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安·從節慶活動探討在地化現象 (下)

貳、客家節慶活動與在地化的關係

        全球化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時,有學者提出「越在地,越國際」的觀念,認為要先有在地特色,才能真正發展出全球化(李東昇,2013)。全球經濟緊密聯繫,常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情況;受到較強勢的文化影響,出現文化霸權現象,許多人都認為全球化能夠取代現有許多的觀念及情況。也有些學者觀察到並非所有的新觀念可以完全取代舊觀念,也就是說,全球化無法完全取代在地化(Quelch & Jocz,2012)。

       「沒有一個文化能離開土地、人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p.19),社區運動是引發在地化的動力或是過程(許惠捷,2011)。從臺灣客家遷移史的發展來看,客家人原多隱藏客家族群的身分,隨著客家運動的推動,讓客家人覺醒也更加重視客家文化。引起在地化的動力後,透過舉辦節慶活動來凝聚當地的認同感,創造出社區共同的集體記憶(許惠捷,2011),進而對社區有所期待,共同發展出當地特色的城市樣貌,也就是各地方政府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

        台灣光復後,客家地區大都會在天穿日舉辦山歌比賽(劉還月,1989),新竹縣竹東鎮不是臺灣第一個舉辦山歌比賽,從1965年舉辦至今,成為最具代表的山歌比賽(吳思瑤,2010;黃玉美,2013)。過去演給神明看的收冬戲(平安戲)屬於客家「大戲」,而非採茶戲,通常白天演以「官話」和「正音」的大戲,晚上演被一般民眾認為較不登大雅之堂的採茶戲(徐進堯、謝一如,2002)。不過,現在大多數的收冬戲大多集中在晚上演出,民俗或節慶涵義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不同。

        各種節慶活動都與當地社會環境緊密相連,天穿日因客家文化被重視而得以發揚光大,收冬戲卻因為社會結構的轉變而逐漸消失,如何保存重要的客家節慶活動與客家文化無形資產,這個議題值得政府深思與長期規劃。

 


参、研究方法與限制


        臺灣客家節慶活動有義民祭、桐花季、平安戲、客家大戲等,筆者選擇研究的對象是民國一百年被客委會訂為全國客家日的天穿日,和有報平安、答謝天恩之意的收冬戲和平安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新竹縣竹東鎮的天穿日舉辦台灣最歷史悠久的山歌比賽,而花蓮縣鳳林鎮的收冬戲發展成客家文化節,這兩地兩節慶活動的長期發展情況有相類似又不相同的現況,也就是說新竹縣竹東鎮的天穿日如日中天,但是平安戲卻日趨沒落或消失中。相反地,花蓮縣鳳林鎮的收冬戲愈來愈知名,可是天穿日卻停辦。

        筆者以天穿日和收冬戲都各具特色的新竹縣竹東鎮和花蓮縣鳳林鎮作為研究對象,從藝術表現、歷史背景、人文民俗信仰等面向深入探討在地化的各種現象與相關議題。以過去實際參與兩地兩節慶活動的經驗,分析節慶活動的現況與各種議題。未來運用半結構式深入訪談,來瞭解活動承辦者的想法及期許。筆者以觀察者實際參與活動做觀察或記錄,隨機訪談活動參與者的感觸與看法,以掌握兩地兩節慶活動在地化的情況。

 


肆、新竹縣竹東鎮和花蓮縣鳳林鎮的天穿日與收冬戲的現況


         新竹縣竹東鎮和花蓮縣鳳林鎮都是以客家人占大多數、曾經嚴重的人口外移、經歷過光復初期國語政策嚴重影響母語發展等,竹東地區的現有客家文化顯然比鳳林地區保持得更為明顯與完整,因為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讓人口大量回流,甚至帶動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士的遷入,讓在地居民更加多元化。

        新竹縣竹東鎮比較沒有那麼明顯的客家文化斷層或傳承的危機,天穿日山歌比賽原本只是竹東鎮公所舉辦的民間休閒活動,後來得到客家委員會、客家事務處及新竹縣政府的協助,而成為頗具盛名的地方大事,甚至讓天穿日成為客家人發聲和表現的平台。以天穿日女媧補天圖像作為竹東地區在地形象圈的標誌,出現在路標、地景或河濱公園等各處,這就是從節慶活動在地化到當地社區在地化現象的表徵。

        花蓮縣鳳林鎮過去是日治時期的移民村,加上東部各族群文化大融爐,使得客家文化較不明顯,讓花蓮縣鳳林鎮的東部客家文化呈現更多元化的特色。新竹竹東與花蓮鳳林透過天穿日與收冬戲的節慶活動來做到客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並經過時間的淬鍊得以延續,發展出各自的特色與表現形式,更成為在地文化活動的代表。

 


小結


    在地節慶活動是否得以永續經營,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地方政府對於當地發展的態度與政策長期的規劃。如果只重視或直接引用新的或外來的文化產物來當做在地的發展,不僅未能與在地融合,甚至進而影響到當地原有的在地特色,更會促使原來的在地化消失。

        從各種觀光資源來看,新竹縣竹東鎮和花蓮縣鳳林鎮這兩鄉鎮都是屬於沒有明顯指標性的在地化特色的普通鄉鎮,不易發展在地觀光資源。但是這兩鄉鎮的地方政府多年來一直努力的積極尋找在地的獨特性或是值得被重視的地方特有的文物等,經過故事包裝、重新整理、推出一系列的活動,或是與其他鄉鎮串聯發展,創造更多經濟發展的機會。

        最近幾年苗栗縣政府為了要吸引陸客的觀光資源而拆除極具有保存價值的台灣本土建築的四方窯和八卦窯,改建成不是台灣本土客家建築代表的中國客家土樓(蘇芳禾、傅潮標,自由時報,2013)。苗栗縣政府想要積極發展觀光資源,改建成陸客熟知客家建築的中國土樓,該建築不是台灣客家的建築也與在地文化沒有關連,無法與在地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產生共鳴,這樣未經整體評估所發展的新在地風貌,就無法成為當地特色而永續經營。因此要瞭解在地化的要素和相關政策有其必要性,沒有完善的政策可能會促使台灣更多的在地特色迅速消失,並難以發展出可長久經營的在地化特色。

        除了達到舉辦節慶活動的目的之外,如果能夠讓節慶活動與當地的人文特色相互結合,促使節慶活動得以歷久不衰,這樣才能使節慶活動更有其意義,也適時扮演起時代交替傳遞人文的角色。筆者希望整理兩地兩節慶活動與在地文化元素以後,讓兩地兩節慶文化能夠更具有在地化、獨特性與持續性。尋找到可以避免或改善節慶活動同質化的社會現象,透過客家節慶活動以達到客家文化的傳承與保存,在地化節慶活動得以長久的延續。

 

 引用文獻

中文書籍

以葳(譯)(2011)。特色大崩壞:千萬不要做出有特色的商品(Scott Mckain)。台北市:意識文化。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文建會網路學院casp智庫3《台灣文化系列》。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2)。客庄十二大節慶.2011。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施振榮(2000)。全球化模式:台灣必須發展自己的模式。台北市:大塊文化。

徐進堯、謝一如(2002)。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與客家採茶大戲。新竹縣竹北市:竹縣文化局。

莊錦華(2011)。桐花藍海:一朵桐花創造百億財富的傳奇。台北市:二魚文化。

揚雪冬(2003)。全球化=Globalization。台北市:揚智文化。

曾逸昌(2013)。客家總論 蛻變中的客家人。苗栗縣頭份鎮:曾逸昌。

劉還月(1989)。臺灣歲時小百科。台北市:臺原出版。

歐陽端端(譯)(2012)。Google為何打不進中國:全球在地化的5大新通路(John A. Quelch、Katherine E. Jocz)。台北市:時報文化。

期刊論文

吳思瑤(2010)。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_對於臺灣客家山歌發展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碩士班。台北市。

許惠捷(2011)。北埔在地客家認同的浮現與轉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新竹市。

彭靖純(2005)。竹東地區客家山歌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黃玉美(2013)。客家新聞報導之媒體議題建構-以全國客家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新竹市。

網路資料

李東昇(2011年12月12日)。全球化與台灣經濟發展【臉書社群網站】。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alexandroslee/media_set?set=a.101504682117...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關於OTOP。取自http://www.otop.tw/about/index.html

謝明瑞(2012)。台灣從OTOP計畫、家有產業到文創產業的兌變。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11663

蘇芳禾、傅潮標(2013年7月21日)。劉政鴻 拆台灣客家窯 蓋中國土樓。自由時報。http://www.ltn.com.tw/

客家委員會103年「全國客家日」活動實施計畫(2013.9.30修訂)。

Views: 20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