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興·從社會投資觀點探析社區產業發展 (5)

二、社區產業的功用

社區產業尋求經濟發展,一方面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是促進社區居民之間的凝聚和合作,同時兼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在地工作機會增加,產業有了發展的遠景,居民將更願意留在本鄉發展,也更可能吸引年輕人回流。

依照衛生福利部在 2015 年 4 月份的統計,台灣現有 6,761 個社區,設置有社區生產建設基金的有 4,011 個社區,顯見社區對於產業並不陌生,已有相當的經驗累積。社區產業不僅可運用於一般社區,尚可被運用來改善偏遠社區的生計來源,促進災區重建,以及創造多重的效益。


(一)改善偏遠社區的生計來源

偏遠社區(部落)的居民常受限於在地就業機會不足,謀求生計不易。若長期缺乏生計來源,社區居民很容易就會變成貧民。苦於生計沒有著落的家庭,或不得不舉家遷離,或必須讓年輕的父母親外出謀生,而將家裡的幼小託付給年長的父母,形成隔代教養,也給年邁的父母造成額外的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就會忽略了兒童的正常飲食、健康和就學。

顯然,前述的兒童受到疏忽甚或虐待的情形,問題的源頭應是在於家庭的生計問題,但在實務處遇上卻常受到忽視。Conley(2010)指出,典型的兒童保護案例通常都是強調它的危機取向,而對家庭採取強制措施,或將兒童帶離家庭和社區而代之以安置照顧,忽略了能為兒童提供更佳選擇的替代方式。因此,兒童福利的專家們多認為只有枝節末端的改善根本無濟於事,必須要能找出問題的源頭,並且強調預防和強化家庭的優勢,才能夠真正對癥下藥。


“給人魚吃,不如教人釣魚”,但是光有一技之長就足以謀生嗎?對於長期缺乏就業機會的偏鄉居民來說,能否有可供選擇的工作才會是真正的關鍵。創辦 Ashoka 此一知名社會企業的 Drayton 認為,社會企業家要在社會的某一部分鬆脫時,能加以識別和找出解決之道,透過改變系統展現其解決方案,以及說服社會大眾共同採取行動。因此,社會企業家不只是給人家魚吃,或教人家怎麼釣魚,他還會持續不懈地改造捕魚的環境。


(二)促進災區重建,改善災民的生計


災害是指由於自然力量或人為因素,未預警地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破壞性的、甚或致命性的影響。災難的類型通常被區分成天然災害和人為災害,但災害的成因卻可再加以細分,自然災害的成因有大氣的(如颱風)、地質的(如土石流)、水災、地震、森林野火、生物的(如病毒或毒物),以及環境的災難(如汙染、過度開發)。人為的災難則可能肇因於科技的(工業災害、結構崩塌、核能災害、電腦軟硬體損壞、交通事故),以及衝突事件(如集體恐慌、暴動、恐怖攻擊、戰爭)等多種成因(Mcentire, 2007)。有時候災難的發生還不只是單一因素所造成,而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例如日本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因強烈地震引發海嘯,連帶造成核電廠的事故,形成所謂的複合式災難。

由於重大災難的複雜性以及需要長期持續性的復建工作常會被低估(Regnier, 2010),災難救援工作又常是包羅萬象,重建工作常偏重於硬體工程,而忽略了永續發展,加上媒體報導常是著眼在可立即顯現成果的項目。當硬體建設占用大多數的經費時,難免會排擠生計重建的資源,或減損創造就業機會的可能性。試設想,當硬體設施(包括道路、橋樑、房屋)都逐一完成了,但卻未考慮到居民的生計需求,災民即使搬遷到美輪美奐的永久屋,仍無法安居樂業,社區也勢必無法獲得永續發展。

Views: 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