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傑:社會倫理語境下的民族鄉村旅遊演進與反思(5)

為了旅遊表演的需要,情歌到處飄揚,遊方的場景隨處呈現。如今開發到家門口了,除老少體弱的兩極人群外,青壯年們要麼自己開農家樂或在農家樂裏做事,要麼在街上開門面或幫別人守店鋪,或在旅遊公司上班等等,很少有人閑待在家裏。一旦遇上紅白喜事,往日那種不約而同前來幫忙的景況已經一去不復返。只有非常親的幾個房族兄弟礙於面子,迫不得已而來之外,其餘的人一般很難叫上。在田野時,筆者經常聽到有村民抱怨這一現象。村民們說不要指望他們來幫忙了,你就煮熟了都找不到人來吃。傳統血緣紐帶的凝聚力在利益面前漸漸被淡化,苗族社會的親緣關係在旅遊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使原本具有強勁約束力的禁忌倫理陷入困境之中。 

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後,大量的農家樂、門面店鋪、酒吧和KTV如雨後春筍般前呼後擁著登場。農家樂簇擁著密布於南貴、也薅和烏嘎等處,琳瑯滿目的店鋪則占盡了古街和河濱道的兩側,酒吧和KTV則散布在車站附近、遊方街和南貴到鎮政府路口一帶。白天,沿街的門面店鋪為吸引遊客,翻來覆去播放著大音量的樂曲;農家樂戶為迎接和取悅遊客,此起彼落地吹著蘆笙唱著酒歌。夜幕降臨時,等待了一天的酒吧和KTV則摩拳擦掌上陣,喧囂、刺耳的歌聲以及近似咆哮的猜拳聲和著夜宵攤點的叫賣聲,讓整個苗寨失卻了往日夜幕下的寧靜,浸淫在混沌一片的噪聲之中。即便處在病痛中的老人、弱小年幼的嬰兒和勞累了一天的村民,都不得不在床上輾轉反側承受著噪音的“熏陶”。 

  

四、西江苗寨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在旅遊語境下,西江苗寨村落被裹挾著卷入了現代社會的視野,成為旅遊發展的商品、成為遊客觀賞消費的景觀。對遊客而言,西江苗寨已經成為一件旅遊商品,在寨門購買門票後他們就擁有了使用這個商品的權利,整個村落就應該毫無保留地被當作景觀展示出來。因此,進到苗寨來的遊客便在寨子內四處遊逛和賞玩,這是他們消費和使用已經購買的“商品”再正常不過的權利。遊客群進入到苗寨時除了參觀和欣賞具有獨特營造技藝的吊腳樓景觀外,還把生活在吊腳樓內的村民和他們的日常生活當作景觀來參觀和體驗,使得村民的日常生活也成了遊客消費的商品。對當地村民而言,西江苗寨是他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是祖先饋贈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每一樣東西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整個苗寨村落應該屬於村民自己的生活空間,苗寨既有的神聖性不容褻瀆,傳統的社會倫理不該突破。因此,如何以適當的方式來較好地消解存在於遊客與當地村民之間的這種張力,成為助推民族地區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