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剛·建築設計中的文化理念 下

他原來請的是哪一個,請的是一個搞工藝美術,搞環藝的一個美術老師去做,結果他把這個很分散地放在校園裏頭,不僅形不成氣候,而且還砍掉很多樹,校長征求我的意見,我說這個辦法不好,我說還是集中起來,在我們學校的中軸線上面做一個體量比較大一點,比較帶有一點永恒性的東西。我說幹脆狠心用花崗石砌,盡管這個東西是十米乘十米,只有一百個平方米,大家有了這麽一個東西,每年校慶,大家好像過去校慶心裏頭是空空,說了北洋大學,看也看不見,一點什麽可以琢磨的東西都沒有,有了這個東西,大家就可以到這裏面去憑吊一番,看看我們這個學校的前身怎麽怎麽樣。所以我就覺得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這麽一個小的東西,如果我們認真地對待的話,還是有可能賦予它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我要介紹的第二個案例。

這是我最主要的設計以前,畫的一些表現圖,這是用馬克筆畫的。還有就是它的平面,這是那個四塊碑,就是這四塊碑。如果這是我們學校的軸線的話,這塊是校史,這塊是校訓,這塊是校歌,這塊是那個畢業文憑,這個畢業文憑發給誰,就是我們近代著名的外交家龐寵惠。正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山東牟平縣的校友呢,又捐來一個馬寅初像,也是我們的校友,又捐來一個馬寅初的一個銅像。那麽我就說沒有別的好處理了,只有在這個地方因出一個橫軸。在橫軸這個地方,加了一塊碑,把這個馬寅初的像就是放到這個地方。這兩邊就做兩個坐凳,這是畫了一個夜景,這是當中的一塊。因為要確定這個字的大小,還有這個龍的圖案,究竟是放在什麽位置,還有大小,這個比例尺已經放得很大很大的了。這個就是那個碑,我只是畫了其中的一個碑,上面是我們北洋大學當時的校徽。這底下“實事求是”就是茅以生先生寫的。因為蓋完了以後,四面放著碑,當中顯得太空,所以又在後面做了一個圓的像磨盤一樣的這個躺在地上的這麽一個圓盤子,當中刻一個槽,這是一半,還有另外一半,這個是槽就是“1895—1995”,這一百周年,這邊呢你看是北洋大學,這邊呢是天津大學,正好形成一個圖案。這個外面呢放12個墩子,一方面是為了保護這個字,不要被人家碰壞了,因為那都是見棱見角的東西,一旦碰壞了以後就不好修;同時呢,也給一種向心凝聚的感覺,這個也象征著我們校友關心學校,這種團結合作協調有這麽一種象征的意義,要不然的話當中就顯得很空。

那麽下面再看看它的照片的效果,這就是從遠處看就是這麽一個東西,有人說像一個凱旋門。這個就是比較接近一點的一個照片吧,這就是從很近的地方來看。這個大概有三層樓多高,12米,按照這個標準的法式,就是塔斯幹柱式來做的。所以呢,這次我說復古復得相當地道,包括上面那個拱券的那個線腳,還有那個拱形石,我們都照著標準的樣子做的,一點都沒有動它,就是說比原來他們留下來的那個東西是更標準一些,更典型一些。

這個就是當中那個做的那個盤子,這個盤子直徑大概是1.6米。那麽這是上面的那盞吊燈,因為上面很高很高,所以這個燈就必須要做得很長,我記得這個燈做了三米多長,而且為了換燈泡方便,燈不是放在裏頭,這個四面的燈泡放在外面。剛校慶的時候,把這個燈打開,晚上看來還是有氣氛的。

那麽前面講的兩個案例,應該說因為本身都是一種紀念性的東西,雖然小它必須有一點象征,或者有一點文化內涵,不然的話呢,這個你就說不過去。所以呢我就選這兩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來說明,我們做東西的時候呢,應該註意,盡可能地賦予它一些文化內涵。

那麽下面講一個例子,就是剛剛完成的舟山,就是浙江舟山,是一個島,島裏面的一個小學,叫沈家門小學。這個沈家門小學,據說是全國五百強之一,是全國的一個重點小學。

這次教育局有了錢,說讓他們蓋一個新的校舍,找地又不好找,結果把原來20世紀50年代蓋的一個療養院就是給了他們。那個療養院的房子也很奇怪,是那種也是有點那種仿古的意思,也是那種曲線,你說它民居吧,它比民居又厚重,你說它不是民居吧,它多少還有一點浙江民居的那種味道。但是很要命的一件事,它那個屋頂是黃琉璃的,一看上去就覺得這個很難做。他們說好辦,彭老師你只要把這個新的校舍做完了以後,我們可以把這個瓦整個都換掉。這個他們還真是實現了,這回我去的時候,他們把那個全部的琉璃瓦都撬掉,就是用我們後來跟這個協調的一個瓦。再有呢,它這個也是,這是我當時畫的一個設想圖吧,因為這個方向很長,而且是東西向,要是平行於這條路就是東西向。但是大家知道,這個學校裏面,這個房子是不適合於東西向的,特別是浙江,很熱,通風的要求也比較高。那麽按理說這是只能做成行列式,一排一排 一排一排的。這是教室,這是圖書館,這是一個實驗樓,還加上一些音體美等等房子,把它拉出去。另外,後面好多老房子還不許拆,說那個房子拆掉非常可惜,結果進去一看,那個地基非常地局促,而且在前面大概是在這個位置上面,還有一個廢棄的一個水塔,很高很高的一個水塔。路面比它高大概一米五,就是到了學校,一下子就降下去了。,裏面的樹倒是不少,因為它畢竟在那裏已經作為療養院做了幾十年了,近四五十年了,樹不錯。我進去以後,我說這個地方實在沒法蓋,一個是擠不進去,另外一個就是周圍的房子太糟糕,周圍隔著一條路,很近很近的地方就在這外面是住宅,這個也是住宅,那個住宅相當得雜亂等等。

那麽人家也是說我們找了好些人在這兒做,結果沒有一個方案做得他們認為滿意,所以我們才跑到天津去,專門找你,你也不做,那好像覺得好像我們下一步不好再找別人了,別人也就更不幹。我們心想,這個教育事業總還是得支持,我們只能在這個特定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把它做好。

所以我們基本是行列式。你看教室,朝南北,這是教室,朝南北,這個實驗室也是朝南北,這個自習室還是朝南北,圖書館再朝南北就太難看了,成了兵營了。結果給它做成一個方的,方的完了以後,這邊不開窗,這邊也不開窗,所以它的窗戶還是開在南北向。那麽在形式上講怎麽辦呢,都是這種條的東西,一個是挺單調,另外後面這些老房子雜七雜八的,太難看。所以我就想了個辦法,在當中給它架了一個桁架那樣的一個橋。你看這個地方是教室,這個地方教室,這個地方有一部樓梯,這個地方有一部樓梯。後面呢,消防來講還缺樓梯,或者在這兩個地方,加兩部樓梯,那與其那樣的話不如做一個連廊,在連廊當中做一部樓梯,那麽這部樓梯完了以後,這個消防的問題也解決了,後面就可以給男女廁所什麽等等。

因為加了一個連廊以後,這個地方大家看看,就變成了一個三合院,這個連廊如果是房子,一個就是增加了東西向,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太堵了,看上去的時候不夠透,所以我給它加了一個架空的廊子。那麽現在蓋完了以後,大家看看,覺得這個廊子還是可以被接受的,這就是我剛剛去拍的照片,因為太局促了,要照一個完整的,站在這個當中,照一個完整的我這個相機的鏡頭是28mm的都進不去,所以只能偏,照了一個這個東西。

進門的地方,它這個南方的學校很簡陋沒有什麽門廳,也沒有什麽其他裝飾,而且廊是不封的,它希望通風比較好一點,我就把這個門口稍微強調了一下,然後架一個廊子。這個廊子一共呢,你看,底下一層可以通的,第二層可以通的,第三層可以通的,第四層仍然可以通的。但是呢,輪廓線稍微下來了一點,這個地方加了一個樓梯。按理說,你樓梯總要封,那麽樓梯的頂就應該蓋在這個地方,是不是,蓋在這個地方高度就差不多了。

可是學校裏面也希望能夠帶有一點標誌性,我說索性把那個架高一點點,上面你看吧,是一本書,小學生嘛,上面舉起來的是一本書,多少帶有一點象征意義。他們甲方提出來,說我們這裏面好多子弟都是漁民,能不能反映我們島上面的漁民的這一個特色。我說這個看來很難了,我不能夠把上面的書改成一條魚,對不對?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在這個地方,你看,給它做了兩個鋼條,這個地方好像是一個魚一半插在水裏面,一半露在外面。我說我已經給你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再沒有辦法滿足你的要求了。

這個地方你看吧,就有一點吸取浙江民居特點,但是單坡的,這兩個地方,我們是源自哪兒的呢?就是我們浙江民居的那個馬頭墻,就是馬頭墻,要真是馬頭墻也不好,一跌一跌下來,好像這個時代性也沒有了。做一個這個東西,我有一點象征的意義,但是又不完全是馬頭墻,這個也費不了多少錢。這個地方正好是個樓梯間,這一條帶形窗就是給樓梯間一點采光,這邊進去,就是把那個稍微加寬了一點,加厚了一點點,這邊做一點網格以後呢。那個欄桿,現在防火規範要求的欄桿也很厲害,這小學生才這麽高一點點,要求欄桿防火不低於一米一,而且都不能夠用橫條,橫條怕學生爬,所以都得用豎條,那也沒有辦法,那防火規範,咱們總是應該遵守的吧。

那麽再往下看,這是一個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實在是,也是無可奈何,這是一個方的,正方形,就是四面挖了四個槽,這邊朝南開窗,兩側就是封起來的,當中有一部轉梯,對著這個轉梯,我們上面做了一點尖的東西。因為對小學生講,做得太老氣了,做得太死板了,小孩子也不喜歡,但是你要像那個幼兒園那樣做得那麽花花哨哨熱熱鬧鬧的也不行,當時我就想這個瓦最好能做成灰瓦。浙江民居都是灰瓦,也是考慮到小孩的喜歡。你把那個小孩學校做得像蘇州園林那樣的粉墻黛瓦,那恐怕也很難被他們接受,再說周圍的那些房子都是紅瓦,所以我就介乎其中選了一個暗紅的顏色,就是一種深咖啡,或者說是帶褐色的這個瓦。這塊不好辦了,這塊瓦鋪不上了,結果他們就用這個瓦壓平了以後就像貼面磚一樣貼上去,因為它太陡了,這就是圖書館的那個部分。

前面有一個水池子,因為剛蓋完還沒有灌水,有一個旗桿,他們希望在這個地方老師可以召集孩子們聚會,或者是訓話之類的,

再往下,那這就是剛才是從那面來看,這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是從圖書館那個方向,這是圖書館的一個角這樣看過去,這個是實驗樓的山墻,這地方看起來跟剛才那個不完全一樣,因為這邊是三層那邊是兩層,這地方是個進門,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房子都有這樣一點相當於這個風火墻的意思,這樣的話呢就可以保持整體上的統一協調,

你看這個廊子為了小孩不會爬上去,返到裏頭來,跟這個有一個凹進去的,小孩要爬,腳不能夠踩這個,他就翻不上去,這也是盡量地想辦法讓它有一些細部上有一點變化,虛實有一點變化,這就是從廊子裏面看這個鋼架子,這就是那個塔,這是從三層的廊子來看,這就是那個院子,那個我講的魚,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這個地方是用細的金屬桿子,這個是用菱形的金屬桿子,不是像魚鱗嗎,那個像魚尾巴,像魚尾。

這個跟那個一樣的,這是一個局部,這就是從底層的廊子通過去,因為這個鋼架子,為了突出這個鋼架子,上面這個樓板往裏收了一下,要不然的話,那個欄桿和那個主結構貼在一塊就沒有層次了,另外我還建議他們把裏面欄桿的顏色和這個顏色稍微暗一點,所以這個層次從整體上看就是還可以分得開。這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這就是那個象征性的那個風火墻。

這是圖書館的室內,圖書館不是個方的嘛,正好對著方的正中,做了一個圓梯子,這個二層上面做了一個夾層,底下放書架,上面做學生電腦閱覽的一個部分,作為那個部分使用的。這是上面那個尖子從底下往上面看,這是圖書館的二層其他的部分,本來我們想把那個梁都吊起來的,結果他們打電話說,我們把那個結構打完了以後,說不吊也挺好看的,那我說那就好,那咱就不吊吧。把這個梁露出來,因為這個梁還是彎曲的,因為它這個面都是彎曲的,這是從上面看這部旋梯。這是一個普通教室,每一個普通教室,都有一個背投式的一個大的屏幕,學生也不像我們小時候念書一排一排一排,這個黑板老師站在這兒講,都是小組,你看,四個學生一組,四個學生一組,教學的方式都改了。所以我真是感覺到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入是相當地可觀。

因此我就有一個什麽體會呢?我就覺得從我們建築師的主觀上面,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應該把自己的作品盡量地能夠賦予它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我要講的就是這一點,講得不好請大家原諒,謝謝大家。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