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瀟 風笑天:改革開放40年中國青年流行文化變遷(4)

青年群體熱衷於通過即時通信工具、電子論壇、博客、聊天室、電郵等方式交流與傳播信息。1999年2月11日, 騰訊公司推出中國本土的即時通信軟件OICQ, 迅速在青年人中廣泛流傳, 交換QQ號並在網上聊天成為當時青年中最為流行的時尚文化。互聯網中的文化創作基本都是以個人名義完成, 弘揚個性、強調自我價值成為網絡文化中的重要價值理念。網絡文學作品也力求創新, 2002年5月, 起點中文網創建, 隨後文學殿堂、晉江文學城等成立, 形成國內原創文學閱讀與寫作的眾多平臺, 不少業余作家在平臺上連載自己的原創小說, 網絡小說中的玄幻、穿越、修仙等元素讓青年讀者著迷。“菜鳥”“886”“灌水”“偶稀飯”等大量的“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同時段還湧現出一種全新的特殊語言符號“火星文”, 青年網友使用以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號來表音表義的文字, 形成自己代際專屬、本年齡段群體才能看懂與理解的文字符號。“網絡自拍”紅極一時, 2003年, 天涯社區開通“天涯真我”專欄, 隨後百度貼吧、西祠胡同和騰訊的QQ相冊都提供了發布網絡自拍的平臺, 每天都能獲得驚人的點擊率與瀏覽量。“芙蓉姐姐”這一形象的出現將“網絡自拍”推上了現實關註的高峰, 向普通網民普及了“網絡自拍”的存在。“網絡自拍”使得原本默默無聞的草根群體, 向大眾自由展示自我形象, 塑造了一系列“社會的身體”的理想範式。伊格爾頓曾指出:“美學是作為有關身體的話語而誕生的。”[11]“網絡自拍”與現實生活中的美的標準形成共鳴, 演繹著二重奏。 

2004年被稱為選秀元年, 湖南衛視開始舉辦大眾歌手選秀賽, 《超級女聲》一炮打響, 主要針對女性選手;隨後湖南衛視又推出《快樂男聲》、東方衛視推出《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等選秀類節目, 草根選手通過層層海選, 有機會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 而觀眾可以通過發送手機短信為心儀的選手投票, 決定選手去留與最終名次。2005年, 超女冠軍李宇春橫空出世, 並在當年登上《時代周刊》 (亞洲版) 封面, 成為選秀王國登峰造極的象征。

 

“韓流”文化則由引進國內的韓國電視劇引發而來, 2005年, 韓國電視劇《大長今》登陸湖南衛視, 好評如潮, 央視隨即引進《加油!金順》等韓劇, 在中國大陸乃至港臺地區形成了追捧韓劇的熱潮。一系列韓國影視劇、動畫、綜藝節目、網絡遊戲、音像VCD等文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形成了一股強勁的“韓流”文化現象。很多青年熱衷於觀看韓劇, 效仿其生活方式、服飾打扮、文化習俗等, 並將喜好範圍延伸至韓國的料理、服飾、飾品等, 競相將韓國明星視作自己的偶像。中韓兩國同承儒家文化之脈, 韓劇的故事結構與倫理道德折射出儒家文化精神對韓國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深刻影響, 這種相近的道德認同感能夠引發青年觀眾的共鳴, 感受共通的文化根基、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12]。Cosplay也是一種“舶來”文化, 主要來自於日本的動漫文化, 該單詞中文譯為“角色扮演”, 是指利用服裝、飾品、道具及化妝等來扮演動漫、遊戲、影視中的某些角色, 也包括自我原創的造型裝扮。 

進入新世紀, 中國社會處於現代化的轉型期, 四處彌漫著浮躁、焦慮的氣息, 技術邏輯和商業邏輯成為操縱青年流行文化發展趨向的主導力量。城市化進程縮短了人際物理距離, 心靈卻日漸疏遠。青年群體借助媒介技術的力量在虛擬的聲光電影中獲得暫時的解脫, 而在商品經濟橫行的現代社會, 技術提供的解放總是難逃社會結構的制約, 叛逆的主體也難以在欲望的洪流中幸存。這對自我人格尚未健全的青年來說更是一個充滿焦慮的年代, 他們急需尋找一種精神上的共鳴, 來填補情感的缺失和內心的空洞。這種共鳴主要來自流行文化群體成員間的相互認同———一群人有著相似的文化趣味或時尚品位, 能夠通過特殊的話語體系確認彼此的身份, 媒介技術成為他們建構流行文化身份的工具和介質。

[11]特里·伊格爾頓:《美學意識形態》, 王傑傅德根等譯,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第1頁。

[12]萬美容陳久國:《“韓劇”熱與中國青少年的成長》, 載《中國青年研究》, 2006年第3期。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