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一代新文學作家中,許地山是一個另類。如果不是作品《落花生》被小學語文課本收錄,許地山的名字大概早已為人遺忘,作為小說家的許地山就更不為大眾所熟知了。

許地山(1894—1941),20世紀上半葉作家、學者、基督徒,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落華生)。許地山祖籍廣東揭陽,生於臺灣臺南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回大陸后落籍福建龍溪。許地山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1920年畢業時獲文學學士學位,翌年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等 12人在北京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參與創辦《小說月報》,是“五四”時期新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1922年,許地山畢業於燕京大學宗教學院,1923年—1926年,許地山前往海外留學,先后在哥倫比亞大學和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史、哲學、民俗學等。回國途中,許地山在印度研究了梵文及佛學。1927年起任燕京大學教授,並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兼課。1935年,許地山因與燕京大學教務長司徒雷登不和,去香港大學任教授,后因病過世。

在小說創作上,許地山的作品富有獨特的藝術個性與氣質。作為首先將宗教與現實融合的現代文學作家,其作品洋溢著既沈郁又飛揚的浪漫主義風味。

對苦難的忍耐與悲憫、對宗教內在情感的體驗、濃郁的南國風味和異域情調、男女情感的浪漫傳奇是許地山小說獨特氣質的來源,這在他前期小說創作中表現得尤其明顯。1921年,許地山發表第一篇小說《命命鳥》,其后發表了前期小說代表作《綴網勞蛛》。從《綴網勞蛛》中走出了一個叫尚潔的女子,她對命運感喟道“我像蜘蛛,命運就是我的網”,“人生如蜘蛛結網,難保網不破,但照結不誤,破了再補”。與《命命鳥》中的敏明及其后《商人婦》中的惜官、《換巢鸞鳳》中的和鸞等女性角色一樣,她們身上表現出了女性的善良堅忍,勇於承擔,對生活從不失望,對苦難逆來順受的特質,這其中包含了反對封建禮教的意義,更寄寓了作者對苦難的獨特體認與對人的悲憫。

許地山 20年代末以后所寫的小說保持著藝術個性的同時,開始轉向對群眾切實的描寫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漸褪,情境落到地面,探索人生意義,使他的筆觸開始變得蒼勁而堅實。《春桃》《鐵魚的鰓》《在費總理的客廳里》都是作者小說創作后期的代表作。《春桃》中,女主人公春桃歷經磨難,面對殘疾的丈夫和生活中的夥伴作出了勇敢驚人的抉擇,作品在底層人們生活的窘境中凸顯了民間的仁義與宗教的慈愛。

本書除了上述兩部分作品,還收錄了許地山兩篇富有童話色彩的短篇《桃金娘》和《螢燈》。

許地山的小說創作並不豐碩,但在文壇上卻獨樹一幟。此次我們將許地山小說集中結集出版,無論是其委婉細膩、純真自然的文筆,還是對人的悲憫、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希望讀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獲。

編者

2011年 5月

Views: 1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