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三章·研究方法
共本研究乃是採用質性之敘事研究方法蒐集與分析資料,本章分為三節,主要內容說明本研究方法的選取與進行步驟。第一節闡述何謂敘事研究,說明敘事研究的意義與內涵,以及本研究採取敘事研究法的理由;第二節說明研究對象的選取過程及受訪者的基本資料與偏見影響研究之進行與結論;第三節說明資料蒐集與分析之方式。
第一節·敘事研究
過去國內對於成年照顧者的研究大多偏向主題式的訪談研究,多以成形的大綱為主軸,探討照顧者對於照顧角色壓力與負荷的認知,無法深入當事人的主觀經驗,不能瞭解照顧者在照顧經驗中所受的影響、因應照顧工作的歷程、以及照顧事件對其個人所產生的意義,且對於從少年的角度探討照顧工作之研究更是付之闕如。因此本研究採用敘事研究法,以少年照顧者為主體,由研究對象本身述說其生命故事,以深入理解研究對象對於自身照顧角色形成因素、面對照顧歷程時所承受的壓力與負擔、內心的想法與變化,藉以貼近少年照顧者面對照顧工作時,心中的感受與歷程。
近年來,敘事(narrative)和生命故事(life story)的概念已逐漸在社會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包括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等領域,儼然成為一種新的科學典範(林美珠,2000)。在敘事研究中,語言和故事的應用發揮了創造性與人的本性,敘事研究已經感動了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治療師與被治療者(易之新,2000)。以下將詳述何謂敘事研究,並探討敘事研究的意義與特質,以及本研究採取敘事研究之理由。
於生命的故事,而且寫下經驗。」Bruber(1986)認為故事性的思考世界由敘說與理解故事的歷程,尋找在時空脈絡下,事件之間的相關性與意義。其強調個人主觀性的詮釋,因為敘說是呈獻個人生命故事的一種方式,它將個人的歷史以一種有意義的、具脈絡性的、能夠被瞭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在研究歷程中,研究者與敘事者以互為主體的方式涉入,在敘說與被理解的過程中,敘事者可以不斷產生頓悟、以實踐取向展現其往後的生命,在這樣的研究中,主觀性是被允許、被強調的(Hatch & Wisniewski,1995)。
Bruner(1992)提出敘事研究的十大特徵,茲列述如下(引自陳信英,2001):
(一)歷時性:指在時間序列上,對事情的描述,此時間非鐘錶上的時間,而是人類的時間。
(二)特殊性:敘說中的特殊事物,用來參照用。
(三)意圖的必要性:為了與故事中的事件有合理的關連,主角必須被賦予特定的意圖,以便能說明事件發生的理由。
(四)可構性:故事是在部分和整體之間不停的穿梭構造而成,敘事必具備這種被構造的特性。
(五)參照性:指故事部分和整體之間的參照,而非對自然、物理世界真實的參照。
(六)敘事的文類:指人們對敘說文本性質的分類,可當成一種理解方式或表達方式,如瞭解故事是屬於喜劇、悲劇、或高潮迭起的懸疑劇。
(七)敘事的規範:規範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時空有所改變,總之,要在一般人理解狀況下,規範才會發生。
(八)脈絡敏感性與可協商性:理解敘事者的脈絡,並與之協商,而達到讀者與說者之間的依存與共識。
(九)敘事的累積:不斷的將過去的故事累積下來,集成一個族群的「文化」,
所以敘事的「可累積性」便造成了更多的「大故事」傳承下去。
因此,所謂敘事研究,專指以故事型態描述人類行為的質化研究設計,它是一種特殊型態的論述,即故事型態的論述,而非任何散文體的型態。在故事中,藉情節(plot)將事件與行動串連起來,再放入一個有組織性的整體中。其中,串連事件與行動的情節是一種概念式的基模,也可以是單獨事件的脈絡意義。此外,故事性敘說是一種語言型式的論述,保留了人類行動的複雜性,以時間的發展進程、人類動機、偶發事件及人際與環境脈絡間的相互關係,充分表現出生命的複雜性。由此可知,故事並不只是一種虛構的敘述,同時也是一種真實生活事件的描述(引自陳信英,2001)。
總而言之,敘事是一種意義性的架構,將事件和人類的行動放入一個整體的故事中,根據他們對故事貢獻的大小給予相對的重要性,因此它和事件的編年表大不相同,不只是將事件發生的時間與地點一一列舉出來,而是將人類許多單一的行動或事件,根據歷史性、社會性及個人意義性的脈絡串連起來形成一個故事整體,使人能夠認同並確認自己;對於個人過去的追憶、現在狀況的掌控以及未來的計畫更是扮演著最主要的角色。
貳、 採取敘事研究之理由
本研究採取敘事研究的理由有三點:
一、研究主題
本研究主要在於探討少年照顧者其照顧角色的形成因素、在照顧歷程中所經驗到的感受、以及照顧工作對其發展之影響等。由於這是一種特殊的經驗,有必要透過當事人的主觀論述,探索其內心世界,使用敘事研究可使得我們更加瞭解受訪者如何詮釋承擔照顧的經驗,以及他賦予照顧經驗的意義。
二、研究取向
過去的照顧者研究大多放在既有的理論架構下,去驗證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的壓力,
而本文企圖以當事人的語言,以客觀的的態度解讀他們之所以成為照顧者的原因,以及他們在面對照顧歷程中所經歷的感受與影響。
三、研究對象
過去關於家庭照顧者之研究主要探討成年照顧者,少年照顧者在我國研究中尚屬一未知的領域,且由於少年重視隱私的特質,使得少年照顧者成為一群特殊的群體,其所經歷的問題及情感與一般少年有異,要獲得他們真正的想法,應透過良好關係的建立及自然氣氛的營造,使他們可以自由抒發心中的想法,研究者可以深入瞭解其複雜的內心世界,接近研究對象的主觀認知與感受,獲得最真實豐富的資料。且敘事研究乃是著重全面性、有脈絡的觀點,能夠完整呈現少年照顧者如何主觀詮釋照顧之生命歷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在質化研究中常採用「立意抽樣」的方式來選取樣本,它是指依照研究對象或特殊的研究興趣去選擇特定的樣本,藉由不同的樣本企圖豐富原本理論的深度與廣度,故本研究所進行的是屬於立意抽樣,本研究為求結構嚴謹與提升個案訪談之可能性,選取樣本的標準包括下述三項:
1. 十二歲以上未滿二十二歲之少年(兒童少年福利法規定,少年應指12 歲以尚未滿18 歲者,然而由於在我國尚未大學畢業者,通常仍被視為需要接受照顧,尚須仰賴家庭之扶養或經濟資助,故本研究將少年家庭照顧者年齡之定義放寬)。
2. 目前仍在學。
3. 於家庭中被賦予照顧責任者,其所照顧之對象為家庭中的失能成員,其得獎原因及聯絡方式;(三)並由研究者個人人際網絡尋找。共找到十六位少年照顧者,研究者透過電話、電子郵件、信件等方式與其聯繫後,有七位少年照顧者拒絕接受訪問,願意接受訪問者有九位。然而此九位少年照顧者,經研究者與其個別深度訪談後發現符合研究主題之受訪者僅四位(詳見表三),由於其餘五位受訪者僅只陪伴失能家屬或與失能家屬同住,並未主動提供或協助照顧,與本研究主題並不切合,故不列入研究之有效樣本。
此四位研究受訪者每位均進行二次訪談,雖然敘說研究內容為一全盤性的有脈絡的故事敘述,無法僅透過一次訪談即可獲致所有資訊,需要多次訪談以確保故事的完整,然而由於這四位受訪者均居住於偏遠地區(花蓮、台東、屏東),礙於研究者的經費及時間限制,故每位受訪者僅進行二次訪談。每次訪談時間約略二個小時,每位受訪者訪問均採錄音的方式進行,由研究者擬定訪談內容大綱,從少年照顧者的現況與學校生活談起,待建立良好關係後,方才逐漸進入受訪者照顧角色的成因及其面對照顧的心路歷程。
第三節·資料蒐集與分析
壹、 資料蒐集方法
質性研究重視脈絡的掌握,透過每次蒐集資料、分析、篩選、測試,使得研究現象
逐漸呈現清晰可信的面貌,而訪談就是質性研究蒐集資料的重要策略與方法,以開放式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談(陳信英,2001)。質性訪談是一個彈性、反覆與持續的過程,不受事先準備所束縛,訪談的問題可隨著研究的進度,不斷進行修正、擴展與聚焦。為了能充分達到研究目的,研究者秉持開放、專注、高度興趣的態度進行訪談,綜合學者的看法以及實際進行訪談的經驗,呈現出少年照顧者之角色形成因素與照顧經驗脈絡。
貳、資料分析方法
Lieblich 等人將敘事研究發展出四種分析模式,分述如下:
(一)「整體—內容」分析法
著重分析個體完整生命故事的內容,不分割生命為細部,而是把生命視為整體;強調生命的內容,將生命故事的片段至於整個脈絡中,以理解其整體意義,此分析取向很類似「個案研究」。
(二)「整體--形式」分析法
著重故事情節的分析,或清楚分析出整個生命故事的結構,例如此敘事發展是喜劇或是悲劇?敘事者是朝向現在的時刻或是退回過去的時光?研究者必須找出故事的轉折點或高潮,以強調整個故事的發展。
(三)「類別--內容」分析法
此方法類似內容分析,研究主題的類別已被界定清楚,被摘要出來的文本被分類到不同的類別,歸類的類別可能是狹隘的,如在全部的片段章節中,敘說者不斷提及生命中發聲的某一政治事件,則此政治事件便會被取來作分析。
(四)「類別--形式」分析法
焦點放在故事的形式上,指其特定風格或與語言特徵,例如敘說者使用哪一種隱喻,採取主動或是被動語調等。
本研究以「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作為主要分析法分析法,首先將每一位少年照顧者的生命敘說以「整體—內容」的分析法呈現,因為每一位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都是由小時候的記憶、家庭遭逢重大變故、提供照顧過程以及目前狀況所連結而成,為一完整的生命歷程。根據訪談架構,敘說他們的生命故事。之後採用「類別—內容」分析法,逐一分析少年照顧者角色形成因素與照顧歷程中所經歷的正向與負向經驗,以及角色衝突的壓力及因應模式為何,根據各篇訪談,找出相關內容,加以分析與理解。
由於本研究目的是以少年照顧者為主體,敘說照顧角色成因及照顧的歷程,因為每位未成年照顧者都是獨特的,藉由「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分析法,試圖為每個研究參與者分析出一個主題。藉著各個不同的主題及每個敘說故事,研究者再找出共同點與相異處,加以統整、比較、分析,以深入瞭解未成年照顧者在擔負照顧工作所經歷的正負向情境,以作為今後家庭照顧者實務工作與研究之參考。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