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泰:《閑話藏書》的閑話

陸昕兄以其新作《閑話藏書》見贈,讀之未竟,也引起我“閑話”“藏書”的興趣,不過我雖有些書,但不敢言“藏”,一是數量少;二是居室無插架之地。

有了書亂堆亂放,沒個章法,只能算是個舊書破書的愛好者和搜羅者。

我愛好舊書,卻很有些時日了。從1954年考上北京師大附中算起快五十年了。那時每天路過琉璃廠,有事沒事都愛到舊書鋪轉一轉。當時松筠閣、來薰閣、富晉書社還都在,老板、夥計對待來客不論長幼也都和氣。像我這樣的半大小子,在那裏靠著書架子看上半天書,也不會有被轟之虞。富晉書社以賣解放前平裝書和解放前後舊雜志為主,我去得最多。在那裏我買過五角錢一本的三十年代龍榆生編的《詞學季刊》和五分錢一本北大學生1957年上半年編的雜志《紅樓》(1-7期,右派學生的作品,大多發在這個刊物上)。有一次我和張炯同志說起(該刊有他那時寫的小說《千樹萬樹梨花開》),他問我還保留與否?我說送了同學。他很遺憾地說:“留到現在成了文物了。”

另一段值得回憶的,是尼克松訪華之後,琉璃廠開了“內部書店”,設在海王村的西廊(現在已把西壁打穿,店門臨街,改為公開書店了)和北樓(現在賣碑帖和港台書)。1972到1974兩年多我幾乎是日日光顧淘書。那時的舊書還是1965年定的價,與現在的書價比較起來不啻天壤。記得我只用了兩角錢就買了一本何其芳先生的布面精裝《漢園集》。後其芳先生說,抄家抄得連自己寫的書都沒有了,我就送給了他。北樓的一些明刻書是一元錢一本。一部殘的歐陽永叔集二十五本,價二十五元。可惜那時只掙54元錢,吃飯養家外沒有多少余裕,否則不知搬回多少被家人視為的“破爛兒”。那是文化荒漠中的一片綠洲,至今思之猶感溫馨。

《閑話藏書》不僅說“藏書”,而且用很大的篇幅說買舊書,而舊書的事大多發生在琉璃廠,讀起來非常親切,使我有再度重遊之感。

語雲:三輩子做官,才懂得吃穿。任何文化積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藏書”就更是如此。作者謙虛地說,他不是世代書香,而是“世代書箱”。實際上從陸昕的祖父(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陸宗達)一代開始藏書,其父繼之。這在當世已經不是很多了(我的記憶中,開始識字之時,我家只有兩本半書,一本《名賢集》一本《皇歷》半本《三俠劍》)。尤其經過“史無前例”的文革後沒有多大損失的,更是鳳毛麟角。陸宗達先生專攻訓詁學自然專買線裝古籍,陸昕的尊翁陸敬先生曾服務於公安系統(後到北京師院教書)喜歡偵探小說、林琴南等以流暢的淺顯文言翻譯外國文學(有獨特風味,與用白話翻譯的迥然不同)以及舊畫報、外文雜志等。到了陸昕,在新文學方面再加以補充,可見他的“藏書”不僅數量豐富,而且涉及面極廣,所以盡管陸昕先生不以版本目錄為專業,但從其家學、家中所藏書籍及購書經歷,是完全有資格寫這本《閑話藏書》的。書中涉及到版本學目錄學的一般知識,更令人感興趣的是作者買書的經歷、體會和趣事。

《閑話藏書》有兩個很鮮明的特點,一是行文通俗,一是敘述親切。

講版本目錄的書多是老輩人寫的,行文多是文言或半文言,並大量征引過去版本目錄學家文字,自己只是加上些言簡意賅的按語,所謂“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保持孔夫子“述而不作”的學風。在認定版本年代上,老輩人多愛講個人感受,仿佛向陌生人介紹在萬裏之外的朋友。介紹者熟稔於心,滔滔不絕;而聽者懵懵懂懂,如墮五裏霧中。所以一些愛好文史的年青人視版本目錄的著作如天書,不敢問津。而本書把既往的版本目錄學家的研究都化作自己的理解,用很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並分成兩人對談,有問有答,化解了初學者的許多疑問。這種寫作方式是便於初學的。

在線裝書流行於坊間,還是許多人的閱讀對象的時候,有些概念並不是版本學家要解釋的問題。現在線裝書幾乎都成了“文物”,連讀文史的研究生都很少接觸線裝書的情況下,一些通常的詞匯也成問題了。如“版心”“象鼻”“魚尾”“黑口”“白口”“白麻紙”“黃麻紙”“寫刻本”“軟體字”等,過去講版本的書一般不會解釋,因為凡是讀書者都懂。現在年青的讀者遇到這些會似懂非懂的,因此作者或借助圖板,或借助文字加以解說。既通俗,又細致。

敘述親切是指書中多結合自己的購書的故事來敘述,使人有臨場之感。我已經近二十年不像過去那樣去舊書店淘書了,讀了《閑話藏書》使我回到三十年前。他在寫到淘到管庭芬手校手抄本的心情我是完全理解的。那種初得怕假,確定是真以後,又因為沒有交錢而怕失去的情景我也完全經歷過(1974年一部《景德傳燈錄》我已經交了錢,被某老店員看到還要收回呢)。這類親切有趣的故事充斥於書中,不僅增加了閱讀的趣味,而且增長了許多與書有關的知識。

書中專辟一節討論“市場經濟中的古舊書收藏”,我以為很有見解。我之所以放棄了古舊書的收集,原因很多,其中一點就是不能適應市場經濟下的古舊書市場。現在書價的不斷的膨脹,而我淘書總是有進無出的。這樣工薪階層就很難長期地徜徉其中,原因至簡,那就是錢有盡,而書無窮。過去像傅增湘先生那樣居高位又有家產的藏書家都是有進有出,以書養書。在這方面陸昕兄許多體會值得喜歡收藏、但又錢財有限的人們借鑒。

《閑話藏書》中涉及得當今的故事,有以訛傳訛之處,如書中談及“書的命運”,引孫楷第先生事,有些與事實不太相符。孫先生是文學所古代室的研究員,專攻通俗小說。文革當中,文學所沒有抄他的書。執行林彪一號命令時必須下幹校,孫先生有書一萬余冊,所裏答應給他一間小房儲存書。不料家人把這一萬多冊書賣給了中國書店,書店給了數百元,但並未向孫先生說。74年孫先生返城,所裏研究工作有所松動,孫先生這時知道書被賣了,很著急,因為他的一些想法寫在書上。向中國書店商量把書贖回。中國書店要價巨大。孫先生沒有錢,就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總理辦公廳有所批示,表示關註,希望能從中國書店把孫先生的書贖還。書店得知此事,趕緊把孫先生的拆散賣了。解放軍政治部的某位愛書的領導買到一些,看有孫先生的藏書印,找到孫先生請他題簽。孫先生得知書已散,從此一病不起。八十年代中去世時,當時的所長劉再覆去看他,他已經不能言,唯在手心寫“書”字,抱恨而逝。這件事情,所內老人盡知。楊鐮兄後來幫助整理孫楷第先生遺稿,知之猶詳。隨筆附記於此,以正外界聽聞。對於本書來說這是瑕不掩瑜的。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