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
有位小朋友送來一個絨作的小熊。白絨作的面龐,加上黑絨作的眼圈,玻璃眼珠是扁圓的。胸前是塊白絨心,領前是一條紅絨帶系成的領花。四肢全是黑絨做成的長方塊。小熊可以坐著,也可以站著。我向如姐說:“你看這小熊多嫵媚。”
她說:“甚麼?我沒聽清楚,你說嫵媚?我還從沒聽說過用這兩個字來形容熊的!”隨即她大笑起來,順口說:“嫵媚的小熊,小熊的嫵媚。”
我接著又說我看小熊多嫵媚,小熊看我應如是。”“對啦,你跟熊嫵媚的程度差不多,可以屬於一類!”在座的客人都笑了。
我是從來沒有眼對眼看到過熊的。所以熊的形象在我的想像中比甚麼都模糊。可是我從小時候起,卻常常聽說熊的故事。而憑空構想,人云亦云的熊,曾影響過我父親的心理,影響過我的教育。
二
十來歲,每當暑假一到,我父親總讓我背唐詩,這對當時的我來說,不只是一種負擔,可以說是一種痛苦。一首律詩竟長至八句。最多我只能背得出前半來,比方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
銀燭朝天紫陌長
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鎖
百囀流鶯繞建章
下面的四句一定背不上來。因為五六句多是典故。不懂,不容易記,自然也就背不過來。父親此時一定是怒目而斥;甚至拳腳交加,我挨一頓大打。
一個暑假,幾乎天天如此,而個個暑假又是如此。一直到有一天祖母向全家閑談時,說了一個熊的故事,把父親整個的教育法都改變了。
有一天晚上,全家在院子裏乘涼,每人的芭蕉扇都揮動,但仍不能解那天的悶熱。祖母想起東北的涼快來。因為談冰談雪,自然而然的談到熊。她說東北的人熊,幾乎就完全像人。它們常常是站著走路的。頭髮蓋著眼睛,像個沒理髮的髒人。
她說,熊最愛吃蜜,而野蜂的蜜,多是藏在樹窟窿裏。熊白天總是到森林裏尋找大樹窟窿;他們一嚐之下,是甜的,卻不捨得吃。然後他們回家把自己的小熊一個一個的運了來。讓小熊吃。小熊吃飽了蜜,大熊也好像吃飽了似的。然後再把一堆小熊運回家去。
小熊吃蜜時,大熊四處張望,保衛著小熊。這時如有人靠近,再危險不過了。大熊怕人侵占他的小熊,就會打死、咬死或壓死這個來人。
東北的農夫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藏在大樹窟窿裏的蜜挖走,換上大糞。
大熊再帶著小熊來時,小熊嚐到糞,即不吃。大熊就打小熊,強迫它吃;小熊還是不吃,大熊就急起來,把小熊拍死扯爛。
等到大熊把一個個扯爛以後,他自己一嚐,原來並不是蜜。於是大熊重新坐下來,把自己扯爛的孩子屍骨往一處堆砌,他或者以為重新砌在一起,小熊還會活的。這時候,你會聽到大熊的哭聲。
這是一個聽來令人很不舒服的故事。祖母說得有聲有色,好像她曾經親眼目睹似的。
父親聽完了這個熊的故事並沒有說甚麼。但以後,我顯然覺得出我再沒有因為背不出唐詩而挨打。
三
如姐說:用熊的故事;來說服一個頑固的人是太可能了。她就有一次同類的經驗,是為一位排難解紛,毫無效力,她用了一個熊的故事把干戈化為玉帛了。
這個故事是這樣:有一個人交了一個朋友,熊。這一人一熊是形影不離的。人的機警加上熊的力量,他們成了天之驕子,可以與虎豹鬥,可以與蠟人鬥,他們是常勝的。
有一天,人與熊一塊兒出去旅行,人走疲倦了,想睡一下,由熊來守衛,睡覺的人卻常被一個飛來飛去的蒼蠅所攪擾,熊心愛他這位友人,想法驅走這個蒼蠅,但熊掌捉不到蒼蠅又趕不走蒼蠅。最後,它搬起一塊石頭來,擊他朋友頭上的蒼蠅,當然這個人在熊的垂愛下就一命嗚呼了。
如姐說,這位被朋友害苦了的人,聽完她講的故事,只笑了笑不再沒結沒了的冒火了。
四
祖母所說的故事可能是有的;如姐所說的故事,純是寓言。可是這類語言,碰巧了合適的環境,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可是究竟這類的比喻,何以竟在聽眾間產生如是巨大的影響,卻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仔細想來,人類的好多思想,都是借這種模糊的比類方式來傳達,來發展的。
伊索寓言,聖經,還是歐基裏德幾何在人類歷史的演進中,誰占的份量重,是很難斷定的;莊子,論語,六祖檀經在中國歷史中所占的地位孰多孰少,也是很難講的。
如果一個故事在人類的反應上能起作用,而所起的作用又相同,這裏面是值得研究的。
奇怪的是,人類借著這些模糊的工具與模糊的意念,竟能傳達出很精確,很重要的思維。而且傳達得又很直接,又很快捷。參禪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黛玉與寶玉在瀟湘館裏對了陣,三角戀愛已到了攤牌的階段,在黛玉一陣這個怎麼樣那個怎麼樣的實際問題挑戰書發出後,寶玉就是拿出解剖刀剖開自己的心也不能傳達自己的意見了。只好求之最佳的工具。寶玉說: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瓢之漂水奈何?”黛玉問。
“瓢自漂,水自流耳。”寶玉答。
“佛門不打謊言,”黛玉說。
“禪心已作沾泥絮,休向東風舞鷓鴣!”寶玉答。
乍看這段談話,豈止驢唇不對馬嘴,簡直是風馬牛全不相干。沒有一句是答所問的;沒有一句不是字義模糊、關係朦朧的。可是,重要的信息卻妥切的送過去,傳過來了。(一九六六年十一月於休斯敦)
(摘自散文《熊》,陳之藩,1986,見《陳之藩散文集》之《一星如月》篇章,頁9-14,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