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參觀晚晴園,導覽員一定會提起孫中山先生在晚晴園開會,決定采用由陸浩東設計的黨旗,作為日後革命成功的新中國的國旗的故事。不過陸浩東的原來設計是“青天白日旗”,為什麽會變成現在大家看到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呢?據說當時設計圖選好後,有人為孫中山先生敬茶,先生偶然從茶裏看到藍色的反映,非常喜歡,於是決定把旗子下半部的顏色改為紅色,就成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了。這或許只是坊間的一段趣談傳聞,還有待史學家去挖料求證。不過我們小紅點的國旗的故事,就沒有那麽戲劇性了。

自從1819年開埠以後,雖然“身份”曾經從“海峽殖民地”晉升到“直轄殖民地”,在小島各殖民政府機關飄揚的,主要都是左上角有個紅色“米”字的藍色旗,旗的右邊則是一個跟著“身份”改變的白底圓形的紅色標志。在經營殖民地事務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飄的則是紅白橫條紋,而左上角是紅藍雙色的“米”字旗。有趣的是,無獨有偶,英國東印度公司用的紋章的設計,是由兩只“魚尾獅”共持一個盾牌哩!當然,從1942年2月後的3年6個月的苦難日子裏,小島飄的是日本的紅太陽旗。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成為自治邦,設計“邦旗”的這個要務,就落在杜進才副總理的肩上了。6個月後的12月3日,元首、邦旗、邦歌和“邦徽”都一起在內閣議會裏通過了。根據議會記錄和當事人的回憶錄,旗子原來選用的底色是全紅色,以凸顯與藍底英國旗的不同。不過內閣認為,全紅色有“左傾”之嫌,於是改為紅白兩色。由於當時華社希望有與中國國旗相似的五顆星,而馬來社群則想要有回教涵義的新月,於是便在紅白之上再加一輪新月和五顆星星,順了哥情也合了嫂意,更讓我們的邦旗有異於印尼、波蘭和摩納哥的紅白旗。

內閣也為邦旗的象征定了義: 紅色代表各族人民本著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團結一致,白色代表純潔,新月代表新興的邦國,五顆星星各代表民主、公正、平等、和平、進步五大理想。至於為什麽當時非常流行的“自由”沒被選上,理由就不得而知了。

1963年9月16日新馬合並,邦旗順理成章變成了“州旗”;到了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獨立,“州旗”就正式升級為我們的國旗了。可能大家都已註意到,總統府飄揚的旗是全紅的“新月五星旗”,那是“總統旗”而不是國旗;還有我國武裝部隊的軍旗和軍艦的艦旗等,也是以“新月五星旗”為基本的設計。

合指算來,我國的這面國旗今年已有55歲了。國旗和我們一起經歷了建國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談起國旗的象征意義時,我曾經向朋友調侃說,55歲的國家哪還算是“如新月一樣的新興國家呢”?是不是應該修改那“新月”的定義呢?看來是應該為國旗的定義加入新註釋了。事實上,比起其他好多國家,如文萊、孟加拉、南非來說,小紅點的確是“老”得多了;不過國旗上那輪新月,可以解釋為新加坡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潛力的國家,正勇敢自信地朝著未來(滿月)前進。我們更應該本著建國五大理想,以民主關愛,公正賢明、平等均富、和平協議和創新進步的精神,繼續下一個50年。(《早報 - 言論 》 2014年09月27日http://km-work.blogspot.my

Views: 10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