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任何大國的外部崛起,都需要一種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說的“時代精神”的元素,要不自覺地去順應這種時代精神,要不主動創造這樣一種時代精神。對18、19世紀的大英帝國來說,這個時代精神是自由貿易;對19世紀末和20世紀的美國來說,這個時代精神是自由民主。對21世紀的中國來說,這個時代精神又是什麽呢?人們可以說,這是中國文明的自信和復興。絲綢之路既是中國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可以成為當代中國文明在國際政治舞台上自信和覆興的有效方法。
當然,今天人們說絲綢之路,並不是要對古老文明的簡單重復,更不是要去步早先大英帝國和美國的後塵;相反,中國必須既超越自己的傳統,更需要努力超越英美早先帝國主義式的崛起模式。
大英帝國是基於自由貿易這個“時代精神”之上的。之所以是“時代精神”,是因為自由貿易符合那個時代的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英國靠自由貿易立國,也通過自由貿易建立了全球性的帝國。不過,在建立大英帝國的過程中,自由貿易的話語背後,往往是赤裸裸的大炮和武力政策。商船在前,炮艦隨後是英國崛起的主要特征。東印度公司、鴉片戰爭、殖民地等等,也是“自由貿易”的內在部分。
在大英帝國衰落之後,崛起的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在自由貿易方面,美國遠不如英國。英國是經濟自由主義的故鄉,其根深蒂固的經濟自由意識形態,使得人們相信自由貿易是一場雙贏遊戲,因此英國往往奉行主動的、單邊開放政策,即使另一個國家不對英國開放,英國也可以向那個國家開放。但美國在自由貿易上實行的對等政策,只有另一個國家向美國開放的時候,美國才向那個國家開放。
美國的“時代精神”不是自由貿易,而是“自由民主”。自由民主曾經使得美國具有無限的吸引力,“美國夢”不僅僅是美國人的夢,也是很多落後國家的夢。不過,和大英帝國一樣,在美國向世界各國推行自由民主的背後也是大炮和暴力,制裁他國、用武力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占領他國等也都是美國“自由民主”的一部分。這種方式直到今天仍然延續著,同時也促使著美國的相對衰落。
大英帝國和美國的興衰說明了,“時代精神”能夠成為一個國家崛起的基礎,也可以為這個國家帶來莫大的利益。不過,當這個國家在向外推廣其“時代精神”的過程中,如果方法使用不當,甚至訴諸於武力,造成“己所不欲而加於人”的局面,就很難可持續發展,避免不了最終的衰落。
崇尚和平的“時代精神”
中國要從自己悠久的文明中尋找“時代精神”,並使之現代化以符合時代的需要,同時又要避免大英帝國和美國的崛起方式,更必須避免德國、日本和蘇聯那樣的崛起方式。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世俗文明,其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非其他基於宗教之上的排他性文明所能比擬。從秦始皇帝統一國家到漢唐盛世,中國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帝國。直到明清才開始變得封閉起來。中國開放傳統的寶貴經驗需要總結。在開放的狀態下,中國如何組織自己的外部關系呢?主要是兩部分組成。就其他國家和中華帝國的關系來說,就是“朝貢體系”;就中國“走出去”來說,就是“絲綢之路”。
朝貢體系存在了數千年,直到西方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之後才衰落。近代以來,朝貢體系被中國自己、也被其他國家“妖魔化”。這個體系被視為是中華帝國主義和中國大國沙文主義的體現。但這些看法都是非歷史的,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過去,或者從西方的文化來看待中國文化。朝貢體系當然有其不平等的一面,例如包含其中的叩頭儀式,很難為崇尚平等理念的西方所接受。但基本上,朝貢體系是中國“禮尚往來”文化的體現。
就其實質來說,朝貢體系是一種貿易體系,貿易是實的一面,朝貢只是形式。朝貢國定期地送“禮物”給天朝,向中國皇帝叩幾個頭。但通過朝貢這一形式,朝貢國不僅從中國皇帝那裏得到了比其送的禮物要大得多的禮物,而且更是取得了和中國的通商貿易的權利。這是一種低成本的自由貿易模式。西方國家要依靠大炮武力來打開中國的貿易大門,但朝貢國則需要叩幾個頭就可以和中國通商了。當然,這不是說,中國今天還需要這個傳統,而是說,這種儀式在當時是無可非議的,是符合當時的做法的,為所有朝貢國所接受,是中國和朝貢國之間的外交均衡,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麽這個體制能夠生存數千年。唯一可以加以質疑的就是,在西方強權來到中國之後,中國還是守舊,跟不上“時代精神”罷了。 和朝貢體系相比較,人們對絲綢之路並沒有什麽大的異議。今天中國提出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但實際上,中國的絲綢之路從來就是由陸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組成的。陸地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向西,通過中亞、中東的廣大地區和歐洲連接起來。提到海上絲綢之路,大多數人能夠想起的就是明朝鄭和下西洋。但實際上則不然。中國從秦漢開始就進行海上貿易,尤其是和東南亞國家的貿易,並且這種貿易從來就沒有中斷過。秦漢、唐宋開放時期,海上貿易是合法的。尤其在宋朝,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非常興盛。反而在鄭和下西洋中斷之後,明朝實行海禁,海上貿易變成了民間的貿易,並且是非法的。
開放和包容型文化的魅力
這裏要強調的一點就是,通過朝貢體系和絲綢之路,中國形成了一個自然的區域國際秩序。中國是大國,這是一個事實,不管人們喜歡與否。如何組織區域國際關系?這裏體現了中國的和平文化精神。中國只有在北方少數民族征服中國,並且自己變成這些少數民族的“殖民地”之後,才出現擴張政策。應當強調的是,這些殖民者最終被中國文化所“殖民”,不僅接受了中華文化,而且成為中華文化的內在一部分,這是中國開放和包容型文化的魅力所在。
這裏所說的自然區域國際關系秩序,區別於人為的、通過國家力量尤其是武力來組織的國際關系秩序。無論是帝國時代的國際關系,還是帝國解體之後所形成的基於民族國家之上的近現代國際關系,都是基於暴力之上的。大英帝國、蘇聯、美國在確立以自身為中心的區域國際關系時,往往用武力開路,武力也是這個秩序的基礎。中國所確立的這個自然區域國家秩序體系,是在西方基於民族國家之上的國際體系產生之後才解體的。
作為大國的中國,歷史上並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有計劃地去打造以自己為中心的國際關系。中國的國際關系的形成,是中國和周邊國家根據互相需要而打交道、互動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秩序。中國所考量的只是如何治理這個自然形成的秩序。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可以說始終是“韜光養晦”,外交的核心始終是貿易,很少用得上國家武力和征服。朝貢體系的核心是貿易,絲綢之路的核心也是貿易;或者說,中國國際關系的核心是經濟貿易。而經濟貿易,用今天的話說,是一種雙贏和互惠的關系。
今天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延續傳統的絲綢之路精神,來建設現代化版本的絲綢之路。這裏既要考慮到理想,更需要現實主義精神。在今天建設絲綢之路過程中,中國面臨較之先人更嚴峻的挑戰。傳統上,中國是亞洲強國,因此沒有必要通過國家和政府的努力來建設絲綢之路,而是可以通過自下而上的貿易行為來進行。但今天中國所面臨的地緣政治環境已經大不相同。近代以來西方強國一直主宰世界,也主宰著中國的周邊國家。自近代衰落之後,中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今天人們所看到的諸多問題,都是西方強權犧牲中國地緣政治利益的結局。
在改革開放之後30多年的今天,中國逐漸成為強國。中國今天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和國際形勢,既要求中國“走出去”,在國際舞台上追求國家利益,同時也要求中國必須承擔起作為大國的國際責任。無論是“走出去”和承擔國際責任,都不是簡單的事情,中國面臨無窮的挑戰。要實現絲綢之路的精神,就需要分析中國周邊所面臨的挑戰,要理解建設現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建設絲綢之路要做些什麽、怎麽做等等問題。對中國來說,應當放棄大國地位從天而降的幻想,應當意識到大國地位需要數代人的努力和打拼。絲綢之路或許可以成為中國全面走向世界的開端,也是中國通往大國之路必須通過的一個重要“考試”。來源: 聯合早報(愛思想網站2014-06-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