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中國畫》組詩之一

 

魚在紙上

一條魚,從畫師的筆下

給我帶來了河流

 

就是這條魚

從深深的靜默中升起

它穿過宋元、龍門

和墨綠的荷葉

向我搖曳而來

 

淙淙地,魚兒來了

而在它突然的凝望下

乾枯的我

被漸漸帶進了河流……

 

近年來我國興建了不少歷史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還常把館中珍藏運到各地展覽,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這里不說別的,單說國畫藝術。我國的國畫獨樹一幟,常常寥寥幾筆而境界全出,在世界繪畫藝術中堪稱奇葩。有趣的是,我國有著"詩畫相通"的悠久傳統,宋代的郭熙在總結繪畫創作的《林泉高致》中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歷代"詠畫"、"觀畫"的佳作就很多,可見讀詩和觀畫不妨同步進行,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這里向大家介紹詩人王家新。王家新寫過好幾首生動的"觀畫詩",其中尤以《魚》最為出色。此詩共三節,第一節寫開始觀畫時的瞬間感受。明明只是"一條魚",詩人卻說"給我帶來了河流",為何能夠"帶來"?原來,這正好表明了我國傳統寫意畫的一個重要特色:看似只有一條魚,幾莖水草,落墨不多,別無他物,卻能從側面表現出那清澈的河流正隨著搖頭擺尾的魚兒迎面湧來。

詩的第二節先是用"就是"二字承接上一節,很快就展開想像的翅膀,同時從廣袤的空間和悠遠的時間著眼,設想這條魚遊過了宋、元、明、清……穿過了黃河的龍門和江南的荷池,然後帶著黃河渾厚的氣息和南方荷葉的清香,向"我"搖曳而來,讀到這里,誰不會被眼前這條永不停息的河流(須知在我國的傳統意象中,"山"是莊重、肅穆的像徵,"水"有活潑、流動的意蘊)所感動?不被這條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魚兒所折服呢?


最妙的是詩的結尾。如果光是前兩節展示的境界,一般讀者和觀眾或許都能感受到,想不到詩人並不就此止步,而是宕開一筆,特別拈出"突然"二字,刻意突出了"乾枯的我"和"活潑的魚"的對照和反差。本來嘛,"我"觀"魚",應當是以"我"為主,以"魚"為賓,如今卻反過來成了"魚"望"我"——"魚"啟發"我"、提高"我",把"乾枯的我"帶入清凈活潑的"河流"之中,真是順暢透了!

人們不禁會問:如此易賓為主、不落俗套的描寫根據何在?看來,符合情理的解釋是: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工作如此緊張,節奏如此快速,閑暇如此難得,大家多麽希望文學藝術能夠使緊張的心靈得到調劑和休息,進而達到提高和凈化,這也許就是詩中"乾枯"一詞的真實涵義所在。換個角度,我們也不妨這樣說:詩人正期待著和廣大讀者、觀眾攜起手來,共同到藝術和繪畫博物館去品味精妙絕倫的國畫藝術。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