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一粒種子,繁榮一個時代(1)

十九世紀之前,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以農養政,以農養兵,以農養城,以農養國,國家機器的運轉靠的就是農業稅收。而農業每次發生質的飛躍,關鍵取決於種子的革命,就中國而言,是小麥、優質稻和玉米、地瓜等品種的引入,使中國農業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種子革命是農業社會經濟繁盛的源頭。

夏商時代,中國人吃的是粟,即小米,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狗尾巴草的種子。以小米為主食,國家儲糧也是粟,祭祀也是獻上粟作為貢品。小米飯就相當於今天的白饅頭。但粟產量不高,隨著人口的增長,越來越需要尋找一種產量較高、能穩定種植的品種。

這時,小麥便閃亮登場。商代時小麥自西亞傳入,但人們尚不習慣,不知它可以做多種食品,營養也比小米豐富,口感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才摸索出它的這些特性,逐步擴大種植。到戰國時代,小麥已經成為國家儲備的主要糧食。近年考古發現,當時人們就能做出一米多長的面條。“六王畢,四海一”,秦統一六國,主要是秦佔據關中,而關中地區盛產小麥,國家有足夠的糧食。


漢朝的文景之治被稱為中國歷史上三大盛世之一。史書記載:“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除了與民休息、減免農業稅外,主要得益於小麥的廣泛種植。

隨著農民大量的墾荒種植,光熱、水土條件、干濕氣候等自然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出現土地沙化鹽堿化,使小麥產量逐漸下降,一遇災年,民不聊生,揭竿起義。中國歷史上農民大起義幾乎都發生在小麥主產區。西漢末年赤眉起義發生在山東江蘇交界處,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發生在河南洛陽,唐末黃巢大起義發生在山東,元末紅巾大起義發生在安徽阜陽,明末李自成起義發生在陜西米脂,這些起義的導火線各不相同,但都與饑荒年景糧食不夠吃有關。

唐代是小麥種植最鼎盛的時代。貞觀之治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盛世,主要是經過長期的戰亂後,唐王朝在和平時代利用開疆拓土的廣大地域,積極擴大小麥種植面積,使經濟獲得爆發式增長。到唐天寶年間,人均佔有糧食700斤,和今天我們人均佔有量一樣。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但連年耕種,土地質量銳減,鹽堿沙化嚴重。糧食產量下滑逐步造成國家糧食危機。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