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蕙·夢醒之間:海德格與“釋夢詮釋學”(1)

本文作者李燕蕙隸屬單位:臺灣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暨研究所

原題:夢醒之間:海德格與此在分析的「釋夢詮釋學」之探究
(本文原載:《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十九期 (2008 年 1 月) 頁 85-124)


摘要
 

從佛洛伊德開始,釋夢學與夢工作已逐漸成為心理治療領域重要的一部份,釋夢詮釋學則是對釋夢學與夢工作的哲學反思之學。本文旨在探究海德格與此在分析學派的釋夢詮釋學。本文分三部份:先從梅塔波斯對佛洛伊德夢理論的批評,了解此在分析與精神分析釋夢理論的根本差異。繼而呈現海德格的釋夢哲學提示,以了解此在分析釋夢理論的哲學基礎。最後從五個子題闡釋梅塔波斯的釋夢詮釋學:1、現象學此在分析的釋夢方法與意義;2、「此在」: 夢醒的主體性;3、夢境與醒境的本質差異;4、夢境與醒境的實存心理關連性;5、「緣發境遇」:夢醒的終極真實性。

本文中,「釋夢學」一詞與西方「解夢學」(oneirology) 同義,包含自古至今對夢的解釋內容,就大多數現代釋夢學而言,較著重於如何建構夢的心理學理論, 與實務夢工作的方法。「釋夢詮釋學」(hermeneutics of oneirology) 則是關於夢理論與夢工作的深層哲學反思。雖然此在分析關於夢的思想,也兼具釋夢學與釋夢詮釋學的雙重層次,但本文之主旨,不在於論述此在分析如何進行實務夢工作的心理學層次,而在於探究其釋夢之詮釋學層次的思想,故以「釋夢詮釋學」為本  文標題。


**
本論文為國科會計畫「海德格的治療哲學之研究」( 計畫編號: NSC 94-2411-H-343-004,執行期限:2005/08/01—2006/07/31)的部份研究成果,在此僅向國科會致謝。本論文首次發表於台灣哲學會 2006 年 11 月 18 日於中正大學舉辨的「主體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本文當時標題為「夢者是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與海德格後學此在分析學派『釋夢詮釋學』同異之探討」。感謝《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兩位匿名審查學者所提供的寶貴修改意見與要求,本文才得以目前形式呈現。文中可能出現的疏漏,是筆者必須獨自承擔的責任。

壹、導論


—缺夢的《存在與時間》1

「莊周夢蝴蝶?蝴蝶夢莊周?」莊子的寓言,為自古至今的釋夢學,提出一個深刻弔詭的哲學問題。夢境之中,一切栩栩如生, 大多數情況下,「夢中的夢者」並不會感到自己處身夢境。「夢境的真實性」對「夢中的夢者」主觀感受而言,往往與「醒者在醒時世界」中的感受沒太大差異。醒時世界與夢中世界,主體同樣經歷著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滄海桑田的無常變化。既然夢與醒同為人實存經驗的一部分,所謂的「基礎存有學」(Fundamental- ontologie) 是否也該探究夢境存有呢?「缺夢」的基礎存有學,是否不夠基礎與完整?事實上,海德格的學生,蘇黎士此在分析學派的創建者梅塔波斯 (Medard Boss 1903-1990),早已提出這觀點:

海德格實在是個『壞夢者』,由於他缺乏足夠的夢經驗, 使得他未將人類的夢能列入《存有與時間》中,事實上它(夢)完全可以如情緒性或身體性一樣,被視為另一種自己的「存在性徵」,作為人性一種特殊的本質特性被接受。


1
Heidegger, Martin (1926; 1960): Sein und Zeit, Tübingen: Max Niemeyer. 本書縮寫為SZ。

2 梅塔波斯是海德格晚期最親近的亦師亦友的弟子之ㄧ,他的抱怨自是半開玩笑性質,所謂壞夢者,只是說海德格因少作夢,因而不懂夢,才無法將夢列入《存有與時間》中,並無他義。本引文原文為:“Heidegger war aber ein schlechter Träumer. Mangels eigener zureichender Erfahrung hatte er denn auch in Sein und Zeit das Träumenkönnen des Menschen nicht angeführt, obgleich es durchaus als ein weiteres eigenes “Existentialm”, als ein besonderer Wesenszug des Mensch-seins anzuerkennen ist wie seine Gestimmtheit oder sein Leiblich-sein.”。本段在梅塔波斯的著作中,多次出現,見Boss, Medard (1982): Von der Spannweite der Seele, 218-219, Bern:Benteli Verlag; Neske, Günther Hg (1977): Erinnerung an Martin Heidegger, 39, Pfullingen: Neske。

Views: 7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