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一帶一路”不是鄭和下西洋對外撒錢,關鍵在互利共贏(下)

(五)“一帶一路”這件事,我們不得不做,也必須做


主持人:隨著國際關系的演變,“一帶一路”的推進似乎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為沿線的國家有了更複雜的利益考量,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有了比以往更複雜的文化沖突和歷史形態的矛盾。您對於這些挑戰有怎樣的觀察?

葛劍雄:機遇跟挑戰往往是並存的。

挑戰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政治風險。保持這片地區的穩定,靠中國一家是行不通的,要跟對方合作。

從經濟風險來講,以中國成立亞投行為例,有觀點認為亞投行要取代世界銀行,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僅依靠中國的力量,一方面我們的能力畢竟有限,不要說4萬億,40萬億都不夠。另一方面,風險也大,所以中國希望世界都參與進來。目前已有近100個國家參與,那麽將來的資金資源就增加了,財源廣了,並且大家都能夠得到開放的好處。

所以,盡管有政治的、經濟上的風險,“一帶一路”這件事,中國不得不做,必須做。


主持人:您曾經提到,建設“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種經濟行為,而文化是一種潤滑劑。這里您說的文化是什麽含義?有哪些文化元素可以充當這種潤滑劑?

葛劍雄:我們決不應該強調輸出文化,或者企圖以中國文化取代他國的文化。我們不應該進入以前文明的興衰這個循環。21世紀應該是全人類的現有文明共通、共存、共融。

“一帶一路”的傳播,實際上是展示中國文化,然後讓別國做選擇要什麽和不要什麽。要把它變成一個別國願意接受的商品、產品。這也可以通過服務實現,比如旅遊服務等。在服務理念中,可以體現文化元素和價值觀,但它是通過具體的服務來完成,而不是簡單地說教,更不是強制接收觀念。


主持人:
但很多人認為,文化的潤滑作用正在減弱,相反它的摩擦功能正在加強,現實世界的種種亂象似乎也印證了這種看法。您怎麽看?

葛劍雄:我不認同這個觀念。

學者也好,普通人也好,往往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文化優越感。這是當年閉關鎖國、不了解外界所造成的。

文化自信,不是自信到認為我們什麽都強,而是自信到我們相信我們自己的文化最適合中國,同時也相信我們可以在現在基礎上學習先進的文化。在建設“一帶一路”時,必須要正確地把握文化自信。

不能寄希望通過“一帶一路”使外國人中國化。這種情況會造成文化失去潤滑劑的作用,而變成摩擦系數,甚至是潛在的炸藥。



(六)要充分利用世界現有的安全保障手段,維護“一帶一路”成果


主持人:我記得您曾經以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以及中國企業在這場戰爭中所遭受的損失為例,強調中國必須要維護絲路經濟帶的成果。我們應該怎麽做,才能夠做到像您所說的維護我們的絲路經濟帶的成果呢?

葛劍雄:首先,“一帶一路”這樣一種政策,需要有相應的外交手段,包括必要的軍事手段。比如美國是很直接了當的,它有相應的措施。原先,我們基本上在海外沒有自身利益,都是無償援助。

但現在有了,並且是關系到別國的共同利益,那麽就必須有捍衛共同利益相應的理論、政策和措施。

比如我們需要考慮海外安全問題。如果本地安全無法保證,那這種風險值得考量。相反的,如果有措施保障,那就應該做。

再一個,要充分利用世界現有的安全保障手段,比如保險。目前,在利比亞的很多項目都沒有保險,為什麽沒有保險呢?在國際上投保有很多要求,如果我們的央企不能出具一些財務材料,那就無法投保。直到現在這個體系還未健全,但有時保險可以避免很多損失。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緊急撤退機制。在也門內亂的時候,波斯灣旁的亞丁灣正好有護航軍艦,軍艦就開過去支援。所以,工人被順利地撤回來。如果沒有軍艦,事情就不會這麽容易。


主持人: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您提出過一個提案,要建立“一帶一路”培訓系統。這個培訓系統培訓誰?培訓什麽?培訓的目的是什麽?

葛劍雄:每個將來要去從事“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者,都應該接受培訓。包括我們這些自以為懂一點的人,也要不斷地去自我提高。

第一,中國的大多數官員,包括高級官員,對絲綢之路的歷史是不了解的,或者是片面的。由此讓他們規劃的“一帶一路”肯定有很多誤區。所以這是要培訓的。

第二,既然要做“一帶一路”,就會涉及到這些地區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這也要培訓。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穆斯林地區的企業,居然不知道齋月在什麽時候。如果樓要封頂了,卻正巧碰到齋月,該怎麽辦?太陽出來以後,工人連水都不能喝,更無法全勤勞動。就是法律允許,也不能違背宗教傳統。



(七)“一帶一路”與我們每一個人


主持人:2013年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一帶一路”,實際上普通人在抱怨“一帶一路”似乎跟個人沒有什麽直接關系。您覺得未來“一帶一路”這種國家層面宏大的發展構想,和老百姓的福利會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共鳴?

葛劍雄:世界上任何項目、任何戰略,即使規模再大,也不可能跟每個人都有關系。

從宏觀上講,整體國家的國力與文化提升了,執行“一帶一路”的能力就會更強。從間接上講,跟每個中國人,甚至世界上好多國家的人都有關。但直接層面上,在不同的階段,的確實際得到利益或者能夠出力的人是不同的。

比如中央曾經提到,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發地。大家需要理解,這只是說在歷史上它曾經是出發點,但它在今天是不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發點呢?

在今天,哪里有海,哪里有需求,就可以建設。比如從北海到越南,不一定非要走福建,可以從海上直接走。所以,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地方,能夠對“一帶一路”做什麽貢獻,大家要實事求是,秉持一種積極的態度。

來源:全球鋒報(公眾號:quanqiufengbao)(愛思想網站2017-05-31)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