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靈鳳·比目——撻沙·龍舌

撻沙魚有一個很香艷的別名:「比目」。《爾雅·釋地》說:

 

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

 

為什麼稱為比目魚呢?中國舊時的格物家加以註釋說:

 

比目狀似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故稱比目魚。

 

這註釋將比目魚的形狀倒描摹得不錯,但是說它只有一隻眼睛,而且要「兩片相合乃得行」那就錯了。比目確是一邊有眼睛,一邊沒有眼睛,但那有眼睛的一邊,卻是兩隻眼貼近生在一起,並非僅有一隻,而且它在水中游動時是平游的,不似其他的魚類那樣豎著游的(比目魚的性格根本就不喜游動),因此它並不需要「兩片相合乃得行」。這種情形,我們只要從本港任何一個街市的魚攤上找一條撻沙魚看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比目魚是一個大族,撻沙魚不過是其中的一種。龍刪、尖舌、方舌、地寶、左口、花布帆之類,大家都是同宗。這類魚的眼睛,有的兩隻一起生在右面,便用左面貼水而游;有的兩眼一起生在左面,用右面貼水而游。有眼和無眼的一面色澤不同,大都無眼的一面較淡,多是淡白或粉紅色,有眼向上的一面較深。比目魚類在初生時,兩隻眼睛本是同普通魚一樣的,但是從小魚漸漸長成時,兩隻眼睛就慢慢的移近到一邊了。

撻沙魚的肉很細,味道很鮮美,稱得上「幼滑」。至於龍舌,味道比撻沙更好。在價格上,撻沙是普通魚,龍舌則是像七日鮮那樣,是比石斑更貴的上等魚了。

撻沙魚在江浙一帶的海邊也有,上海人稱為「答塌魚」。這類魚有許多不同的俗名,有人稱為鞋底魚,因為那平板的扁身體頗像鞋底或腳板,因此英文也稱為Sole。《福州府志》上將撻沙寫作「鰈鯊」,但我以為不及屈翁山稱它們為「貼沙」的合理。他在《廣東新語》上說:

 

貼沙一名版魚,亦曰左蚧,身扁喜貼沙上,故名。市歸以貼牆壁,兩三日猶鮮,即比目魚也。

 

生魚貼在牆上兩三天猶鮮,那時沒有雪房或雪櫃,恐怕有點不可靠。

本地人關於撻沙魚有一句俗話:吊撻沙。這是說水上人終日在船上赤腳不穿鞋,就是偶爾上岸作客或購物,也只穿一對拖鞋,但是仍覺得不慣又不舒服。因此一有機會坐下,便趕緊脫下拖鞋,甚或索性赤著雙腳蹲踞在椅上,將一對空拖鞋放在椅底,這種情形就名為「吊撻沙」。現在已經用來指一般坐下來就喜歡脫鞋的習慣。

Views: 8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