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杜鵑鳥產卵在別種鳥巢中寄養的怪習慣,我們的大詩人杜甫也早已提到過了。杜甫是四川人,四川又是杜鵑最多和杜鵑傳說發源的地方,難怪詩人觀察得特別真切。他在有名的五古《杜鵑》詩裡說: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杜鵑……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其子,禮若奉至尊……

 

不僅杜鵑,就是與杜鵑同類的郭公鳥,古人稱為鳲鳩和布谷鳥的,也有產卵在別的鳥巢中的習慣。它們這樣的偷懶方法也並不是完全盲目無選擇的。它們懂得選擇在食料與自己相類的母鳥巢中來產卵,而且每一巢中僅產一顆或兩顆。有時又將卵產在地上,然後偷空銜入別的鳥巢。它所寄養的那座鳥巢中的其他小雛,一定沒有小杜鵑或小郭公鳥那強壯,所以結果總是逐只被它擠得跌出巢外。就是巢中有兩隻小杜鵑,較弱的一隻也往往遭遇同樣的命運,被較強的一隻擠跌出去。據說小杜鵑這種排擠同類的方法是先天遺傳的。它們懂得先將身體挨近巢中的其他小雛,然後張開沒有毛的肉翅一陣亂抖,這樣就可以將另一隻小鳥擡高起來,從巢邊拋出去。

懷特的《塞爾彭自然史》,是英國十八世紀一部有名的科學小品傑作,其中就一再提到杜鵑郭公等的這類怪習慣。他的這本書是書信體的,在其中一封信裡,他說起有一次有個鄉下人告訴他,說是某處地上有一隻小鳥的巢,其中有一隻小貓頭鷹,由一隻小雀在餵食。他聞訊走去看,發現原來是一隻小郭公鳥,在山百靈的巢裡孵化出來的,已經長大得使那座小巢容納不下了,由那隻小母鳥給它餵食。它見人來了便兇惡的撒開羽毛,所以看來像是一隻貓頭鷹。

杜鵑的鳴聲,有點似Cooloo-ee-yoo,所以我們向來說它的啼聲是「不如歸去」。它喜歡不停的叫,在春天的月夜或是雨夜都不停,這樣單調的反覆的叫著,所以叫人聽來有淒涼的感覺。大巴八鳥的鳴聲有點和它近似,所以被外國人誤認它是杜鵑。

郭公鳥的叫聲是Kwai-Kwai-Kwai-kwo,我們對這鳴聲譯為「快快割禾」,所以稱為布谷。著《上海之鳥》的魏金遜氏,則說這鳴聲近似One more bottle(再來一瓶!),不知是再來一瓶啤酒還是威司忌,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杜鵑、大巴八鳥,以及布谷鳥的鳴聲,我們若是住在新界,到了春天都有機會可以聽得到。

Views: 10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