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大有為的台電要在立霧溪建水壩,很多人反對。桃園神社差點被拆了,報紙輿論喧騰了一陣。高雄市的古墻被怪手毀了一段,社會上議論紛紛。這兩年來,保護自然、維護古跡似乎成為最新的流行:前年人人穿洞洞裝,去年個個穿牛仔裙,今年大家都來談"文明"。而台灣為什麽要維護古跡呢?報紙說,是為了保持"國際形象",不能讓西方人覺得中國人沒有文化。
動不動就搬出"國際形象"來作為自我督促的標準,泄漏了台灣目前一種缺乏自信的心態:我這樣做,別人(西方人)會怎麽想?於是一面揣測西方國家的思考模式,一面小心翼翼地決定自己該怎麽做。西方講究人權,所以我們處理政治案件要特別慎重;西方人愛護野生動物,所以我們要節制吃老虎鯨魚的欲望;西方人珍惜古跡,所以我們也得有一兩樣,不能太落後。一切一切的努力,都為了一個大目的:避免別人輕視我們,在國際舞台上不丟人現眼。
這種心態有時候還真有點好處。譬如說,有國際的矚目,我們的司法單位與情治機構在政治人物的處理上就格外求公正合法,使國民人權獲得保障,這是意外的收獲。可是如果我們有自剖的勇氣,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這種向國際求好的心態其實可悲可嘆:講人權難道不是為了我們自己言論、思想的自由?生態保護難道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子孫幸福?維護古跡難道不是為了我們自己文化上的需求?在"國際形象"的大旗下,好像人權、自然、古跡等等都只是西方人的標準,而我們只是應付應付,做出一副"文明"的樣子來對國際做一種交代。
台灣的英文報紙曾經刊出一封在台外籍人士的讀者投書,呼籲我們趕緊保護自然、維護僅存的古跡。這封信馬上就得到一個中國讀者的反應,他說,西方人要台灣保持自然與古跡是別有用心的,他們自己工業發達,現在要落後地區"存真"其實在防止我們邁入開發國家之林,所以我們不要上當。所謂自然與古跡都是西方人的口味,台灣需要的是開發!開發!開發!
※※※
讓我們暫且只說古跡。古跡真的只是西方人的需求嗎?我們自己究竟有沒有需要?如果沒有,就是為了"國際形象"這個外殼,它值得我們努力嗎?你去街頭問問那個賣青草茶的老頭:桃園神社跟他有什麽關系?或者去問樹下那個正在嚼檳榔的少年郎:高雄古墻拆了怎麽樣?或者,停下片刻,誠實地問問自己:多一棟、少一棟所謂古跡,究竟與我何幹?
賣荼的老頭大概會說"嗯宰樣啦!"嚼檳榔的少年大概會坦率地說:沒關系啦!而受過教育、思想覆雜的你,沈吟片刻,大概會說些"國際形象"、"文化遺產"、"慎終追遠"等等有學問的話來。
可是"國際形象"、"文化遺產"、"慎終追遠"又怎麽樣?你刷牙時要"國際形象"嗎?上廁所時帶著"文化遺產"?摩托車在烈陽下拋錨時你"慎終追遠"嗎?如果把這些冠冕堂皇其實空洞而模糊的字眼除掉,我們究竟有沒有什麽迫切的、真實的理由要保護古跡?
※※※
阿弗瑞是個德國人,今年八十歲。他帶我去看他的故鄉小鎮。
"這棟房子三樓第二個窗,是我出生的房間。"他指著那棟紅瓦白墻的建築;"我的母親也在同一個房間出生的。"沿著窄窄的石板路就來到古修道院的門墻,厚厚一層青苔柔軟地覆在顏色斑駁的石墻上,嫩嫩的青草從墻縫裏長出來。
"墻裏頭埋著一個十二世紀的詩人,以歌頌花鳥出名,還是咱們本家呢!"
阿弗瑞要我走到轉角,摸摸看第二排石塊是否有個小小的凹孔。
"大概三四歲的時候,父親每天清晨牽著我的手沿著石板路到修道院散步。每次到這個轉角,他就會蹲下來對我說:那邊第二排石塊有個小小的凹孔,摸摸看裏面有什麽?我興沖沖地跑去伸手一摸,凹洞裏真有一顆花生米或巧克力糖,又是驚奇又是快樂。一直到五六歲了,才突然開竅,大概不是聖誕老人偷偷放的……我的孫子卻還以為花生是洞裏長出來的——"
我伸手摸摸,青苔有點濕潤,那個凹孔依舊在,淺淺的一點。這個駝著背、拄著拐杖的老人正瞇著眼睛懷想他的父親。石板路再轉個彎,就到了他家的墓園;石碑上刻著他父親、母親的名字,空白的石碑留給阿弗瑞自己;幾叢玫瑰隨著風搖蕩,飄著若有若無的香氣。
※※※
我也曾經回到我生長的小鎮上,可是找不到一條走過的路、住過的庭院,爬過的老墻、認識的墳墓,更看不到一叢似曾相識的玫瑰。可是你說,懷舊也只是流行病,沒有"過去"又怎麽樣?沒有過去,就沒有情感的羈絆。你為什麽把情人給你的野菊花小心地夾在書頁裏?廿年後的某一天,在枯幹的花瓣不經心地掉下來的那一刻,你對人生與愛情會沒有特別的感悟嗎?枯幹的花瓣就是古跡。沒有過去,我們就無從體認現在,創造未來。賣青草茶的老頭的子孫如果有機會撫摸先人賣茶的木制推車,與青草茶的"過去"比較,他才能了解屬於他的"現在"有什麽樣的意義,也才能決定他所追求的是怎麽樣的一種未來。盛青草茶的陶甕與木車就是古跡。
我嫉妒八十歲的阿弗瑞,因為我也希望能牽著幼兒的手,走下一條青青石板路,告訴他第三株廟柱的雕龍嘴裏有一顆陳皮梅。我也渴望能站在斑駁的墳頭看鮮紅的玫瑰花怒長,癡迷地回想當年的母親如何牽著我的手走下一條青青石板路。沒有過去,現在就沒有意義,未來就沒有方向。古跡,對我而言,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流行的裝飾;古跡,是我切身的、不可置疑的需要。
※※※
蘇南成市長拿怪手把高雄的古墻給毀了。他說,如果處處保存古跡,我們豈不是走著碰著的都是古人東西!這是閉眼說瞎話。台灣幾十年來所作的是恨不得把整個土地翻過一次,消滅過去所有的痕跡,古跡根本難得,蘇市長居然擔心太多。至於說,這麽長的城墻,只去了一點點,不值得大驚小怪——這是無知。因為你用這個理由切掉這一寸,下一任市長可以用另一個理由切掉那一寸;一堵墻能禁得起幾次的切割?蘇市長又說,毀墻沒錯,錯在執行小組技巧不當。這樣說,就是市長無能,督導不當,也不是什麽可以原諒的藉口。更重要的是:蘇市長罔顧法律,因為那堵墻已是內政部選定的"古物"。
蘇市長過去的政績告訴我們他是一個敢作敢當,不怕惡勢力的公仆。在我們台灣地區,這樣的人才實在太難得,我們一定要特別珍惜。可是珍惜並不表示我們就該姑息他的錯誤。在這次古墻事件中蘇市長所表露的無知無能,就應該受到指責與糾正,內政部說要"淡化"處理,是是非不明、不負責任的態度,蘇市長以他直率的一向作風,更應該承認錯誤,從錯誤中學習教訓。
※※※
古跡;不是西方人的專利,不是文明的裝飾,更不是爭取國際形象的手段。古跡,是一面鏡子,一個指標,把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聯系起來;沒有古跡——沒有書頁裏的花瓣、青草茶的陶甕、桃園的神社、高雄的古墻,我們便只是一群無知妄大的盲人。
可是,為什麽一個中國人需要寫這樣的文章呢?歷史悠久的中國人?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