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雲樵﹕〈50年來的南洋研究〉(1)

一﹑南洋研究何以成為專門學問

「南洋研究」在東方人看來,是一門特殊學問,但在西方人的眼中,祗是漢學家的研究範圍之內的一個部門,因為凡能從事南洋研究的﹐大抵是精通漢學的人士。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原因是一般人把南洋研究的範圍,縮得很小,幾乎專指史地研究,而南洋史地研究的參考資料,又不能不向中國古書堆中去發掘。

其實所謂「南洋研究」,包括一切學術研究在內,不論哲學﹑宗教﹑社會﹑經濟﹑教育﹑語文﹑自然科學﹑應用技術﹑文學﹑藝術﹑歷史﹑地理都可以作專門的研究。不過有許多學問是有共同性的,譬如自然科學內的火山研究,雖然在南洋有作專門研究,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作同樣的研究,地方色彩的意味降低,使人不覺得它是南洋的專門研究。地方色彩最濃的是史地研究,因此一般人常把南洋史地研究作為南洋研究的代表。

這裏所說的南洋研究,是包括一切學術研究,不過筆者因為從事史地和語文三十餘年,對這方面的情形比較熟悉,其他方面不能一一舉出,但並不是說,其他方面不在內。即使就史地來講,所需要的學識也很廣博,因為地理是各種學術的總匯,歷史乃已往經驗的累積,修養不足,無以攻錯。即使單談史地研究,也能反映一般學術的水準。

南洋研究,在歐美是沒有專門名稱的,因為在過去,他們根本沒有「南洋」這一個特殊地域觀念。因此他們不是歸納在漢學(Sinology)內,便算作東方研究的一部分。其實「南洋」,自有其獨立成為一個特殊地域的條件,不當模糊地包含在「大東方」之內。

南洋的所以成為南洋,有天時﹑地理﹑人文,各方面的特徵。南洋地處赤道兩側,「四時皆似夏,一雨便成秋」,沒有隆冬,無慮凍餒,五風十雨,旱潦不作,「得天獨厚」,是它第一個特徵。

南洋幅員廣大,西自緬甸西境(東經92度),東至伊里安島(Irian)中部的亞澳分洲線(東經142度),東西長5千4百公里;北起緬甸北境(北緯29度),南達帝汶島(Timor)南岸(南緯11度),南北廣4千4百公里。島嶼簇聚,多達1萬2千枚,再加上與大陸相連的中印半島和馬來半島,地形複雜,支離破碎,可是在地體構造方面,它是有系統可尋的,有「海西寧運動」(Hercynian Movement)所造成的安南山脈,有「燕山運動」(Yenshan Movement)所造成的印度馬來地塊,有「喜馬拉雅運動」(Himalaya Movement)所造成的緬甸弧(Burma Arc),巽他弧(Sunda Arc)以及東亞新褶曲山脈帶等,有條不紊地構成一個整體,這是它第二個特徵。

南洋人種龐雜,語言異殊,可是馬來西亞族分佈最廣,散處群島各地,約佔總人口的半數。中華民族散佈在南洋各地的更廣,向有「海水到處,皆有華僑足跡」的成語,同時佈下一個根深蒂固的經濟網,人口1千萬,約佔總人口的6巴仙。印度人雖不及華僑那末眾多,但分佈得一樣廣泛,尤其在古代,將印度宗教思想﹑語言﹑文學,傳播南洋各地,並據地稱王,建立了不少印度化的王國,因此他們稱南洋叫做Dvipantara(洲間之地),也視作一個整體。因此南洋是華印土著三元文化的交流地,這是它第三個特徵。

南洋各國除安南之外,都沒有完整的歷史體系,古代史幾乎全部缺乏,近代史差不多只是歐美列強的殖民史。這又是它第四個特徵。

過去南洋各國的政治經濟呈顯同樣的典型,在政治上是殖民地或變相殖民地,在經濟上有歐洲人企業經濟,有華僑的商業經濟,有土著的個體農業經濟,形成三層樓式的多元社會。這又是它的第五個特徵。

南洋人種龐雜,語言繁多,可是竟沒有一種自創的文字,例如安南語是蒙吉蔑語群(Mon-Khmer Group)的一種,卻採取了漢文﹔暹羅語本是漢泰語系(Sino-Thai Branch)的一種,卻不用漢文而用梵文;印度尼西亞語系是馬來坡利尼西亞語族(Malayo-Polynesian Family),卻採用了阿拉伯文;目前竟沒有一種自創的文字得流通,這又是它的第六個特徵。

有這許多特徵,因此人家便把它當作一個整體看待,南洋研究的所以能成為一門特殊學問,也就是這個理由。

Views: 15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