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為落實《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旨在打造政策與發展理念相通、貿易與要素流動暢通、科技設施聯通、資金鏈與創新鏈融通、人員交流順通、民心相通的創新共同體,為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打造“利益、責任和命運共同體”註入了新內涵和新動力。
創新共同體建設在戰略上打開了國際科技合作的新局面
互利共贏、開放合作是新型國際關系的核心準則;而科技因素已成為外交關系的基礎性、先導性因素。作為帶動全球增長的最大動力,中國已經明確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在裝備制造、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勘探開發、能源環境、氣候變化、減災防災、新能源、信息、新材料、智能交通、空間與航空航天、生命科學與健康、海洋與漁業、現代農業等廣泛的領域都具備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加上人才、資金、市場等綜合性優勢,完全有條件和能力為周邊和沿線國家的發展貢獻積極的創新驅動力。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處於經濟發展上升期,面臨諸多轉型升級挑戰和復雜性社會矛盾,對科技創新的需求迫切。資金援助等傳統外交方式已滿足不了國際合作的現實及長遠需要。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能源環境和安全問題,還是深化投資貿易合作,科技外交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包括科技服務外交、外交促進科技發展、科技合作改善國家關系、科技助力解決區域和全球性挑戰等內容。民間科技交流和政府間科技合作成為增進戰略互信、促進互利共贏的重要途徑。
創新共同體建設不僅助力中國“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也有利於提升中國在周邊和沿線國家的親和力與國際影響力。中國在深化與美、日、歐、俄等世界科技強國合作的同時,正在務實推進“一帶一路”科技合作,以全球視野來謀劃和推動國際科技合作。中國積極融入和主動布局全球創新網絡,展現了科技外交新形態,提高了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為創新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拓展了更大發展空間。
創新共同體建設在目標上描繪了國際科技合作的新願景
“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沿線國家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提高基礎設施和創新發展水平的內在需要。為應對全球經濟增速低緩、復蘇乏力的挑戰,中國作為2016年二十國集團主席國,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G20創新增長藍圖中的一項重要議題,作出重要貢獻。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同樣需要發揮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的先導、支撐和引領作用。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地理環境和人文風情,都有特色優勢學科、優勢產業和人才,彼此加深認識才能因地制宜地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和多元合作平臺,平等開展科技經濟合作和文化教育交流,才能取長補短、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2017年初,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主旨演講,強調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創新發展理念、創新政策手段、創新增長方式,在創新中突破世界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瓶頸。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強調國際社會要從夥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月,中國將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創新發展註入更多正能量,將為全球合作治理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與沿線國家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創新共同體,將為中國和沿線國家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以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為創新共同體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的建設,將推動各國發展道路研究的交流互鑒,促進教育、科學、文化、智庫等領域合作。中國在拓寬和加深南南合作的同時深化發展南北合作,將為從容應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革調整提供廣泛、穩定、可靠的戰略支點,為未來十幾年和更長遠的發展拓展新的戰略空間,將創造新一輪繁榮發展的長周期。
創新共同體建設在行動上明確了國際科技合作的新任務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國家多、範圍廣、領域寬、周期長,配套措施和行動計劃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科技支撐引領相對薄弱。隨著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創新共同體建設將成為國際合作的優先領域。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互聯互通,需要雙邊和多邊科技合作的支持。加強聯合研發平臺和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有利於促進各國優勢科技資源互聯互通,支撐重大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共建特色創新園區,有利於聚焦共性技術,強化合作研究,促進開放和協同創新,鼓勵創新創業。共同制定國際科技合作規則,主動設置全球性創新議題,促進創新資源開放流動,有利於豐富和深化多領域國際合作層次和水平。
國際科技合作是提升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和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培育國際創新品牌、提升國際分工地位的技術保障。一方面要促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由傳統產業“優勢產能”合作向科技創新“新產能”合作轉變,助力特色產品、民族產業、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走出去;一方面要整合力量紮實推進惠及民生的科技創新合作,密切科技、人文、智庫交流,讓創新發展造福沿線各國人民,促進民心相通,增強戰略互信。
不容忽視的是,創新共同體建設也面臨自然、資源環境、人文、政治與法律等諸多挑戰。企業和研發機構要強化“走出去”能力建設,對合作對象環境安全與健康、資源能源可持續性、交通與信息、生態脆弱性和復雜性、人文與法律等基礎狀況要有科學的認知。政府要科學評估合作對象的投資環境、發展潛力和合作需求,對挑戰和風險進行綜合研判和預測預警,確保安全保障與經濟科技合作同步發展;要加強總體謀劃和科技、經濟、外交、安全、教育、文化等部門統籌協調,一國一策,確保周邊和沿線國家自主自願參加創新共同體建設;基於現實和長遠的共同利益構建雙邊、多邊創新夥伴關系,開展多層面、多維度國際科技合作,攜手打造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的絲綢之路,共同應對糧食、能源與區域安全、環境汙染與氣候變化、公共健康衛生等區域性、全球性復雜挑戰與風險,共同分享創新發展帶來的利益。(2017年3月8日 / 來源:《學習時報》2017年03月01日 第A3版:科技前沿)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