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微博正在“貼吧化”,要做內容大雜燴?

        近日,幾個明星產品的升級很有意思:微博不限字數了,140字這個最重要的標簽竟然被幹掉了;今日頭條悄然公測頭條問答對標知乎,還推出了圖集、視頻等功能;知乎在去年也發布了“讀讀日報”。這些應用所做的事情越來越一致:都在成為UGC(用戶生產內容)的多元化內容平臺。今日頭條不再只是資訊客戶端,知乎不再只是問答平臺,微博不再是140字短消息公共發布平臺。綜觀國內UGC平臺,除了上述選手之外,還有一直深耕UGC內容的百度貼吧、微信公眾平臺,以及豌豆莢去年推出的“一覽”、網易正在低調發力的網易熱。

  為什麼大家都做成了內容消費平臺?

  一年前,人們很難將貼吧、微博、今日頭條這些平臺聯系在一起。現在它們卻越來越相似:都是基於UGC模式的平臺,支持圖文、視頻、投票、點贊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和互動形式,所涵蓋內容性質也是越來越全面,不再專註於某一類內容:今日頭條不甘於只做資訊,做了問答、支持發布圖集、視頻,越來越多興趣類內容如星座、美女;微博取消140字限制不再專註於輕量級內容,意味著其與微信公眾平臺更像了,都支持長圖文,都是基於follow關系的內容流,內容變現都是靠廣告和打賞。

  一個顯著趨勢是所有UGC平臺都在將內容變得更長、更深、更全了,內容平臺變得越來越重。微博不再專註於輕量級內容發布,今日頭條開始“去新聞客戶端化”不再只攻資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我想答案有這幾點:

  1、爭奪用戶註意力

  內容消費平臺本質是註意力經濟,通過不斷創造新內容來供用戶消費進而吸引其註意力。但註意力是獨占式的,用戶刷微博不可能同時看朋友圈。必須讓盡可能多的用戶、將盡可能多的註意力花在自己身上。增加內容廣度和深度、豐富內容形態、支持短中長內容,成為各個平臺的嘗試,簡單地說就是內容平臺都要做成“大雜燴”,包羅萬象,每個人來這個平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並不斷消費,平臺就實現了沈澱和黏住用戶的目的。天涯社區、百度貼吧、微信公眾平臺一直就是這樣的“大雜燴”,微博、今日頭條、知乎們正在跟進。

  2、降低內容生產門檻

  微博在宣布要取消140字時,其CEO王高飛發微博表示這是為了“降低門檻”,就有人問,要求每個用戶撰寫內容更多不是增高門檻了嗎?實則不然,微博取消字數本質是提升了內容兼容性:長短兩相宜,喜歡發長內容的進來了,所有用戶都不再需要絞盡腦汁去刪減內容以順利通過微博前端140字的過機檢查了。

  事實上,所有大雜燴形式的內容平臺都是內容生產成本最低的,因為包容性更強,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百度貼吧:從氛圍和產品設計上引導每個用戶便捷地創造內容,用戶不但可以在貼吧1900多萬個主題吧中找到適合發布相關內容的主題吧,實際上,在貼吧“李毅吧”等主要大吧中,早已不再是單一議題,內容已經是“大雜燴”。對於UGC平臺而言,用戶是最大的生產力,必須降低門檻才能鼓勵更多用戶來創造內容,這也是成為“大雜燴”的必要條件。反觀一些門檻高的內容平臺,很容易走向“PGC”模式,例如點點網、網易LOFTER為代表的輕博客,最後都曲高和寡了。

  3、迎合用戶內容消費習慣

  站在用戶角度,人們願意在不同平臺之間切換去看新聞、去看八卦、去看星座、去看視頻嗎?願意,但是會越來越不願意。如果有一個平臺可以恰到好處地滿足盡可能多樣化的內容消費需求,為什麼要切換呢?切換是一件有時間成本的事情,而用戶是懶惰的。微信公眾平臺快速崛起,正是因為其擁有海量的內容。百度貼吧流量可觀,用戶規模龐大,同樣是因為誰來這裏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並參與其中。所以微博、頭條、知乎走向大雜燴,是必然。

  與“大雜燴”內容消費平臺相反的是“專而精”的平臺,從內容形態上看有專註於視頻的優酷土豆,專註於圖片的Instagram;從內容性質上看有專註於新聞的搜狐等客戶端,專註於文藝類內容的豆瓣一刻,以及類似於健康日報這樣的垂直類內容平臺。但從用戶體量來看,綜合類內容平臺已占上風,並且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努力讓自己成為大雜燴,例如今日頭條、微博等等,未來很可能會形成“二八效應”:80%的用戶註意力將被20%的“大雜燴”內容平臺瓜分。

  內容平臺不會有寡頭,但第一陣營已現

  內容平臺盡管都在成為大雜燴,但各自還是有很大區隔度,可謂各有所長,從用戶體量來看,用戶數達到億級別的三大綜合性內容平臺已形成第一陣營:

  1、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公眾平臺最大標簽實際上是“推送”,這可從張小龍飯否語錄窺見一二,張小龍認為微博之後的形態一定是“推送”,微信公眾平臺橫空出世。與微博不同,微博是“pull”式內容消費,就是一般是用戶想要主動去刷微博了就去刷,而微信是“push”式,就是公眾賬號運營者會在某個時間將內容以“消息”的形式發給讀者——後來微博跟進了,粉絲頭條和圖文私信。所以率先做“推送”內容,是微信公眾平臺的先發優勢,背靠微信這一超級App,是其第二大優勢。

  與微博的信息發布公開性不同,微信基於朋友圈做傳播則是一個封閉內容體系,只有與微信合作的搜狗能檢索微信內容。微信公眾平臺內容是適合以“消息”發布的內容,不兼容輕量級內容,只做重度內容。內容獲取方式是基於對某個人和某個組織的關註,這跟微博相似。內容生產上介於UGC和PGC之間,不是每個人都會開通公眾賬號發文,所以門檻還是比較高的。

  因為內容少而精,所以微信公眾平臺商業價值更多體現在內容本身上,許多大號都靠植入式的“軟文”盈利。

  2、微博:

  微博支持圖文消息卡片只算是基於原有內容邏輯上的改良。而去“140字”則會成為其“大雜燴平臺化”的分水嶺。微博在去140字同時,還在大力布局“垂直化”內容,大致可理解為微博會有類似於門戶的頻道化運營,通過邀請專業自媒體的方式,在財經、金融、汽車、時尚、科技諸多領域做細做深內容,近日微博還針對超過10w粉絲的微信公眾賬號啟動了反挖計劃,未來,微博與微信公眾平臺只會越來越像,成為重度內容平臺。

  與微信公眾號最大不同是微博會兼容輕量級內容,短消息在可見未來依然還會占據半壁江山。由於是公開式的內容傳播,所以微博更適合時效性強、討論性強、公開性強的內容。由於微博還有公開的follow關系,所以在內容與社交結合上,微博還是有許多事情可以做的。

  微博在商業化探索上進行了許多嘗試,營銷、增值都有在做,現在主要還是社會化營銷上發力,可以很精準,圍繞社交還有許多不同的玩法,例如與消息流結合的原生廣告。

  3、百度貼吧:

  前段時間被廣泛關註的百度貼吧,昔日產品形態更像是BBS,只是門檻要低許多。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百度貼吧也進行了多次改版,進行多次轉型,現在定位更像是一個基於興趣的綜合內容消費平臺。與微博、微信最大不同是,百度貼吧不是基於follow關系的,用戶不是因為關註某個人、某個媒體去消費內容,而是因為對某個話題感興趣,進而加入其中生產或消費內容。這些話題可能是興趣愛好,可能是公司組織,可能是某款產品,都可歸納為興趣標簽。事實上,許多產品都瞄準了這一點,例如QQ興趣部落、陌陌的陌陌吧、豆瓣小組,但現在最大的興趣內容平臺非貼吧莫屬。

  除了“興趣”這個核心標簽之外,百度貼吧沒有大V的概念,微信和微博都有,所以百度貼吧社區氛圍更濃。在內容兼容性上,百度貼吧同時兼容各種長度的內容,這點跟剛剛才跟進的微博相似,不同的是,百度貼吧生來如此。所以貼吧內容生產門檻更低,已經成為大雜燴,用戶活躍度很高。

  跟微博一樣,百度貼吧在商業變現上的潛力是營銷,但它要做的是興趣營銷,掌握著海量用戶興趣,結合百度在大數據技術上的優勢,做精準營銷潛力很大。

  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和百度貼吧事實上已成為內容消費平臺第一陣營,今日頭條還在奮力追趕,未來或同樣有望進入第一陣營。知乎是做問答出身,做讀讀日報等應用更多是內容輸出的考慮,短期內應該還是會聚焦在問答上。鑒於微信、微博和貼吧各有特色,所以未來不大可能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三足鼎立的可能性更大。

  內容消費平臺還會有哪些變化?

  內容消費平臺除了都會做大做深之外,還有哪些可能性呢?我認為在未來一年內,內容消費平臺至少會向以下方向發展:

  1、贊賞模式全面普及

  在BAT力推之下,移動支付這幾年極速普及,“贊賞”成為新的用戶習慣,好內容應該被贊賞,所以微信、微博和今日頭條都推出了“贊賞”功能,百度貼吧也在小說類等小範圍貼吧中推出了類似功能,並且反饋都還不錯。未來,知乎等平臺都可能會上線打賞功能,讓內容可直接賣錢,進而鼓勵內容生產者創造更多優質內容。

  2、內容形態更加多元

  今日頭條內容發布時可選擇發布文章、圖集、視頻等等,不同內容在客戶端有不同呈現方式,但現在百度貼吧和微信公眾賬號還是圖文為主,盡管中間可插入圖片、視頻,但還沒有單獨將其當做一種內容形式,未來微信公眾賬號和百度貼吧是否會支持發布圖集、或者做類似於優酷的視頻UGC發布呢?我想很可能會。

  3、徹底實現去中心化

  微信公眾平臺和貼吧為什麼受到內容創作者親睞?因為它沒有搞內容首頁、編輯精選、官方排行榜這些玩意兒,完全是去中心化的運營方式,所有用戶充當著編輯,知乎和微博也是這類平臺。今日頭條等平臺則很依賴編輯推薦機制,相信未來所有平臺都實現“去中心化”,用戶和技術來充當編輯。

  4、內容開發者概念普及

  UGC內容平臺以及PGC內容平臺,很大部分內容來自第三方,在PC時代這些創造內容的是沒有直接營收的,但移動時代,今日頭條創作者、微博自媒體、微信都可從平臺獲得廣告分成,並且收入不菲。除了分成之外,還有用戶自發的贊賞模式。這就跟AppStore當初一樣:有人做了App就可以直接賣錢,或者做廣告盈利了,這些人被稱之為“App開發者”。

  各大平臺都會註重對內容創作者的吸引和扶持,並給其收入分成,形成一個健康的內容生態。不同平臺對內容創作者有不同名字,微博叫自媒體,微信是公眾賬號運營者,百度貼吧是吧友,未來它們都會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內容開發者。隨著內容平臺越來越多,競爭日趨激烈,內容開發者將會成為被各家競逐的香餑餑,內容創業的黃金時代來了。(來源:創投時報

Views: 1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