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童年時的那條小河裏,魚真是多得要命,光長江裏遊上來的魚,就有鮰魚、雞頭、秤星魚、紅眼睛鯤、鰻鱔、螃蟹,還有氣鼓子。氣鼓子就是河豚,方扁的頭,黑黃的身子,眼睛內陷半露眼球,上下有兩個白生生牙齒形似人牙。這東西非常有趣,在水裏左擺右搖遊得很慢,遇驚擾時就拼命吞咽空氣,把自己弄成圓球一樣,張開背腹小白刺,以此威嚇禦敵。在我們那裏,從來沒有人吃過氣鼓子,可能是長得太難看了。我們弄到了這醜八怪就當球踢,要不就讓它躺在水面上用棍子抽得嘭嘭響。這東西光滑無鱗的皮特別有韌勁,再怎麼抽都抽不破。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在蕪湖市郊大橋上師專。班上有個姓盛的南京同學,落拓不羈,頗見過一些世面。一天下晚,此君將我和另一個同學叫出來,問有沒有膽量跟他“吃好東西”去?我們那時肚子裏極端缺少油水,能打上牙祭,什麼蛇肉老鼠肉,只要燒出來,沒有不敢吃的。我們就跟隨著盛同學走了三四裏路,到了他原先下放在江邊的那個村子裏。記得是村口一家紅磚平房,似乎我們是有點鬼鬼祟祟推門而入的,進屋就聞到一陣濃烈香味。待坐到桌子前,一個沈默微笑著的幹瘦老頭端上來冒熱氣的大瓦缽。盛同學含意不明地環顧了我們一下,率先從裏面搛起一塊什麼肉放進口中品咂,我們要伸筷子,卻給他攔住。倒是那老頭說沒事沒事他已嘗試過了。我們才知道了瓦缽裏是河豚肉!而“吃河豚”在這一帶的江邊誰都不明著說,一律以暗語“吃好東西”來代指。仿佛我們上了當一樣,盛同學倒是怪怪地笑著勸我們吃,又說不吃也好。我也沒有多想,筷子下去夾了一塊肉就入口。那河豚燒得真好,是和豆腐在一起燒的,油光閃動,香氣襲人。據老頭說,魚切成方塊,用豬油加河豚自身的油爆炒後,下黃豆醬入鍋燒透,再放豆腐入味。因為平生頭遭吃,初入口,有點像“青魚肚檔”的魚肚下那種腴嫩活肉,舌頭一抿,又感覺魚鮮裏藏有那麼一絲妖妖的水氣,但這並不妨礙我一連吃了好多塊,越吃越有味。因為口裏實在是饞,也就分外地覺得鮮美,肥腴,細嫩……河豚和豆腐都吃完了,余味仍自不絕如縷,口中又鮮又綿,最後竟連瓦缽中剩湯也瀝進飯裏了。之後,我們仍坐在桌旁未起身,回味再三……終於領會到什麼才叫人間美食,鮮絕人寰。
那時也是知道“拼死吃河豚”這句話的,但河豚的毒性到底有多大,卻不甚了然。回學校路上,盛同學一番知識賣弄著實把我們嚇得不輕。他說,知道什麼最毒嗎?是河豚毒素,比砒霜還毒一千倍,半毫克就能致人死命!燒河豚時,卵巢和內臟,還有血液、眼、鰓和皮膚,以及背鰭和胸鰭,全得處理幹凈,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又說到古人烹殺河豚,其小心謹慎難以想象:先以小刀自泄孔即肛門入,輕輕挑開腹腔,仔細剔除腹中卵和內臟以及衣膜;再斷頸骨與尾骨,挖凈眼、腮;最後從脊背下刀剁開,洗凈肉中血跡,肥厚之處血筋要用銀簪細挑幹凈。必須燒透。要是火候不到,吃了必死無疑。河豚中毒,開始時手指、口唇、舌尖發麻或刺痛,然後嘔吐、腹痛、身體搖擺、麻痹癱瘓、昏迷,最快的十分鐘內死亡!河豚毒性大小,又是與其生殖周期緊密相關,春末夏初懷卵時毒性最大,不宜吃,故民間有“蘆青長一尺,不與河豚做主客”之說。
那天,盛同學說他已記不清一共“拼死”吃過幾回河豚了,而我到現在為止,空前絕後只那一次!就那一次,便叫我記住了那股美艷妖嬈的鮮香,而經驗告訴我,凡美艷妖嬈的東西,總是暗藏危險的。
人總是這樣,年齡長了膽子小了,假如眼下有人再叫我吃河豚,敢不敢下筷子……肯定要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決不會再有年輕時的輕率了。河豚無膽無鱗無刺,為“長江三鮮”之冠,故有“不吃河豚不知魚味,吃了河豚百魚無味”之說。春天的河豚,秋天的螃蟹,都是水中的至美之味,感覺河豚鮮美又遠在螃蟹之上。正是因為河豚為一種有劇毒的美味,因而也就有了特殊的誘惑力。這就想到了蘇東坡的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古人對河豚大多是津津樂道的,即使不敢親口品嘗的人,談論起來也很興奮。
記得汪曾祺在談論河豚時,曾打比喻,大意是說剔除了有毒部分的河豚,猶如潔本《金瓶梅》。他在江陰時,曾多次有同學邀他上家裏吃河豚,並保證不會出問題,但他最終都未赴約。直至晚年,他才後悔當初拒絕了誘惑,深引為憾事。只是後悔也來不及了,彼時他已移居京城,遠離了河豚生長的地方。
確實,江陰那地方吃河豚的風氣甚烈。據說有一家老字號,門口懸掛一祖傳木牌,明示如在他家吃河豚中毒致死,主人可以償命。可見賣河豚的飯館,也是有極大風險的。盡管現在國家在這方面管理很嚴,河豚並不是尋常就能吃著,但更多時候,食客自己便是自願承擔風險的誌願者:如有意外,與他人無關。或者說,要的就是那份吃河豚的驚險、激動與快樂。而能吃上由證照齊全上了幾道保險的名廚烹飪的河豚,則又是一種身份和權力的體現。民間有講究,吃河豚時不作興帶人,也不為人搛菜。上館子吃河豚,再好的朋友,也得是AA制,各付各的錢,各領各的風險。數年前,有某局長夫人代夫赴宴,河豚上了兩盆,席間有馬屁精頻頻搛菜,大塊河豚,果真是大快朵頤,但不到晚間,這位夫人便代夫殉職了。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就不敢參加考試臨陣逃跑了。
讀過洪丕謨一篇《提心吊膽吃河豚》,朋友送他河豚魚幹,他既想解饞卻又不敢解饞,於是與妻“約法三章”:一是燒煮極熟,確保無虞;二是每頓只食一塊,絕不貪口;三是只在午餐吃,萬一中了招也好搶救。夫子自狀,其嘴臉心思,頗能讓人莞爾一笑。
數年前的一個初夏,我們報社一行人外出考察,在蘇州近旁一個小鎮午餐時。菜上來後,嚇了我一跳,不知誰點的菜,內中竟然有一盤河豚,剝了皮,白生生的,一條條整齊擺放在盤中。因為河豚所特有的那一對呲著的上下門牙,看了著實叫人有點翻胃。但這河豚顯然太小了,圓嘟嘟的,只有兩三寸長……後來才知道這是鲃魚,早就聞其名的鲃肺湯,便是鲃魚那大得不成比例的肺燒出來的。鲃魚正因肺大,所以像河豚那樣也是小氣鼓子。鲃魚無毒,常被用來替代河豚,吃的時候,先把鲃魚皮反卷了,讓糙糙的皮刺藏在裏面,一口吃下,它的鮮是綿長的,有回味的。但要同我記憶中的河豚的滋味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想那洪丕謨挖空心思才敢享用河豚魚幹,但若僅憑那幹河豚的滋味去推測鮮烹河豚的鮮美,那肯定謬以千裏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