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一粒種子,繁榮一個時代(2)

就像小米在商代無力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一樣,小麥到唐代後期也越來越無力養活中國人,社會動蕩不安,先後出現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到宋朝初年,一種優良的水稻品種佔城稻,傳入中國。佔城稻高產、早熟、耐旱,生長期短。佔城稻的引入,是當時中國南方的一場種子革命。中國南方的先民們對水稻的栽培並不陌生。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水鄉,以打漁、采藕、捉蝦、捕蟹為生,天天吃海鮮,懶得去大面積栽種費力費時的水稻,只是搞一點夠吃就行了。多余的稻米就用於發酵做米酒,自得其樂。 

當佔城稻被泉州商人從東南亞帶到福建泉州後,農民發現,它不僅高產,還可以稻麥復種輪作,一年可收兩茬,單位畝產大大增加(當時南方水稻畝產約353市斤,北方小麥畝產約178市斤),於是佔城稻迅速擴散到長江流域和中國南方,宋代墾田面積達到了7.2億畝,江南地區也因此確立了經濟中心的地位,“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正是誕生於這一時期。


優秀稻種的引入,進而激發了整個宋朝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火藥、印刷術、指南針,有三大產生在宋代。宋代當時企業規模之大,超出了之前乃至之後的很多朝代,GDP佔到了世界的一半,是真正的超級大國。12世紀,浦江邊上就有10座油井在生產,開采石油比西方早得多。研究表明,在1080年前後,中國的鐵產量可能超過了700年後歐洲除了俄國以外的總量;在11-12世紀,中國的煤鐵產量甚至比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還要多。北宋京城汴京,當時有100多萬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工商稅收佔財政收入的70%以上。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時的繁盛景象。有人測算,公元1000年時,汴京農民工的一年收入折成大米,再按2009年大米價錢折算,相當於年收入3200美元,正好等於我們2008年的人均GDP。那個畫《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就是一個山東諸城的農民工。


雖然金兵屢犯南宋,但都城臨安“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一派升平景象。南宋能偏安一隅,金兵屢攻不下,與江南優質稻的引進使糧食產量大增密切相關。水稻品種的革命為中國奠定了一個穩固的南方糧倉。自宋以後,無論北方如何動蕩、外族如何入侵,南方的糧倉地位一直安如泰山。大運河的開鑿又為南北交流提供了便利,南糧北運使宋以後的王朝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得以延緩壽命。明朝在京杭大運河中從南向北運糧的漕船達9000多艘,清朝每年從南方征收北運的漕糧多達400萬石。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