本的老人是泡沫時代的老人,有錢,他不出來他就不花錢,這是他們這種城市的麻煩,怎麽解決?最後研究來研究去出來一個緊湊城市的概念。老人家走不動,收縮,怎麽收縮?市政府出錢,重新修了跟中心主要地帶連接起來的一條軌道,然後開發一款運輸工具,叫地面電車,不是有軌電車,差別是跟地面平的,老人家一擡腳就能上去,沒有坎,細到這個程度。所謂地面建車幾乎是平地走,這是他們開發的,然後招標,設計是政府搞的,投資是企業,車站讓公司去捐,然後可以匿名,車站上侯車的小椅子居民個人捐。
什麽規劃目標呢?所以老人家住到離這個車站500步半徑以內,鼓勵他沒有心理障礙出行,到商場,到夜大學,到演出單位去,增加城市的經濟文化活動。然後還做了一個計量研究,說老人家出來一天走一千步,政府養老金開支就下降多少百分點,因為走走心情就好,這個在日本成了一個明星市長,歐洲很多國家都來請他去講演。老齡化當中激活這個城市活性化程度,中國還沒有到這一步,後來把這個故事講給鄂爾多斯聽,我說你們東勝區地處挺好的,問題這兩年攤的太大了,你重新收縮回來,收縮回和現在經濟能支撐的範圍,同樣可以搞很好的城市。剩下怎麽辦呢?剩下的組成一個鬼城旅遊項目挺好,全中國的市長規劃市都來看一看搞成這樣怎麽收場?
本國有沒有好經驗?我們國家也有好經驗,就是上海的經驗,在嘉定汽車城,工人去打工,批的建設用地不夠,指標不夠,怎麽弄呢?2002、2003年開始搞了三個集中,農民相對集中居住,上海郊區農民絕大部分不從事農業活動,既然不從事農業活動,為什麽住在傳統的分散的村莊格局裏頭?聚起來,以房換房,宅基地換房,平均換到兩套半,高一點,密一點,設施好一點,就這麽一個道理。
節省出來的空間拍賣變成可用土地指標。上海市總結了這個東西最後發了一個叫“三個集中”,農民向集中居住,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土地耕作地向種田人集中,就是一個空間重新布局的戰略,這是中國本土產生的。當然他們先發起,先開花,也結了果。這是他們的第一個項目,當時因為拍賣價格很少,一畝地四十年、五十年使用權是70萬-90萬,用那個錢拿來蓋農民新村,蓋的都是沒有電梯的步行樓的樓層,但是已經節約了幾百畝土地出來。
搞完之後上海就非常謹慎,互相學習,江蘇去看江蘇搞,浙江去看浙江搞,重慶去看,成都去看,看來看去外地開花結果。後來上海到2010年發現我們先創造的經驗我們為什麽不幹?接著幹。現在的集中程度,建設水平都上來了,都是18層以上的建築,一次到位,馬上可以上市流通,農民高興的很,用不著抵抗,不用強拆。利用市場機制,不是利用政府的權威說志在必得,價錢合適簽個合同就幹,土地節約了,空間的規模集聚了,這種村莊本身都可以有新的服務業生產進去,又靠近嘉定這麽一個地方,你不用擔心裏頭的人打不到工,不在土地上謀生。2010年上海農業占GDP比例跟英國今天水平一樣,不是以農村的方式繼續生存。我們很多擔心要針對實際情況。
重慶是另外一個故事,大山區,大農村,大都市,號稱直轄市。大部分人跟城市都是沒什麽關系,怎麽辦呢?怎麽能夠分享城市文明的好處呢?它在上海經驗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創造,國務院批它做城鄉統籌試點,授它一個權,它發明一個叫地票制度。大量人口出去打工,房子破破爛爛,潮濕,就爛了。很多人在外面站住腳常年不回來了,常住人口減少28%,農村人均建設用地從183平米增加43%達到262平米。
這是我拍的照片,這種房子不知道有多少,在山區裏頭,一籌莫展,財政沒有簽改造建設新農村怎麽去建啊,拆的成本都付不起,城鄉一起算帳就搞起來了。城裏缺土地,沒指標,能夠把這個地騰出來變成指標分到中心城鎮去用,就按照這個設計了地票制。什麽叫地票?宅基地蓋了房子,如果這個人在外頭站住腳了,有證明他在外面站住腳了,在外面也租上房了,也有工作了,他同意把這個房子覆墾,重新耕地。
200平米合格就發你200平米地票,400平方米合格就發你400平方米地票。這個地票匯集到一起,放到解放碑底下成立一個叫農村土地交易所,每兩個月開拍一次,把各地整理出來的地票經過驗收合格的有憑證拿來叫賣。誰去買呢?凡是在規劃區內願意用地的無論是國有民營都可以舉牌,出價高的拍賣,拿到這個地票就可以在規劃區內找一塊地根據規劃,根據當地給土地的補償然後去獲得這個土地,等於是張門票。
為什麽要這張門票?因為國家控制耕地不減少,建設用地不能無端增加。多增加一畝建設用地同時補一畝耕地。對地方發展城市來說中心土地不夠,每年到中央拿指標,指標用完了城市就不能發展了,很多民營企業說開個加油站,沒有地,到哪開去?
2008年開始做實驗,到2014年六年間共完成覆墾15萬畝,組織交易會35場,交易地票13.74萬畝,總成交279.12億元。這塊土地使用資產還在老家,還是農民的,改成耕地還是它的承包地,原來蓋房子的權出讓給城市裏,一畝達到22,怎麽分配呢?八五、一五分,由交易所直接打到農戶帳上,85%,15%給所在的生產隊。
空間配置我最感興趣,基本上是重慶的兩億把地票騰出來落到中心城去,這是加密過程。這是政府在裏面起相當主導作用的一種改革,已經把原來的行政配置、權利改造成在某種程度上引進市場機制。客觀的後果是促進了空間、人口的布局。
我們再看看還有一些設施很有意思,已經建成的城市的建成區怎麽能夠加密呢?這是深圳的例子,隨著產業的升級,隨著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工業區要更新,形態上要改變,專門有些企業做這個事情,這是深圳市政府和香港的一家公司合資的一家公司,叫天安數碼城。最後專業就是開發老工業區,老工業區時間長了以後產業成本一頂就往內地走,或者往越南去了,這個地怎麽弄呢?升級。已經做出牌子了。
最早的工業園,後來蓋成工貿院,然後變成產業院,然後變成叫做城市產業綜合題,每個詞改動裏面都有實質內容改動,商業要進去,住宅要進去,娛樂、餐飲、服務進去,不是單一的打工的地方。這個形態已經不適於今天深圳很多公司的要求了,最新叫做創新產業生態圈,中國人的造詞能力非常強,但是反映了時間內容的改變,其實就是密度不斷地在提升。
內地我再講一個故事,成都附近,成都也是搞城鄉統籌的,在雙流機場附近,重慶地方的農民企業家到當地辦的工業開發區,這個人開始去要地,要地發現他只要五畝地,沒人理他,後來發現大量中小民營公司都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做廠房,最後說我就做這個開發,最早在青陽,把一個人家不用的廠房盤下來切成小塊租給中小企業,非常成功,不要你買地,就年終付,門口老有招商成功排隊的人,你一失敗另一家就替進來,維持著現金流走的很快。因為小企業沒有大本錢,工業還沒搞就先付四十年的土地錢,除非財大氣粗才搞得起。
非常成功,雙流招商引資引去給四平方公裏,最後四平方公裏以工業區開始做,藍屋頂,中小企業,勞動密集,一打工以後開始形態變了,位置也好,離機場也近。然後他就開始建樓,建住宅,建商場,建電影院,修水的系統,汙水系統,原來就是傳統的城鄉結合部非繼承去地區,一樣一樣的搞。過幾年形態不同了。
工業怎麽辦呢?工業從平方兩層樓、六層樓,騰出地來搞商業。綜合體,見過很多工業區都是很好看,很綠化,沒有人,交流都非常困難,首長去檢閱很好,真在裏面上班的人真是天笑不得。這個工業區不同,熱熱鬧鬧,人一聚商機就來了,最成功是辦了一個電影院,掛了一個院線,結果票賣的非常好,成都好多都是開車來看電影,城裏電影院沒法開車,他嘗到甜頭以後再做進一步開發,開發出一個現代大的幕,弄來一萬噸海水引兩條鯊魚在成都內陸地區。出一筆錢換潛水服可以遊進去,他問我試不試,我說算了,我還要做研究呢。樓上開直升飛機可以升起來觀看,就一個農民企業家做的事,他的空間觀我看比很多級別很高端的規劃師強,他知道這是人的活動,人的經濟活動。
最後一個這是天津的20億修的音樂廳,非常漂亮,經營機制上招聘一個民營機制去管這個音樂廳,包下來以後兩年半組織800場演出,現在北京包括部長級的官員坐高鐵到天津去看戲,把《戰爭與和平》都從俄羅斯請過來了,這個事情很受觸動的。上一程城市化它不大註意它的密度,不大註意人的活動,下一程要高度重視這些東西,有的樓現在看來不是難事,樓裏有活動是難事,修影劇院不是難事,搞不好就變成很多人調侃叫蚊子過來了,養蚊子的,不組織演出,沒有能力組織演出。
上一程擴城造城,城市蔓延為特征,攤大餅。這個也別怪,我們已經走過來也就走過來了,中國多少年城市化之後也難免,問題是這條路走不下去了,下一程要緊湊,就是日本的概念,這個詞已經進入城鎮化20年規劃,緊湊這個建設方針,用緊湊來對沖蔓延,集聚一些人氣為王,便利為重,人收入再高時間不增加,所以便利是越來越重要,因此要轉觀念,轉策略,同時更重要轉機制,更多利用市場機制,社會治理機制,動員各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啟用不是一般的企業家,是成就城市事業的企業家、事業家,可能是市長,可能是規劃師,可能是工程師,也可能是商人做企業的,也可能是普通市民專家來主動有為,讓我們國家的城市化下一程走的更加的健康,更加的環保,更加的綠色。
謝謝各位。(愛思想網站 2016-08-3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