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龍《地理的故事》(48)

小小島國 人滿為患

威爾士的群山靜臥在布里斯托爾灣的北部,本來是一片寂寥的大山。現在,威爾士成為英國舉足輕重的工業基地之一,這是由於這里發現了煤、鐵礦藏,在旁邊的安格爾西島發現了銅礦。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工業中心之一的加的夫,原本是古代羅馬人修築的一個軍事重鎮。一條從塞文河下穿過的鐵路線把加的夫同倫敦相連在一起。在工程界,塞文河鐵路隧道工程與一座跨海大橋工程一起贏得了美譽,這座跨海大橋把威爾士大陸和安格爾西島及霍利黑德島連通為一體。從霍利黑德島出發,能直航到大海對面的金斯敦,一個屬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港口。

四四方方的英格蘭,因為年代久遠,歷史悠長,每一個城市、每一個村鎮都飽浸了歲月的滄桑。為了避免把一章英國地理變成整卷的世界歷史,甚至連它們的名字我都不敢提及。這片土地至今仍是英國地主階級的靈魂所在地。在法國,幾乎沒有大地主,小地產所有者的數量10倍於英格蘭。丹麥的小地主更多。而今,這些鄉紳們的地位已江河日下,遠不如過去了,這個遺老集團除了教別人如何穿高爾夫球褲外,就只靠打獵來打發時光了,再無別的更有價值的方式了。但這並非他們的過錯,而是由詹姆士·瓦特所造成的,是他發明了那個實用而有效的蒸汽機,社會經濟格局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這位就讀於格拉斯哥大學的工具制造人,自幼就偏愛數學,當他動手擺弄老祖母的小茶壺時,蒸汽還只局限於水泵,一個又笨重又緩慢的玩意。可是,在瓦特逝世之後,土地已不再是財富的惟一源泉,蒸汽機簡直也成為了世界的一個主宰者。

從古以來,南方是英格蘭的經濟核心地帶,可是,從19世紀上半葉起,英格蘭的經濟重心開始北移。在蘭開夏郡,曼徹斯特的棉紡機在水蒸汽的驅動下飛速地運轉著;在約克郡,利茲和布拉德福德又被蒸汽機推上了世界毛紡織工業中心的頭把交椅;在所謂的“黑鄉”,蒸汽又讓伯明翰開足了馬力,數以百萬噸的鋼板與鋼梁就生產出來了,而英倫三島的產品又被用這些鋼材制造出來的輪船運到了世界各地。

從人力到蒸汽機,這是一次巨變,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變革。當然,蒸汽發動機是沒有智能的,它必須靠人來操縱,來告訴它何時開始工作,何時停止運轉。由於這項工作很簡單,農民也能靠它來致富。於是,在城市的引誘下,80%的農村人口蜂擁而至,轉眼之間,城市迅速膨脹,出租公寓的房產商一夜之間就暴富了。就在這個時期,英格蘭聚斂了大筆的財富,這筆財富足夠支撐英格蘭很多年。

英國還能支撐多久呢? 許多人今天都在問這個問題,也許,只有時間才能作答———這個時間就是10年或者20年。英國的未來很值得人們研究。這個日不落大帝國的崛起與衰敗同一連串的事件緊密相連。它的命運與古羅馬帝國的命運很相似。羅馬帝國作為地中海文明的核心,為了使自身的獨立與完整得到保全,不得不四方征戰,八方討伐,而英格蘭登上了大西洋文明的中央寶座後,也重蹈了古羅馬人的老路。今天,世界性的大掠奪似乎已暫時告一段落。幾年前,她還是一個大帝國的核心總部,很快就會衰落為荷蘭對岸的一個人滿為患的小島。

這好像是一場悲劇,但是,人類所在的這個星球的規律正是如此。

如同美國最早的殖民者認識五個開化部落(指北美五個印第安人部落,即切羅基、奇卡索、喬克托、克里克和塞米諾爾———譯者註),古羅馬統治者認識蘇格蘭人也有一個逐步的過程。在帝國防線與諾森伯蘭郡最後一片茅舍的北面,一片北部大山之中,住著一群不好惹的剽悍部落,這就是蘇格蘭人。蘇格蘭人的居住環境很原始很簡單,他們的家庭血統不像其他民族那樣遵從父系而是遵從母系,以放牛牧羊為生。大山之中沒有真正的路,只有陡峭的羊腸小道,連馬兒走在這羊腸小道上都畏步不前。蘇格蘭人對一切文明形式都給予激烈的反抗,所以,對他們進行文明教化,實在是白費力氣,因此,壓根兒就不去理睬他們是一個最佳方案。但是,蘇格蘭人還是一群兇猛的強盜,他們會突然從山上沖下來,把切維厄特丘陵上的羊群掠去,把坎伯蘭的牛群劫走。從泰恩河至索爾灣,一路築起一道高墻,並以劍刺刀砍或者上絞刑架等等死亡的痛苦來阻止他們再次冒犯,就是保護這些地區的一個較為明智的辦法。

這做法果然有效。羅馬人對英格蘭進行了400年的統治,期間蘇格蘭人除了幾次大規模的進犯之外,幾乎再未染指文明世界。除了與愛爾蘭島的凱爾特同胞們保持著長期的貿易交往外,蘇格蘭人從不和外面的世界打交道,也幾乎沒有別的物質需求。古羅馬城墻早就化為泥土了,但是,現在的蘇格蘭人依然過著蘇格蘭式的生活,發展著蘇格蘭式的文明。

蘇格蘭人能夠保持獨立的真正原因在於蘇格蘭地處窮鄉僻壤。山區占了蘇格蘭的絕大部分,在人類誕生之前,這里的山幾乎與阿爾卑斯山一樣高。高山因風雨的慢慢侵蝕而漸漸矮小了,又被激烈的地殼上升運動震撼得亂七八糟的樣子;沈積在山谷中的泥土本來就很微薄,而大規模的冰川入侵又把泥土沖刷得干干凈凈,難怪居住在高山區的蘇格蘭人只占總人口的10%,而低地地區———從西邊的克萊德灣至東邊的弗思灣,一片不足50英里的狹長地帶,擁擠著其余90%的人。愛丁堡和格拉斯哥———蘇格蘭最大的兩個城市,都屹立在兩座火山(從前多數重鎮都建在死火山口上)噴發而成的山脈之間。古蘇格蘭的首府在愛丁堡,現代鋼鐵、煤炭、造船和制造業中心則在格拉斯哥。一條運河把這兩個城市相連在一起。從洛恩灣經過另一條運河能直達馬里灣,有了這條運河,小型船只不必再冒險地在約翰奧格羅茨、奧克尼群島和設得蘭群島———從愛爾蘭伸向挪威北角的那塊大陸在怒濤中的殘骸———之間行駛了,而能從大西洋直達北海。

然而,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繁榮並不意味著全地區就能繁榮了。絕大部分農民還在溫飽線上掙紮著,勞動所獲只能保證自己不變成餓死鬼,甚至連讓他們感受到真正活著的滋味都不夠。蘇格蘭人對辛辛苦苦攢下的幾先令“財產”,因為極端的貧困而視若珍寶,同時,這也使他們懂得不靠天,不靠地,而靠自力更生,靠自己的聰明才智,靠自己的勇敢堅毅。他們苦苦掙紮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從來就懶得去管別人說三道四。

Views: 8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