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和西洋文學的接觸開始了,以後就急轉直下,從杜兒葛納夫到托爾斯泰,從托爾斯泰到獨思托以夫斯基、高爾基、契訶夫。更從俄國作家,轉到德國各作家的作品上去,後來甚至於弄得把學校的功課丟開,專在旅館裏讀當時流行的所謂軟文學作品。
在高等學校裏住了四年,共計所讀的俄、德、英、日、法的小說,總有一千部內外,後來進了東京的帝大,這讀小說之癖,也終於改不過來,就是現在,於吃飯做事之外,坐下來讀的,也以小說為最多。這是我和西洋小說發生關系以來的大概情形,在高等學校的神經病時代,說不定也因為讀俄國小說過多,致受了一點壞的影響。至於我的創作,在《沈淪》以前,的確沒有做過什麽可以記述的東西,若硬的要說出來,那麽我在去國之先,曾經做過一篇模仿《西湖佳話》的敘事詩,在高等學校時代,曾經做過一篇記一個留學生和一位日本少女的戀愛的故事。這兩篇東西,原稿當然早已不在,就是篇中的情節,現在也已經想不出來了。我的真正的創作生活,還是於《沈淪》發表以後起的。
寫《沈淪》各篇的時候,我已在東京的帝大經濟學部裏了。那時候生活程度很低,學校的功課很寬,每天於讀小說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館裏找女孩子喝酒,誰也不願意用功,誰也想不到將來會以小說吃飯。所以《沈淪》裏的三篇小說,完全是遊戲筆墨,既無真生命在內,也不曾加以推敲,經過磨琢的。記得《沈淪》那一篇東西寫好之後,曾給幾位當時在東京的朋友看過,他們讀了,非但沒有什麽感想,並且背後頭還在笑我說:“這一種東西,將來是不是可以印行的?中國哪裏有這一種體裁?”因為當時的中國,思想實在還混亂得很,適之他們的《新青年》,在北京也不過博得一小部分的學生的同情而已,大家決不想到變遷會這樣的快的。
後來《沈淪》出了書,引起了許多議論,一九二二年回國以後,另外也找不到職業,於是做小說賣文章的自覺意識,方才有點擡起頭來了。接著就是《創造》周報、季刊等的發行,這中間生活愈苦,文章也做得愈多,一九二三的一年,總算是我的Most Productive的一年,在這一年之內,做的長短小說和議論雜文,總有四十來篇(現在在這集子裏所收的,是以這一年的作品為最多)。這一年的九月,受了北大之聘,到北京之後,因為環境的變遷和預備講義的忙碌,在一九二四年中間,心裏雖感到了許多苦悶焦躁,然而作品終究不多。在這一期的作品裏,自家覺得稍為滿意的,都已收在《寒灰集》裏了。所以在這集裏,所收特少。
一九二五年,是不言不語,不做東西的一年。這一年在武昌大學裏教書,看了不少的陰謀詭計,讀了不少的線裝書籍,結果終因為武昌的惡濁空氣壓人太重,就匆匆的走了。自我從事於創作以來,像這一年那麽的心境惡劣的經驗,還沒有過。在這一年中,感到了許多幻滅,引起了許多疑心,我以為以後我的創作力將永久地消失了。後來回到上海來小住,閑時也上從前住過的地方去走走,一種懷舊之情,落魄之感,重新將我的創作欲喚起,一直到現在止,雖則這中間,也曾南去廣州,北返北京,行色匆匆,不曾坐下來做過偉大的東西,但自家想想,今後仿佛還能夠奮鬥,還能夠重新回復一九二三年當時的元氣的樣子。
至於我的對於創作的態度,說出來,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覺得“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這一句話,是千真萬真的。客觀的態度,客觀的描寫,無論你客觀到怎麽樣一個地步,若真的純客觀的態度,純客觀的描寫是可能的話,那藝術家的才氣可以不要,藝術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滅了。左拉的文章,若是純客觀的描寫的標本,那麽他著的小說上,何必要署左拉的名呢?他的弟子做的文章,又豈不是同他一樣的麽?他的弟子的弟子做的文章,又豈不是也和他一樣的嗎?所以我說,作家的個性,是無論如何,總須在他的作品裏頭保留著的。作家既有了這一種強的個性,他只要能夠修養,就可以成功一個有力的作家。修養是什麽呢?就是他一己的體驗。美國有一位有錢的太太,因為她兒子想做一個小說家(她兒子是曾在哈佛大學文科畢業的),有一次寫信去問Maugham,要如何才可以使她的兒子成功。M.氏回答她說:“給他兩千塊金洋錢一年,由他去鬼混去!”(Give him two thousand dollars a year,and let him go to devils!)我覺得這就是作家要尊重自己一己的體驗的證明。
關於這一層,我也和一位新進作家討論過好幾次,我覺得沒有這一宗經驗的人,決不能憑空捏造,做關於這一宗事情的小說。所以我主張,無產階級的文學,非要由無產階級自身來創造不可。他反駁我說:“那麽許多大文豪的小說裏,有殺人做賬的事情描寫在那裏,難道他們真的去殺了人做了賊了麽?”我覺得他這一句話,仍舊是駁我不倒。因為那些大文豪的小說裏所描寫的殺人做賊,只是由我們這些和作家一樣的也無殺人做賊的經驗的人看起來有趣而已,若果真教殺人者做賊者看起來,恐怕他們不但不能感動,或者也許要笑作家的淺薄哩!
所以我對於創作,抱的是這一種態度,起初就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將來大約也是不會變的。我覺得作者的生活,應該和作者的藝術緊抱在一塊,作品裏的individuality是決不能喪失的。若有人以為這一種見解是錯的,那麽請他指出證據來,或者請他自己做出幾篇可以證明他的主張的作品來,那更是我所喜歡的了。
於“過去”一集編了之後,回顧了一下從前的經過,感慨正是不少,現在可惜我時間沒有,不能詳細地寫它出來,勉強做了這一段短文,聊把它拿來當序。
一九二七年八月三十一日午前四時於上海之寓居。
(原載一九二七年十月《文學周報》第五卷第十一、十二號合刊,據《達夫全集》第三卷《過去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