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銳斌·加裏寧格勒——讓俄德糾結的“飛地”

從莫斯科向西飛行不到兩小時,在跨越白俄羅斯和立陶宛兩國後便又重新回到了俄羅斯境內,這片位於波羅的海之濱的俄羅斯飛地就是加裏寧格勒州。作為俄羅斯最西端的一片領土,它還是哲學巨擘康德的故鄉。

1944年,盟軍的空襲重創了德國納粹第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的柯尼斯堡,幾天幾夜的大火把城市變成一片焦土。德國戰敗後,柯尼斯堡及周邊地區按波茨坦協定並入蘇聯版圖。1946年,為紀念當時去世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爾·加裏寧,該市由柯尼斯堡更名為加裏寧格勒,其周邊地區為加裏寧格勒州,並沿用至今。

雖然歷經磨難,但是這個原來的東普魯士首府仍然會不時向世人展現它的歷史印記。在加裏寧格勒街頭,會經常看到凹凸不平、表面被磨得發亮的石板路。對於地處東歐平原的俄羅斯歐洲部分而言,石料算得上貴重的建材。類似的街道,在俄羅斯並不容易看到。

每年都有很多德國遊客光顧這裏。他們大多慕名而來,主要是想親眼看一看先輩們曾居住過的地方。城市裏的很多石板也被德國人當寶貝一樣用集裝箱運回國去,以用於對先輩的緬懷和對家族的永久紀念。

同城區相比,郊外則更明顯保存了其幾十年前的風貌。當汽車行駛在鄉間道路上時,司機會指著馬路兩邊高大茂密的樹木提醒你說:“這都是德國人種的樹,後面的房子也是德國人住過的。”這些兩三層高、形態各異、通常帶尖頂和拱門的小樓大概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如果說德國人對失去的柯尼斯堡態度覆雜的話,蘇聯人的心態也曾經顯得特別糾結。過去,除了所有新建築都必須符合“蘇式”標準外,一些帶有德國印記的遺跡還被下令拆除。不過,位於市區中心的柯尼斯堡大教堂卻是個例外。這座建於13世紀的哥特式天主教教堂,之所以被“容忍”其保留原樣,主要是因為康德在1804年葬於此地。另外,這裏的殘垣斷壁還被看成德國法西斯主義被徹底消滅的“象征”。

時過境遷,“冷戰”的終結為柯尼斯堡大教堂迎來“新生”。1992年,在一些德國企業的讚助下開始了這座教堂的重建工作。幾年後,教堂和康德墓終於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世人。據介紹,加裏寧格勒市正在制訂規劃,柯尼斯堡市中心原貌有望得到恢覆。

Views: 1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