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載歸來喜淚奔,振衣九叩謝師恩。

校區曾鑄兒郎夢,絳帳長縈學子魂。

樹慧滋蘭強國脈,掄才擢德耀儒門。

當年一點寒燈在,不惜清光照故園。


✦特邀點評人:莫真寶


學校是教育的場所,恩師是施教的主體。孔子開私學,門墻甚眾,被奉為 “至聖先師”,享以“素王”之號。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的人生三樂之一,就一般人而言,求學路上如能得良師指授,其樂亦大抵相當。正因為如此,歷代敬謝師恩的篇章不少,如今,“教師節”更是成為一年一度的行業性節日,但連母校與恩師一並贈之的作品,卻並不多見。此詩制題過於寬泛,似有可議之處。察其內容,據首聯交待,此詩的寫作背景是“我”畢業三十年後重返母校,叩謝師恩,頷聯“校區”“絳帳”分點詩中的“母校”與“師”,頸聯“樹”“滋”“掄”“擢”,皆聚焦恩師而言,尾聯“寒燈”“照故園”又並恩師與校園而言之。作者在布局謀篇方面細加剪裁,頗具匠心,值得肯定。但“母校”與“恩師”並言,本來就容易陷於照顧不周的窘境,因為這兩個名詞看似具體,實則抽象,故定欲強作此題,似乎出以組詩的面目較為恰當,則此詩可為序詩,起總領作用,而以此為小題,內容未免隔膜,句與句之間,看似針線綿密,實際上卻無法充分有效地傳達對母校與恩師的情意。

詩歌乃至一切文學作品中,任何情意都必須借助語言來傳達。雖然言不盡意時常付諸討論,但辭達則是對詩文語言運用的基本共識。此詩語言使用相當大膽,詞語混搭的特征至為鮮明。典故如“絳帳”“樹慧滋蘭”,書面語如“振衣”“九叩”“掄才擢德”“故園”,與口語如“兒郎”,新詞匯如“母校”“恩師”,甚至網絡詞匯如“淚奔”等紛至沓來,雅俗並置,新舊同堂,種種復雜之情,欲借此以盡之,事實上卻適得其反,辭難達意。“振衣”,見於《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註:“去塵穢也。”後遂以“振衣”指抖衣去塵,整衣,這裏表示叩拜之前的動作,以示恭敬。“叩”,本義是敲打,這裏指身體拜倒,以頭觸地,九叩是行至恭至敬的大禮。“絳帳”即“紅色帳幃”,典出《後漢書·馬融傳》,東漢馬融學識淵深,常在高堂上設置紅色帳幃,為生徒講學。“樹慧滋蘭”,“慧”應作“蕙”,見於《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屈原曾掌教召、屈、景三族子弟,後世遂以滋蘭樹蕙喻指培養學生。“掄才”也作“掄材”,指選拔人才;“擢德”出自《莊子·拼拇》:“枝於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聲。”成玄英疏雲“擢,拔;謂拔擢偽德,塞其真性也。”這裏與“掄才”意思相近。尾聯暗用“傳燈”之典,佛教稱佛法能像明燈一樣照亮世界、指引迷途,故“傳燈”比喻傳授佛法,此處喻指恩師傳授知識與學問。

典故是一種高度集約化的語匯,往往字少意豐,表現力強。如果使用得恰到好處,不僅能增強表情達意的效果,而且有助於形成語言風格上的典雅之美。我們通過對此詩使用的典故稍加檢視,不難發現,雖然多數典故的語義指向並無瑕疵,但合而觀之,也暴露了典故運用上的一些問題:一是堆砌,如連用馬融、屈原之典;二是指向不明,意思隔膜,甚至誤用,如“掄才擢德”指選拔與任用德才兼備的人才,這本是人事部門與人事官員的職能,而非母校與恩師之責,結句的“故園”似指“從前的校園”,亦較牽強;三是過雅與過俗的詞語大量混用,給人一種語言風格上的分裂之感。此外,“儒門”雖然說不上是典故,“耀儒門”卻似乎並不相符合當今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