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欄目叫“秘密書架”,但本文談到的書卻無一點“秘密”可言,是中國人最常見的、老而且舊幾部書:《史記》《杜工部集》《魯迅全集》。
屈指算來,讀書超過了半個世紀,見過、翻過的書,倒是不少;我的簡陋的書架上也有數千部書,可是每年都要重溫一下,都要翻一翻的是上述三部書,坐下來閉目一想有些篇章語句就能出現在眼前的,也多出自這三部書。
一、先說杜詩:我喜歡古典文學是從愛好古詩開始的,年青人一般都喜歡盛唐詩、喜歡李白詩。我也不例外,李白的發揚蹈厲、氣象雄渾詩句,真是精彩逼人,像“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這種神來之筆,令人擊節,驚嘆為天籟。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特別是經歷了坎坷和苦難以後,感覺就不一樣了。當我一個人下放到偏僻、貧困的山村,深夜孤燈,再讀杜詩,就另有一番感受了。仿佛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杜甫都替我表達了出來,而且杜詩中所表現的那些從人性迸發出的至愛,給讀者的撫愛和慰藉,也只有在逆境和不幸中才會有更深刻地體會到。
可以說杜詩是中國傳統中優秀部分的凝聚,它體現的是原始的儒家(不是經過董仲舒、更不是經過以後宋儒改造過的)思想。儒家就其本質說來是宗法制度在意識形態層面的表現,但是它也有超越性的一面。孔子的仁學源於對人類生命價值的更高期待,這種期待不只是出於理智、更是根源於情感的。新發現的“郭店竹簡”也有“道始於情,情生於性”的說法。
儒家許多基本觀念如“忠恕”“孝悌”“仁愛”等是建立在人情上的,可以說是“情感哲學”,它的傳播也多用情感的渲染去打動受眾(這與西方哲學用邏輯論證有顯著的不同)。在儒家取得了正統地位後這一點產生的很大變化,如漢儒就把儒學弄成接近神學的意識形態,漢朝統治者則用政治手段推行儒學。儒家的基本倫理觀念在杜詩中恢復了初創時的特征,變得豐滿鮮活,更富於人情味。
讀杜詩,會使人們體會到儒家倡導的那些令人仰望的倫理觀念就在身邊,就活躍在人們的一言一行之中,還可以說就發生在你我他的日常聯系之中,因而變得更易於接受。過去有人說讀李密《陳情表》、諸葛亮《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不忠。這是說古代一些優秀文學作品感人之深。讀杜詩也是如此,它帶來的感動會使我們遠離世俗,使我們的思想境界得到些許的提高。從杜詩中我們會感到作為個人對於社會和他人的責任和應該具有民胞物與的情懷。
杜甫寫到這些時是很自然的、仿佛是從心臟流出的熱血,沒有一點矯揉造作。杜甫不像現代一些詩人以肩負教訓讀者的使命自負,他的詩大多是寫給自己的、是自己心靈歷程的記錄。杜甫實際上是儒家觀念最好的傳播者,他傳播的儒學是最富於激情的儒學。在中國文化史上,杜詩對於士人性格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杜詩中所滲透的憂國憂民情懷成為文人士大夫最高價值,不管你讚成不讚成,都不能否認它是公認的準則。而後世的理學家的“儒學”雖然自明代以後被奉為官學,成為利祿的淵藪,然而這種“儒學”是沒有激情的儒學,則不免給人以“言語無味,面目可憎”之感。
二、再說魯迅:一度魯迅被奉為神,現在又有一些年少才俊以貶辱魯迅為“思想解放”之標志。我覺得兩者皆有失。我自六十年代初讀魯迅也有四十余年,魯迅的話並非“句句是真理”,但他老先生不媚俗、不阿世之獨立人格,雖不能至,但敬仰之心,始終不變。魯迅著作中有兩點對我啟發最大,一是他對傳統中國的認識和分析之深刻,迄今無出右者。我對一位關心現實改革而又有些鄙薄魯迅的先生說,雖然您不以魯迅為然,但魯迅對中國人和世相的分析起碼還能管五十年(魯迅希望他的文章能夠“速朽”,然而令人悲哀的是他在七八十年前說的話仍然可以燭奸照弊,使一些醜類醜事原形畢露),熱衷於中國社會的改革的人們應該首先研究魯迅;另外是魯迅對流氓意識的分析、特別是他對這種意識在國人(他們大多屬於非流氓階層)身上的表現的揭示,令人觸目驚心,也使人感慨萬分。國人應該在閱讀魯迅中警醒起來。魯迅的價值我們未必都認識了,我同意何滿子先生所說的“未來對魯迅的評價將比今人更高”。在一篇答記者問的文章中我寫道:“中國有幸出了魯迅,他是中國歷史的光榮;中國也不幸,其所走過的道路,往往不斷見證魯迅的遠見卓識。中國知識分子有幸,有魯迅這樣的人物為我們作出榜樣;中國知識分子也不幸,有了魯迅這樣的人物,益發令我們感到羞恥。”“幸”與“不幸”都是現實,所以我們都應該正視。
三、三說司馬遷:《史記》是司馬遷的主要著作,其他還有《報任少卿書》《悲士不遇賦》等。司馬遷是士人中的俠者,中年之後遭際坎坷,然而其發憤著述,始終不輟,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巨著《史記》(《史記》52萬余字,一根竹簡最多不過寫二三十字,要多少竹簡?夠不夠裝“五車”?)令人敬佩。司馬遷對於屈辱的感受打動過許多有類似遭遇的人們。經過文化大革命,備受侮辱的人們讀《報任少卿書》中的“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等句,會帶來多大的震撼,這是不身臨其境者很難體會的。讀《史記》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他是身處漢朝,而且是史官,可是對本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及其主要對手項羽做了極真實的描寫,項羽英雄末路的悲劇,劉邦以流氓起家的喜劇都刻畫得淋漓盡致,毫發畢現,使我們讀後而不忘。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自《漢書》以下,號稱“正史”者,多達二十五,都是學《史記》的,但一蟹不如一蟹。另外,司馬遷的文章的表達能力極強,令我十分羨慕。從《史記》和《報任少卿書》來看,在司馬遷筆下幾乎無事不可記,無情不可抒。文字在他的手中仿佛成了一團橡皮泥,像捏成什麽樣,就捏成什麽樣。這是值得作文字工作的人們反復研讀的。
讀書人受到書的影響是必然的,但受到哪些書的影響,是與時代和個人經歷密切相關的。我讀書主要是靠個人摸索和個人喜好,這里說的也只是個人感受,並非向讀者推薦。我想這是不言自明的。(愛思想網站 2015-04-1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