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賈春陽: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現在怎樣了

2011年7月,美國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於印度舉行的第二次美印戰略對話會上首次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同年10月,美國國務院向美國駐有關國家大使館發出電報,要求將美國的中亞、南亞政策統一命名為“新絲綢之路”戰略,並將其向國際夥伴通報。這標志著“新絲綢之路計劃”正式成為美國的官方政策。

有何看點

希拉里將“新絲綢之路”定義為“一張能將這個長久以來因紛爭和政治隔離而被撕裂的地區重新整合在一起的經濟和運輸網”。美國的計劃主要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第一,興建基礎設施,消除人為阻礙,將阿富汗打造成連接中亞、南亞資源與市場的樞紐,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美國提出,阿富汗與周邊各國擁有歷史和文化紐帶,應當利用其優越的地緣位置,投資鐵路、高速公路、油氣管道、電網等基礎設施,將其打造成地區樞紐,提升地區經濟活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體來說,要充分利用既有的地區合作項目,並建設TAPI(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CASA—1000輸變電項目(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繞開中國和俄羅斯,將中亞資源向南引,打造中亞和南亞一體化的能源、交通網絡。除了具體的建設項目,美國還希望打破中亞和南亞國家間的關稅壁壘等人為障礙,以促進商品的自由流通。

第二,吸引外資參與阿富汗國內建設,幫助阿富汗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希拉里曾表示,希望幫助阿富汗建立獨立的工農業經濟體系,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發展私營經濟。阿富汗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但農業技術十分落後,發展困難。美國需要大力推動阿富汗農業的現代化和市場化,並利用經濟作物帶動輕工業發展,扶持中小企業。同時,阿富汗礦產豐富,開發潛力巨大,估值至少達到1萬億美元。僅艾娜克銅礦和哈吉加克鐵礦便可解決約9萬人的就業問題,並且每年提供多達5億美元的財政收入。此外,美國還特別強調,私人資本應在“新絲綢之路計劃”推進中起主導作用。

第三,在美國領導下實現多國參與,國際社會共同分享“過渡紅利”。美國在論及“新絲綢之路計劃”時多次提到要共享“過渡紅利”,即國際社會,特別是阿富汗周邊國家都可以從阿富汗的戰後重建中獲利。美國宣稱,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發展阿富汗與鄰國的邊境貿易,實現互利互惠;油氣管道和輸變電線路建設、礦產出口將滿足印度和巴基斯坦巨大的剛性需求,並為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能源出口和過境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阿富汗的其他周邊國家,如中國、俄羅斯甚至土耳其都能得到實惠。美國也強調,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將始終發揮主導作用,理由有兩點:一是所有周邊國家在阿富汗都有難以調和的利益沖突,只有在“域外大國”美國的領導下,“新絲綢之路計劃”才能順利實施。二是美國在阿富汗及其周邊地區擁有長期利益,必須發揮領導作用,才能維護自身利益。不過,美國也意識到該計劃的複雜性,離不開周邊國家的配合,因此可以容忍別國在美國的領導下享受“過渡紅利”。


如意算盤


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看似獻給地區各國的“大餡餅”,但精明的山姆大叔不會甘為他人做嫁衣,更不會做虧本買賣。該計劃實際上體現了美國的長遠地緣戰略考慮。

首先,確保“後美軍時代”阿富汗局勢穩定,防止阿富汗重新淪為恐怖主義活動策源地。近年來,塔利班勢力和極端主義勢力在阿富汗擡頭,嚴重影響阿富汗及其周邊地區的安全和穩定。與此同時,美國雖然延長了駐阿美軍的作戰任務,但其長遠目標仍是撤出阿富汗這一戰爭泥潭。因此,確保“後美軍時代”阿富汗局勢的穩定並防止阿富汗重新淪為恐怖主義活動的策源地,成為美國中亞、南亞外交的重中之重,也是美國推出“新絲綢之路計劃”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區域經濟整合,為阿富汗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將阿富汗經濟導向可持續發展之路,才能為阿富汗政府的反恐和重建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確保過渡期內阿富汗及周邊局勢的穩定。

其次,以阿富汗為樞紐整合中亞和南亞,維持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阿富汗地處中亞,位居南亞、東亞和中東連接處,地緣戰略意義十分重要。近來,俄羅斯推動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在中亞影響力上升;中國早就積極進入阿富汗礦業,投資艾娜克銅礦和北部石油等項目,近來又推“一帶一路”,對中亞南亞的關註度明顯上升;伊朗也積極推動連接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的鐵路建設。這些變化引起美國的高度警惕,因此試圖通過領導阿富汗經濟重建,並通過阿富汗將中亞資源引向南亞,遠離俄羅斯和中國勢力,鞏固美國在歐亞大陸中心地帶的影響力。

第三,以反腐、人權、婦女權益等為名輸出美式價值觀,促使阿富汗和周邊國家的“西化”。美國官員多次提及,阿富汗與周邊各國的官僚政治、管理和法規落後等問題已成為推進地區合作的重要障礙,因此必須更新“軟基礎設施”,建立現代民主政體以更好地推進區域一體化。“新絲綢之路計劃”提出伊始,希拉裏就出訪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並提出人權問題,鼓勵婦女積極參與政治和經濟生活。近年來,美國在中亞各國鼓動的“顏色革命”屢屢受挫,借“新絲綢之路計劃”提人權問題是其“以經濟支持換政治變革”、輸出美式民主的伎倆。


最新態勢


幾年來,世界形勢和美國外交戰略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但美國並沒有停止推進“新絲綢之路計劃”。目前,“新絲綢之路計劃”的部分項目已經完工,如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鐵路已經竣工,塔吉克斯坦桑土達水電站開始向阿富汗送電。其兩大核心項目,CASA-1000輸變電項目和TAPI天然氣管道項目也出現不同程度進展。參與CASA項目的四國已就價格問題達成協議,該項目還得到了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的支持,有望在2018年中期完工。TAPI項目也得到了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支持,土庫曼斯坦已宣布將在2015年開始建設TAPI管線,中亞另一天然氣生產國烏茲別克斯坦也考慮加入該項目,以實現本國天然氣出口多元化。

從美國的官方表態及“新絲綢之路計劃”的進展來看,該計劃雖然面臨許多困難和風險,如地區內國家基礎設施落後、資金不足、相互缺乏信任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肆虐等,但美國從未放棄該計劃。鑒於中亞、南亞的地緣戰略地位,美國未來將繼續以“新絲綢之路計劃”為抓手,並加大推進該計劃的力度,以塑造和擴張美國在該地區的實際存在和影響力。2015年1月,美國負責南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比斯瓦爾在智庫威爾遜中心專門就該計劃發表演講,坦承該計劃面臨風險和挑戰,但強調該計劃是“奧巴馬政府對該地區持久承諾的體現”,美國將著力在打造地區性能源市場、促進貿易和交通、優化海關和邊界手續、推動商業和人員往來等四方面推進該計劃,並宣稱“拓展該地區內部的貿易並將其引向南方,通過巴基斯坦到達印度,將會起到‘遊戲改變’者作用”。這說明,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有強烈的地緣戰略意圖,即將中亞國家的資源、經濟和外交引向南方,以將中亞與俄羅斯、中國“切割”開來,阻斷俄羅斯或中國加強與中亞聯系、推進戰略合作的進程,最終將中亞、南亞納入美國的戰略懷抱,構建一個美國主導、排斥中俄的中南亞地緣經濟板塊。

由此來看,美國高層雖然否認其“新絲綢之路計劃”與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競爭性,但二者的競爭性非常明顯,美國的真實意圖也絕非其公開表述的那樣光明磊落。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是“縱向”或說“南向”計劃,意在將中亞國家“引向”南方,背離俄羅斯或中國;而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橫向”戰略,首先是要加強與中亞國家的互聯互通,並由此貫通中國西向之路。二者雖有交叉點,但在戰略方向上卻背道而馳。因此,在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過程中,中國一方面可與美國合作維護中亞、南亞地區穩定,共同應對恐怖主義威脅;另一方面,也需妥善應對來自美國的疑慮和競爭,減少潛在風險和阻力。(收藏自2016-02-05 愛思想網站)

Views: 8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