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金·德勒茲哲學之解轄域化(1)

本文作者:
康有金 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英語語言學研究

珍藏自: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第18卷 第1期 2016年2月

 

摘要:德勒茲是法國最重要的後現代主義哲學家之一。“解轄域化”是其成熟的政治哲學之核心, 也是精神分裂分析的理論支柱, 解轄域化就是生產變化的運動。介紹了“解轄域化”概念的由來, 探索了解轄域化與無器官身體、臉面性、生成以及一致性位面的關係; 從積極、消極、絕對、相對、物質和精神等六個方面進行了分類;  從八個方面介紹了解轄域化運動定律; 從理論、社會和文學批評方面闡述了解轄域化的意義。

 

“解轄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是德勒茲成熟的政治哲學之核心。1966年伽塔里在其著作《精神分析與橫向溝通》中首次使用了“轄域化”這一精神分析術語, 引自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雅克·拉康的定義。拉康用“轄域化”(territorialization)一詞描述兒童性敏感區的成熟過程, 其主要頓悟是:“轄域化”使主體受到了損傷, 由此, “解轄域化”就可以使主體避免受到傷害[1]68-69。此後, “解轄域化”成為德勒茲和伽塔里兩位哲學大師的哲學核心概念之一, 在他們的代表作《千座高原》中, “解轄域化”一詞出現了458次, 這一核心概念是他們的思想體———精神分裂分析理論的重要支柱之一。


一、“解轄域化”概念的由來


“解轄域化”是德勒茲和伽塔里創造的哲學概念, 不同學者對其理解有所不同, 也給予了不同的翻譯。筱原資明稱之為“脫領土化運動”[2], 欒棟稱之為“脫領土化”[3], 夏光稱之為“非地域化”[4], 更多的學者則理解為“解轄域化”[5-7]

隨著德勒茲和伽塔里哲學的不斷成熟, 他們在不同階段對“解轄域化”進行了不同的描述。在《反俄狄浦斯》中, 他們認為解轄域化是在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行動中創造出來的即將揭開的未知世界(comingundone)[8]322。解轄域化是符合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行為, 這一運動過程指向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 一個即將創造出來的嶄新世界。在《卡夫卡:走向一種少數人的文學》中, 他們認為解轄域化是一條逃逸線路。主體通過它不僅自身能夠逃逸而且可以徹底與過去脫節[9]86, 實現個性解放。解轄域化強調一條逃逸線, 強調脫胎換骨的質變。在《千座高原》中, 他們認為解轄域化是鋒刃(cuttingedge)[9]88, 解轄域化就是勇往直前、不斷開拓、永無止境的過程。在德勒茲和伽塔里最後合著的《什麽是哲學?》中, 他們認為解轄域化可以是身體上的或物質上的(physical), 也可以是心理上的(mental), 或精神上的(spiritual)[10]。這就是說, 解轄域化既可以是地理位置的變化, 也可以是心理狀態的改變, 既可以是物質的變化, 也可以是精神的改變。


概括起來, 解轄域化就是生產變化的運動 (movement producing change)。…… 作為一條逃逸線路的解轄域化, 所顯現的是主體的創造潛能[1]67。通過逃逸, 聚合體離開舊有環境進入全新領域, 通過創造出新的環境發掘出自身的潛能。


解轄域化既是一個創造過程也是一個發現過程, 主體以新環境為鏡像照出一個全新的自我。解轄域化是把主體從限制其加入新的組織機構的各種固定關係中掙脫出來的過程[1]67, 是主體為擺脫某種限制、壓抑和桎梏, 主動的掙脫行為。它從來都不是外在力量強加給主體的行為。

解轄域化也是一種行動, 主體通過這一行動離開其原來生活或活動的區域[9]508, 需要借助逃逸線路來完成。解轄域化的實現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 會受到很多阻力。主體所處的政體(regime)會千方百計避免這一運動過程的發生, 一旦運動開始, 政體就會想方設法設置各種障礙以阻止其正常進行:要麽使這一解轄域化運動相對化, 無法實現最初目的; 要麽通過補償性再轄域化迅速臣服解轄域化主體, 使其再轄域化的對象成為這一政體所期待的內容。這樣政體就會鈍化解轄域化主體的鋒刃, 通過馴服解轄域化的主體來維護其一定社會的統治地位。所以, 在一些情況下, 政治及其裁決都永遠是克分子的(代表集體或集團利益), 而分子(代表個體利益)及其對政治所作出的反應才能最終成就大業並徹底打碎政治對它的桎梏[9]221。一定社會的主導政治永遠是這個社會的主宰力量, 它會采取一切措施來阻止任何與主流意識相悖的行為, 所以它所作出的針對解轄域化的裁決總是以阻止主體解轄域化行為為目的。解轄域化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十分艱難的。

解轄域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德勒茲和伽塔里把社會中的人分為“多數派”(majoritarian)和“少數派”(minoritarian)。多數派, 即臣服型群體, 追求同質性和普遍性, 其所追求的同質性和普遍性是建立在某種抽象概念的基礎之上的。

Views: 45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