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賢一·一個人的策展年代:串聯社群,你需要雜學資料庫 (下)

第1章「資料庫」的豐厚法①

第一優先是「好奇心」:運用「五官」的「體驗」

在增加雜學「資料庫」方面,最重要的是「以興趣為優先」。

無論工作或讀書,要是被迫勉強,都無法學好。反之,若是十分喜愛,則會主動積極參與,於是,面對喜愛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之間,便會毫不費力地使得「資料庫」豐富起來。

舉例來說,我們來探討一下迷上「韓劇」的女性。這些女性由於喜歡韓劇,會去參加影迷見面會,還會到韓國追星,甚至會為了與韓劇中的男演員直接面對面,而積極學習韓語。這樣一來,她們的「資料庫」內容想必會很可觀,這正是「以興趣為優先」的結果。

回想看看你小時候所熱衷的事情,是運動、漫畫、小說、音樂,或者是玩具、遊戲機?是什麼都可以,只要是以曾經喜歡的事物做為出發,從而促進雜學的學習,也是一種好辦法。

雜學的內容是不設限的,工作內容也可以,但還是希望是工作以外你所喜好的事物。因為與工作不同的事物,可以增加以雜學為中心「資料庫」的新項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成為好男人的條件,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記得學生時期,我在雜誌上讀到這句話。

現在我認為這句話濃縮了雜學「資料庫」的精髓,重點在於,不僅是以閱讀來擴展知識,還要進行「旅行」。

閱讀也可以說是一種體驗,然而,以實際體驗來說,還是非旅行莫屬。

旅行地點一般都是「非日常空間」,所以你的感官會比平日來得敏銳,尤其是在國外,到國外旅行時,「發現」新事物的可能性,遠遠高過於在國內的平時日常生活。

國外旅行回國後,一般人會很想分享旅遊體驗。以現在來說,在旅行途中,就會藉由推特或臉書來分享。這種想要輸出的欲望,就證明你正在輸入資料庫。

旅行期間的感受,會比平時活躍數倍,因此不知不覺之中,雜學「資料庫」便豐厚了。所以,趁年輕時,請儘量多多旅行,即使是短期也可以。旅行最好是單獨一人,如果做不到,也可以採用小團體旅行,重點在於不要參加有領隊的旅行團,而是自己計劃旅行行程。

進一步將「旅行」及「閱讀」兩者相加,「旅行後閱讀」或「閱讀後旅行」,更甚者,「在旅行時閱讀」我認為是最強的雜學增加法。

當然,請注意,要運用五官來「閱讀」。不單只是讀書,而是透過手寫、標記、記筆記及感想,出聲誦讀或是聽朗讀錄音,種種不同的方式讓五官完全運作,使得閱讀變成「體驗」,進入雜學「資料庫」。

「五官」全開體驗

自己勞心費力製作的報告資料,就算細枝末節,都會記得一清二楚,反之,若是同事或下屬製作的資料,就算你照著唸,內容也無法進入腦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比較容易記住。以體驗為基礎的記憶,在腦科學或認知心理學稱為「經驗記憶」或「片段記憶」,而以五官運作的體驗,較容易成為「經驗記憶」。比起閱讀等方式獲得的記憶,「經驗記憶」的資料量有較多的傾向,因此,「經驗記憶」對於豐富「資料庫」更有助益。

歷史小說家鹽野七生自1915年以來,每年發行一本《羅馬人的故事》,最後他於受訪中表示:

「懂得使用網路的年輕人,如果上網搜尋關於羅馬的事情,可以找到所有資料,但這樣就能寫書嗎?我認為不能。北非的太陽強烈,氣候乾燥,汗水在還沒滴下之前,便蒸發光了。請站在這樣氣候的遺跡中感受看看吧。在不停降著雨的英格蘭,體驗則完全不同。如果不體驗這兩地的氣候狀況,如何呈現來自北非的人物,卻在大不列顛死去的哀戚。就理論來說,就算只憑藉電腦,的確可以寫出羅馬史,但是,這樣能夠把登場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嗎?(出自《「ローマ人の物語スベシャル・ガイドブック」,譯:羅馬人的故事特別指南)

鹽野七生還接著說:「我不做一般思考使用的資料整理方式,而是讓所有的想法在腦海中恣意漫遊。」這表示他相當重視透過五官實際體驗的親身經歷,正因擁有這些經歷,才得以充分活用資料中讀到的歷史記載。

將工作、人生及興趣等所有領域所得到的成功與失敗經歷,徹底地過濾分析,並活用在接下來的行動。只要將這樣的學習行動變成生活習慣,便能確實進入「資料庫」中。


尋找自己的雜學主題

對於雜學「資料庫」,設定自己的主題是非常重要的。

市面上有許多介紹「雜學」的書籍,然而人們通常不會透過閱讀這些書籍而學習到雜學,這是因為,從這書籍人們只會學到「散亂的知識」而非「雜學」。

只要是自己真心愛好、感興趣的事情,無論是常識還是知識,都會經由自己的「過濾器」一網打盡。「過濾器」指的就是你感興趣的主題。只要抱持著對於主題的興趣,只要是相關資訊,都會自然而然地進入你耳中。因此我認為,我們要時時留意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然而,對於不感興趣的事物,即使是基本常識,無論再怎麼死記也會忘記。即使資訊已經進入腦中,若無法回想起來,這個「資料庫」的功能就是不完善的。

不論是專業知識或雜學,方法是一樣的,如果能同時兼顧二者,便會帶來可觀的加成加成效果。


履歷表就是個人歷史自我歷史

尋找雜學主題時,我認為可以從認識「自己」開始。以職場上班族來說,首先推薦你重新編寫自己的「履歷表」。

除了曾經或正在計畫轉職的人,出乎意料地,在開始工作之後,大多數的人完全不會去更新履歷表,但這其實是很可惜的事情。

即使目前沒有考慮轉職,但是重新編寫最新的履歷表,將可以發現或是再次定位自我。製作及重編自己的履歷表,可以說是對自己「職涯及人生的盤點」。在職涯的路上,回頭審視自己的經歷,對於日後的職涯發展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作業。

接著,請活用重新編寫後的履歷表,作為製作「自我歷史」的基礎。

二十多歲的人可能無法瞭解「自我歷史」這個詞的意義,自我歷史,意思是指一個人從出生到目前,其間的生活軌跡。

「自我歷史」的英文為「Life History」(生活史),所以不僅是指工作(Work),人生(Life)才真正是自我的歷史。也就是說,將履歷表中所撰寫的內容,加上自己的私事,整合起來便是自我歷史的內容。對於尋找雜學「資料庫」的主題,自我歷史是重要的根源。

大學時代我的恩師―─歷史學家阿部謹也老師,曾多次敍述「20歲之前經歷」的重要性。在此引用《日本人はいかに生きるべきか(譯:日本人應該如何生活)》收錄的《大学で何を学ぶか(譯:在大學裡所學習的事)》演講稿。

「我們必須重視20歲之前的個人經歷,為什麼呢?雖然20歲之前的經歷不必寫成小說或詩,但是我們必須知道自己處於怎樣的人際關係之中。……(中略)沒有人會覺得不瞭解自己,所以談到重新發現自己,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就是再次置身在與他人,意即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師長等人的相處關係中,來追溯自己成長的過程。更進一步地說,從人際關係來確認自己的根基,看清自己的本質,因此這樣的程序是有其必要的。」

在自己的人生階段中,由自己所蒐集資料撰寫的主題,會成為日後人生的特別意義。就像自己抱持疑問,調查,並且動手撰寫的畢業論文內容,會記得特別清楚。


短‧中‧長期的主題設定

設定增加雜學「資料庫」的主題時,可分成短.中.長期,較為有效益。

我將學習區間設定為短期3個月、中期1年、長期3年左右,在商務作業中,以3個月為一個季度的會計單位,企業經營的中期計畫通常則設定在3至5年。因此,對於職場人士來說,這樣的區間設定令人容易熟悉。而且,日本自古就有「3日.3月.3年(みっか・みつき・さんねん)」的時間說法,先堅持3天,再堅持3個月,接著是3年。

關於短.中.長期個別的主題設定方法,可參考經營學家杜拉克的「三個月與三年學習法」。

根據《杜拉克超強學習法》(中野明)一書,杜拉克為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而設定了主題。

舉例來說,可以設定3個月的主題為「明朝時期的中國美術」,3年的主題為「精讀莎士比亞全集」,或是不設定時間的大主題,例如統計學、中世紀史及水墨畫等。

杜拉克本人至96歲逝世為止,貫徹此學習法超過60年,可見杜拉克「資料庫」的質量之所以異於常人,秘密便在於此。

杜拉克除了本行是個活躍的管理學者,他也發自內心求知欲地學習各種主題,並同時實行多個「學習計畫」。像這種,同時進行多個計畫的工作方式,在經營顧問公司也是共通的。對於經營顧問公司的員工而言,一人同時參與五個案子是家常便飯。

杜拉克所涉獵的主題並非全部呈現在他的書中,但由於經營管理書籍一向艱澀,相較之下可以發現他的許多「用心」之處,大有可能是因為杜拉克的個人興趣,除了商業書籍,他還喜歡閱讀各式各樣領域的書籍。另外,由於他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母語為德語,因此除了美國商業社會,杜拉克對國際世界的多角度認識,也是一大輔助因素。


專業知識與雜學的加成作用

確立「工作」的專業領域

我的大半職業生涯,都在經營企劃為專業領域,透過這部分的工作,我曾經不經意地發覺到一件事。

我習慣性會以分析及整合的角度來看待所有事物。我發現自己已形成一個態度,就是會對世上所有事物的現狀加以分析並採取對策。我對於自己感到疑惑的事物,不只是以「為什麼?」的角度看待,還會思考「換作是我,會怎麼做……」。

不同業界及工作內容,會有特定的不同做法及看法。若是畢業自同一所大學,到同一間銀行工作,則不僅是外表,內在價值也變成一致的銀行員工。若進入媒體業,則會變成媒體人的樣子。這種現象不僅是在銀行及媒體業,即使是在同一間公司,由於業務、會計、製造及研發等部門不同,看法也相去甚遠。

人在不知不覺之中,會受到從事工作的巨大影響,而且,即使是下班後的私人生活,也會參雜工作上特有的事物看法。

例如,任職財務會計部門的人,由於具有財務意識,會把錢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人資部門的人,則習慣從人力的觀點出發;業務或製造部門,則以自家產品為重;服務業則重視無形的服務。

像這樣的習慣,在學習雜學時亦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專業知識」及「雜學」並非毫不相干,其實互相影響。由工作中習得的專業看法及知識,會影響「雜學」,反之,也會發現專業看法因為「雜學」而視野變得寬廣。原本以為「專業知識」及「雜學」是各自獨立的關係,但事實上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我們必須多多增加工作的「專業知識」,否則,即使「雜學」豐富,終究也只是萬事通或博學。畢竟是我們為了職場成功,才學習雜學,因此必須將「資料庫」的內容轉化為可運用的知識。

Views: 1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