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10節·評論文章
每一種電影模式都有一種特定的劇作方式及相應的表演風格。《窮山惡水》本身即代表了一種電影模式,因此也需要一種特殊的表演方式,這種表演方式並不是要使人困惑,而是巧妙地平衡場面調度、敘事、旁白、音樂等。我們不僅要看到而且要能夠看穿基特和霍莉,有時是交替的,有時是同時的。這需要一種既平淡又華麗、既現實又舞臺化的風格。我們的雙眼一直緊跟角色的表演,即使我們同時還在幹著其他的事情。我們的註意力被角色吸引,同時也因他們而分心。希恩和斯貝西克非常明白這些要求,從而使影片充滿了有趣的聲音和動作,但他們並沒有全力分解什麼,沒有實體化、定義化或者"成為"角色。也許,準確地說,他們一系列的舉動可以被這樣解讀,或者被視為古怪的人。正如布萊希特(Brecht)所說的那樣,想把這些演員的表演風格和角色本身的天性區分開來太困難了。
坎比和亨德森的文章都對《窮山惡水》給予了正面的評價,而且他們的興趣點也一樣。但是,他們在目標和讀者方面有重要的差別。至少正如亨德森所說的,他的文章並不是要說服他的讀者喜歡或者不喜歡這部電影,而是想要加深他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他認為他的讀者會繼續看或者研究這部電影,也許還會加入到對這部影片的討論中。他也理所當然地認為他的讀者已經知道了電影的故事情節和角色,也對諸如"場面調度"這樣的詞匯非常熟悉了。相應地,他也可以從具體的維度——霍莉的敘述和表演風格——來證明他的觀點:《窮山惡水》一片裏,有重要的創新。最後,即使是在文章的段落裏,我們也可以看出它的組織結構是一篇優秀評論文章的典型:作者在開始時,將這部影片置於學院派觀點的背景裏,聲明他的目標,然後從對角色和表演風格的分析開始,最終對如何理解這種風格得出一般性的結論。
對於學生作者來說,在這三篇文章中所強調的"讀者"問題和寫影評同樣重要。有時候,你的老師可能會就某一特定的讀者給你留作業,以此來測試你處理特定讀者的能力:"為《時代》雜誌的讀者寫一篇關於《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2001)的影評。"但更多時候,你的老師只是要求你寫一篇評論文章,記住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讀者既不是你的老師一個人(你可能會認為他從你的身上學不到任何東西),也不是那些走在大街上的路人甲(你可能更傾向於向他們談論影片中顯而易見的事實)。相反,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應該將你的讀者想象成和你一樣的學生,他們看過這部影片,也可能對影片有較深的了解,但是從來沒有認真地研究過它。你也許不必向這些讀者提到"《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1939)是一部在小孩心中已經成為經典的美國老電影";但是如果你指出這部片子的導演是維克多·弗萊明(Victor Fleming),在同一年,他還執導了另一部叫《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的片子,他們可能會感興趣。同樣,你也不需要指出"奧菲爾斯(Ophuls)的《悲哀與憐憫》(TheSorrowandthePity,1970)是一部關於-二戰-的長篇法國電影",但是,如果你仔細描述開場的鏡頭,他們可能被吸引。
第11節·意見與評價
當你在評論電影時,你的個人意見和品位必將成為你的論述的一部分。比如說,有些評論家有意無意間對外國影片抱有偏見。一些人喜歡某個導演的作品,如約翰·休斯頓(JohnHuston)或者是阿倫·雷奈(AlainResnais)。還有一些人不喜歡違背原著的文學改編,因此也不喜歡諸如現代版的莎士比亞的《奧賽羅》(Othello),卻為肯尼思·布拉納(KennethBranagh)導演基於莎翁原著的電影辯護。甚至是那些看起來主要是分析性或者描述性的文章——目的在於客觀地分析一系列鏡頭的傳記性或者歷史性的文章——也含有相當程度的個人偏好和評價。在一些文章裏,真實刻畫比評價判斷更加顯著,但差別只是程度上的,而不是類別上的。評寫電影的大部分文章都包含個人意見和評價。
當然,沒有一個讀者會對一個以自己的個人意見來避免或者掩飾其批判立場的作者感到滿意。在看過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Oliver)改編自莎士比亞的《亨利五世》(HenryⅤ,1944)後,一個學生這樣寫道:
雖然我沒有讀過很多莎士比亞的劇作,但這是第一部令我喜歡的。我認為,影片的開場是最有趣的,這一部分一開始就吸引了我的註意力。因為,在我看來,就是這一部分使這部原本枯燥無味的影片變得激動人心,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了戲劇和電影的差異。在開始的影像裏,在我看來奧利弗已經認識到了戲劇表演原本的舞臺世界,並顯示了電影如何超越舞臺的限制。他使這部戲對我來說變得更加生動。
在這裏,過多的"我"和個人評價指標削弱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見,這裏的特定問題諸如作者對莎士比亞戲劇了解不多,是最不能吸引讀者的。但是,如果去除作者對這部影片的個人經驗,只會使這篇文章讀起來更加生硬和充滿不確定性:
《亨利五世》這部片子的開場是最有趣的部分,因為它詮釋了電影和戲劇之間的主要不同。在這些開場的影像裏,奧利弗認識到了戲劇表演的原本舞臺,以及電影是怎樣沖破這些舞臺限制的。
第12節·意見與評價
在下面的這種寫法裏,作者找到了個人經驗和客觀觀察之間的平衡點,很好地整合了他的個人經驗和他對這部影片的感情,這種感情也許可以和其他觀眾產生共鳴:
即使對於不喜歡莎士比亞戲劇的觀眾來說,觀看奧利弗的《亨利五世》仍然是一次美妙的經歷。對我來說,開場是最有趣的部分,也是這部影片裏面最能吸引那些不情願的觀眾的部分。因為它使這部在某種程度上有些枯燥的電影變成了一部豐富的電影,與此同時,它詮釋了戲劇和電影的主要不同。在這些開場的影像裏,奧利弗認識到了戲劇表演的原本舞臺,以及電影是怎樣沖破這些舞臺限制的。對於像我一樣的觀眾,莎士比亞在瞬間復活了。
這裏有個很有用的經驗:嘗試註意你的個人觀點和情感是如何成為你的評價的一部分,以及在什麼程度上它們是有價值的——簡而言之,在什麼時候這些判斷不僅對你來說是重要的,而且對別人來說也同樣重要。個人對動作片或者節奏緩慢的浪漫故事的反感也可以成為一篇文章出彩的部分,只要作者認真思考並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在我看來,作為一個經常看好萊塢電影的觀眾,分析丹麥電影工作者拉斯·馮·特裏爾(Larsvon Trier)的作品時產生輕微的困惑和神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2000)——因為其他觀眾也有同樣的困惑。
在早先提及的一個例子裏,坎比和亨德森明顯地將他們的個人觀點和性格偏好反映到文章裏了。絕不會在使用"我"來突出這是他自己的觀點時有什麼猶豫:"觀眾可能會理直氣壯地質疑馬利克的視角,但是,我想,沒人會質疑他無法遮擋的才華"(坎比);"我在這裏選取一個討論的起始點:影片中霍莉的畫外音……需要註意的是,這只是分析影片的一種方式,並不是最好的"(亨德森)。坎比的觀點也許是有點固執己見的"我",亨德森的觀點相比更加客觀和謹慎,但是,坎比和亨德森都用他們的個人立場來形塑和突顯他們對馬利克電影的不同感想。也有人可能會說"我"的使用僅僅是對文章裏許多其他評價和判斷的直接反映:坎比批評了兩個法外之徒藏身之處的浪漫和神秘,而亨德森的興趣則在於與表演有關的敘述和理論問題。
在評寫電影的時候,你的個人感情、預期和反應可能是一篇智性文章的開始,但你同時必須積極地反思你的這些情感、預期和反應的來由,以及它是如何與電影中的客觀因素相聯系的:它在電影史上的位置、文化背景和形式策略等。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Truffaut)不僅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導演,而且是一個很有洞察力的評論家。他說道:"不要將自己的感情融入你的評論中,在作評論的時候,你應該至少要試圖記住你的目的……吸引人的並不是公開聲稱某部電影的好壞,而是要解釋為什麼。"(370)
當然,評寫電影是復雜的,但它也可以是激動人心和令人受益匪淺的。1908年,列夫·托爾斯泰(LeoTolstoy)對電影作了如下評價:"你可以看到,這個有旋轉把手的小設置將在我們的生活中引發革命——在作家的生活中。"(410)嘗試以同樣的興趣和機敏來分析電影。嘗試將你自己想象成一個作者,有目的地看電影和享受電影。或者,用電影人薩莉·波特(SallyPotter)的話來說[她曾導演了《戰栗》(Thriller,1979),《奧蘭多》(Orlando,1992),《探戈課》(TheTangoLesson,1997)和《我要》(Yes,2004)],記住有一種"樂趣來自分析、探索和思考"(Pam Cook,27)。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