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3、顯著特點
中國文化產業有其良好的發展條件和背景支持,但這些條件和支持如不能被有效地激活或利用,它們只能是潛在的條件和支持。當代中國的特點是,從政府到民間,都有一種自覺而強勁的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識和需要,它們成為文化產業的直接動力。
中國文化產業的最大動力是政府直接推動。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文化體制下,政府幾乎壟斷了一切文化資源,政策松綁和體制改革因此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提。而且到目前為止,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在中國經濟、文化發展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沒有政府推動和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不可能的。政府的作用,一是不斷出台的文化產業的政策,包括體制改革政策(其核心是轉企改制,政府由辦文化轉達管文化)、經濟扶持政策(鼓勵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實質性融合)、產品出口政策(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文化產業擴大對外交流)等。二是主持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編制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全國的規劃以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審議通過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為代表。這些規劃一般都將文化產業發展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都強調推動文化產業規模化、差異化、精品化發展,都在構建以廣播影視業、出版業、報刊業、文化旅遊、動漫、網絡及新興文化業態為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結構優化的文化產業體系;都努力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成具有強大競爭力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政策和規劃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妨礙文化產業發展的各種體制性、政策性障礙,明確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當然,政府的過度參與,對產業發展來說,也是利弊參半。
中國文化產業的鮮明優勢是巨量人口形成的廣大市場。中國民族有重生的傳統,人口眾多是中國的國情之一。這當然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壓力,至今仍有不少困難。然而,從文化產業的角度看,人口多也體現為需求多、市場大的優勢。文化需求的逐步釋放,是中國文化產業大發展的充分依據。值得註意的是,由於中國大多數人剛剛擺脫貧困,文化消費的還處於較低的水平,因此,不是優美的古典文化或精深的高雅文化,而是文化產業提供的商品與服務,成為他們的主要消費對象。如果說中國吸引世界的優勢之一,是龐大的市場,那麼,在文化領域,這一優勢更為突出。由於中國發展的不平衡,文化消費水平、欣賞趣味也有很大差異,優秀的、高品味的產品固然受到歡迎,一些相對低質而粗糙的產品也有一定市場,這就使得還處於初級階段的中國文化產業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並擁巨大的提升空間。當然,中國目前的文化消費水平還遠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消費潛力遠遠沒有釋放出來。建立擴大文化消費的長效機制,是中國文化產業面臨的迫切任務,也是我們對中國文化產業的未來抱有希望的主要根據。
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式的具有鮮明的跨越式特點。文化與科技融合已經成為實現文化產業整體升級轉型的重要突破口,文化產業的規模和邊界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以文藝界主體的傳統文化產業才剛剛開始其產業化進程,一批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以數字內容為主體、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新興文化業態已迅速誕生,數字出版、微電影、雲電視、網絡遊戲與網絡視聽等不斷發展,並使得部分舊業態如紙質傳媒、實體書店、傳統演藝和旅遊等開始暴露出許多問題。一些並不擁有深厚文化資源的新興城市,憑借其在高科技、金融、創意設計等方面的優勢,初步形成"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遊"、"文化+創意"等發展方式,在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數字音樂、互聯網信息服務、高端印刷等領域湧現出一批高速增長的文化企業,實際上成為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風向標。這種新舊雜陳、百業爭鋒的文化景觀,使任何一種統計方式和理論言說都難以概括全部中國文化產業,分類發展和區別研究成為必要。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國特色是使命重大。文化產業在中國被賦予了覆雜的政治、經濟意義,它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中的基本選項,它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它也是執政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些期待既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輿論環境,同時也增加了文化產業的負重。其消極方面之一,是以"運動式"的方式發展文化產業,從中央政府到基層鄉鎮,從沿海發達地區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有條件、沒條件都在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而當文化產業的規模和經濟指標與地方政府的"政績"聯系起來時,一些不盡合理的規劃被制定出來,使得文化產業在一定程度上重蹈粗放型經濟發展的老路,以至於需要提出"文化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也提上了日程。其消極方面之二,是未能充分厘清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服務之間的關系。在縣以下的基層地區,文化資源、文化生產能力都十分有限,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口號下,把一切都歸入產業,政府本應承擔的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的職能難以彰顯。實際上,在一些欠發達地區,特別是縣以下的地區,目前階段的主要使命不是發展文化產業,而是提供公共服務,實現城鄉文化供給的均等化。
4、創造未來
文化產業的大規模興起是後工業文明的產物,它不但克服了福特制生產組織的"非人格化關系",從而代表了一種更合乎人性的勞動/工作方式,也體現了人類在產能提高、必需品滿足之後重建文明生活、實現自由發展的理想追求。必須指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極大地得益於政府推動和全球影響等外因,因而還不能全部歸功於經濟發展、文化變遷的內在演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特別重視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沖突,自覺在矯正目前發展中的問題。
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世界上大概沒有哪一個國家為了發展文化產業制定、頒布了這麼多的政策,這是說明我們還處於政策治國的時期。在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文化產業還需要政策的繼續推動,還需要更為完備的政策支持。但是,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在初始階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並不意味著永遠如此,更不意味著權力直接介入、政績動機優先的發展方式。我們希望,在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發展之後,文化產業能夠擁有內在動力,而政府也將通過改革而回歸到文化市場的管理者、服務者的位置上。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通過進一步改革來建設現代文化制度,厘清意識形態、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的關系,以政策和法治協調政府意志、市場驅動和社會需求的關系,不以行政權力具體參與文化生產和消費,不以文化產業代替公共服務,發揮行業自律、文化批評、公共輿論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相信廣大公民的理性水平,尊重文化市場的競爭機制,滿足文明社會的多樣需要,從文化產業的發展中探尋文化繁榮的永續動力。
正確處理經濟與文化的關系。在發展文化產業口號與名義下,經常過多地從經濟方面規劃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化被理解為文化金錢化,放棄了以文化平衡資本邏輯、矯正發展偏至的責任,使文化成為發展的工具、成為經濟的附庸,傳統的文化倫理、通行的道德準則、基本的審美趣味等,都在金錢、利益的壓力下難以維持。在一些地方,資本、利潤、GDP等是最優先追求的目標,文化發展就變成產業發展,提升軟實力變成建設硬實力;在一些地方,重覆建設文化產業園區,大量占用農地,沿用的還是30年前"開發區經濟"的模式,有些文化項目甚至可以還原為房地產項目。文化產業項目裏究竟有多少文化,已經是一個嚴重問題。在一些地方,發展文化產業不但沒有有效地開拓傳統資源,而且還有破壞文化資源的現象,一面制造假文物、一面毀壞真文物的報道已不新鮮。必須強調,文化產業固然與經濟密切相關,但文化產業不能完全歸結為經濟。合理解釋應當是,經濟資助文化,文化規範經濟。一個文化貧乏的時代,不可能是經濟健康發展的時代;一個只講經濟利益的發展方式,不可能真正發展文化產業。經濟不是社會發展的唯一目標,文化的發展必須以人為本,目前中國特別需要警惕經濟對文化產業的扭曲。
重新討論文化與倫理的關系。傳統的文化包括倫理、道德方面的理念和實踐,但一方面是以世俗化為中心的現代化加劇了傳統倫理的解體與人性的解放,這是自盧梭以來就提出的"文明與道德的二律背反"的重大議題;另一方面文化產業興起之後文化的經濟屬性日益突顯並有主宰文化的趨勢,文化產業的發展使文化價值"中立化",文化與倫理的分歧和矛盾日益突出。即文化目前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大量產品低水平重覆,缺少原創性和唯一性,開始出現有產品無市場的現象。二是"三俗"流行,不少產品嚴重缺乏價值關懷和審美品格,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未能有效地參與社會整體的進步和公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倡導文化倫理,以社會整體的需要規範文化產業發展,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文化的最高理想。文化產業倫理的內涵,一是倡導文化生產/消費中的價值自覺,承擔道德責任,註重文化生產的服務性、公益性和倫理性。二是協調文化生產/消費與人類其他活動的關系,承擔社會責任,不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文化產業的首要目標。三是增強文化生產/消費的行為自律,承擔文化責任,生產商要提供合格的好產品,消費者要遵循社會人倫準則。如果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有其倫理要求,那麼文化產業更應當在這方面的典範。當然,我們所說的"文化倫理",並不是文化的道德化,更不是回覆到古中國的泛倫理主義,而是在充分尊重現代性分化和文化的特殊規律的基礎上,強調文化與倫理的統一,強調文化產業的社會價值,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落實到文化產業上來。
文化是價值,創意是生活,文化和創意最終都是為了人、為了使我們真正像人一樣生活。我們相信,中國人的生活智慧、中國人的文化理想,將會逐步治愈目前發展中的一些頑疾,創造中國文化產業的盛世。(2013年1月30日在澳大利亞Monash大學的講演,發表於《文匯報》2013年4月8日)(愛思想網站2014-07-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