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清玉《論審美自律和藝術和自律的關係》(4)

如果說審美無利害是審美自律思想的主要內容的話,這也只是一種內在的規定性;而無概念則是審美活動取得獨立的前提。自律的審美必然是無概念的。

無概念特征在其審美活動中體現為直覺,而直覺作為認識的一種形式,是與邏輯相對的,正如關於共相的邏輯產生概念一樣,直覺是關於個體的,它產生的是意象。正如克羅齊所認為的,直覺知識可以脫離理性知識而獨立。而直覺作為一種精神活動,是認識的起點。我們都知道,克羅齊的基本理論公式是“藝術即直覺”。認識論意義上的直覺在這裏也被克羅齊用以界定審美和藝術的本質。

在對藝術性質的規定上,克羅齊自認為所有否定中最重要的是“藝術不是概念的或邏輯的活動”。之所以最重要,是因為直覺是與概念或邏輯直接對立的,這是直覺之為直覺的根本點。克羅齊用直覺的意象性特征把藝術與概念區別開來,認為直覺的價值實現於意象的純粹想象性,它使直觀與概念、感覺、審美與理性相對立,“其目的在於恢復知識的這一更簡單更初級形式的自主權”。

這樣,把概念和邏輯這些理性認識的要件作為他律性存在而加以滌除,直覺既擔當了藝術作為感性認識活動的主體性指向,又實現了藝術作為認識方式的獨立性存在,而後者則是克羅齊美學的全部意義。塔裏阿比認為,“克羅齊用以探討藝術作品的無數方法,最終可以歸結為一點:確定藝術的獨立自主性,換言之,即確定藝術自身的地位。”



“無目的”是指主體在作鑒賞判斷時心中不抱有實用性目的,即不帶有除自身之外的其他任何目的。

康德借助美善之間的比較來說明這種以自身為目的的特征:“我們把一些東西稱之為對什麽是好的(有利的東西),這些東西只是作為手段而使人喜歡的;但我們把另一種東西稱之為本身是好的,它是單憑自身就令人喜歡的。”前者是指借助於理性由單純概念而使人喜歡的善;後者則是以自身為目的的美。

進一步地,康德認為構成鑒賞判斷的規定根據,“只有對象表象的不帶任何目的(不管是主觀目的還是客觀
目的)的主觀合目的性,”即我們能意識到的對象借以被給予我們的那個表象中的合目的性的單純形式。因此,合目的性是一種主觀形式的合目的性,而不是任何實用目的。

具體來說,這種主觀形式的合目的性的實際含義是:“無利害、無概念的純粹形式適應了,或者說契合了主體的心意狀態,使主體的想象力和知性等認識能力激動起來,自由地互相協調,並由此產生出愉快。” 這一點,很好地解釋了藝術創作中
意圖問題。如以施萊爾·馬赫為代表的傳統解釋學把文學的意圖看作是作品內在固有屬性,從而尋求意義的有效性;相反,意圖決定論者則把意圖看作是外在於作品的主體的意圖。


其實,審美主體的無目的性與藝術的自律性之間的悖論在黑格爾那裏已經明確指出了。他在談論美的理念時,提出旨趣、目的、意圖都是主體的範疇,要實現主體的自由,就得犧牲作品。“因為主體要利用它們來為自己服務,把它們作為有用的工具看待。”

①[意]克羅齊:《美學原理·美學綱要》,朱光潛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第178頁。

②轉引自[美]凱·埃·吉爾伯特,[德]赫·庫恩:《美學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第725頁。

③[德]康德:《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2頁。

④[德]康德:《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6—57頁。

⑤曹俊峰:《康德美學引論》,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7頁。

⑥[德]黑格爾:《美學》(第一卷),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144—145頁。

⑦[俄]雅各布森:《現代俄國詩歌》(提綱1),布拉格,1921年,第11頁。轉引自[法]托多羅夫編:《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蔡鴻濱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第24頁。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