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上海世博的器物敘事(4)

隨著黃道婆的謝世和明帝國的崛起,器物復興的年代降臨了。基於工商業和中層市民生活的繁榮,各種從未有過的物體湧現於市井和園林。建築、家具、漆器和絲綢愈發精致,餐館廚藝技術突飛猛進,一種享樂主義的風潮,席卷了整個江南,令一向被視為文明標本的唐朝都望塵莫及。

鄭和艦隊和傳教士攜帶的奇異器物,也匯入了本土器物增殖的洪流。各種異國香料、珠寶和小型器皿從宮廷里流散出來,成為民間收藏的焦點。自鳴鐘分割了時間,地圖則分割了空間;玻璃家族的事物(近視眼鏡、望遠鏡和玻璃妝鏡等)改善了華夏民族的視力;那些南洋傳來的香料,融入了色澤淡雅的絲綢,令女人們變得更加性感。整個江南都彌漫著欲望的香氣。

李約瑟關於“四大發明”的說法,始終是本土民族敘事的關鍵詞,並成為教科書自我誇耀的資源[7]。出現在上海世博開幕式上的禮花,正是源自中國人發明的火藥。而早在公元1122年,它就已出現於宋朝皇帝趙佶主持的慶典上,一舉照亮了帝國的憔悴容顏。但“四大發明說”並未囊括華夏民族的傑出貢獻。它忽略了另外“三大發明”,那就是瓷、茶、絲——奇妙的日常器物的三位一體。它們是中國最重要的生活發明,在明代達到技術頂峰,並因鄭和七次遠航和殖民地的緣故,在16~19世紀形成最強大的文化傳播勢力。

中國瓷器出口在18世紀達到了高峰。

 

1729~1794年,僅東印度公司便運銷瓷器4300萬件。而在18世紀的100年間,輸入歐洲的中國瓷器有6000萬件以上。直到19世紀,這場貿易狂潮才因歐洲瓷的興起而趨於平息。

在19世紀, 中國生絲和茶葉的出口,取代了昔日瓷器的隆重地位。早在中英戰爭之前,中國茶就已影響世界,並且中國是全球唯一的茶葉出口國。中英戰爭後,茶葉出口量繼續大幅爬升,在19世紀80年代進入巔峰狀態,僅1886年一年,中國就出口了286萬擔,創造出歷史的最高紀錄。據統計,在1880到1891年間,茶葉關稅收入總計為5338.9萬兩,年均達到449萬兩。這是帝國器物體系所放射的最後光芒。

而就在19世紀,大英帝國也爬升到了它的歷史高點,逐漸成為世界主宰。但它的日常生活,卻被另一古老帝國所支配,那就是大清王朝。後者向英國輸出的不僅有生絲、絲綢和棉布,還有芳香的茶葉和精美的瓷器。它們改變了英國乃至歐洲的日常生活場景。

在霧氣彌漫和昏然欲睡的下午時分,穿著中國絲綢縫制的服飾,品嘗用中國紅茶泡制的奶茶,把玩“克拉克瓷”(景德鎮風格)的東方雅趣,這是不列顛帝國的最高時尚。它起源於王室貴婦的趣味,最後卻演成一場大規模的時尚潮流。為維系這種奢靡的嗜好,大不列顛幾乎耗盡了自身的白銀儲備,於是它開始在印度殖民地種植鴉片以支付遠東的貨款,這就是所謂“鴉片貿易”的邏輯起點。

Views: 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