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系專訪(台灣聯合報公元二千年十二月十日)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高行健,十二月十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獲 頒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接受台灣聯合報系專訪。在訪談中,高行健特別感謝他的父母 及所有支持他的朋友,因為父母為他取了一個好名字,因為大家不辭辛勞地翻譯、 出版、評介他的作品,將他和讀者連繫在一起,讓他的努力有所回報。以下是專訪 摘要。

  記者問: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感想如何?

  高行健答:我首先感謝父母給我取了一個好名字,「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可以說成為我終生做事的導引。我是個作家和畫家,而這兩件事我都是非做不可, 懷著很大的激情,一件事你只要喜歡,全心全意去做,成為生活中必要的東西,遲 早會得到報償的。

  當然,也很感謝所有支持我的朋友。諾貝爾文學獎有如一個節慶,這是大家的 節慶;現在應該把說話的機會讓給和我分享十月中以來的快樂和焦慮緊張的朋友。 他們多年來不辭辛苦地翻譯、出版、評介我的作品,把我和讀者連繫起來。

  問:除了一個好名字,你還有一位好母親,她對你的寫作有很大的啟示吧?

  答:是的,母親曾經是演員,也很喜歡文學,我五歲時便和她同台演出,這是 我的第一個舞台經驗,可以說在我出生之前便承受了她的胎教,後來她在家裡教我 讀書寫字,使我從西方的童話故事開始,很早便在文學創作上有比較開放的視野。

  問:在法國電視節目上,你曾說:「我愛法國」,在諾貝爾獎的演說中,您也 提到「感謝法國接納了我」,到法國來定居,是你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嗎?

  答:我在法國過去十二年所完成的工作,如果我留在中國,兩輩子也做不了。 像我這樣的流亡作家,就是尋找能夠讓我自由寫作的地方,此處不行去彼處。法國 注重的是文學藝術價值,它有接納外來作家的傳統。像聖瓊貝斯(一九六?年諾貝 爾文學獎得主)是出生在殖民地,貝克特原籍愛爾蘭,畢卡索是西班牙人,但在世 人印象中,他們都是法國人,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法國。

  問:你贊同作家、藝術家「不行便出走」的逃亡?

  答:廿世紀的現代文學中,流亡作家是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從俄國革命到兩次 大戰,造成許多作家、藝術家不得不逃避的困境。逃亡的經驗也許給他們帶來另一 種豐富性,但主要是繼續寫自己的東西。反觀中國的文人,尤其在近半個世紀的大 陸,文人總是在情況好的時候做英雄,環境變了便成為受害人,為什麼不找出第三 條路呢?因為政局的變化永遠是最不穩而暫時的,而文學是千秋的事業。

  問:很多人認為,你的成功和外語很有關係,為你提供了比較優越的機會。

  答:由於家庭環境的關係,我和西方文學的接觸非常早,小時候就讀安徒生童 話的中文譯本,以及跳譯的英文冒險故事,上中學時發現法國文學,當時的一些最 新翻譯,莫泊桑、巴爾札克、左拉、亞納多弗朗斯和羅曼羅蘭,都是我喜歡的作家, 當代文學是被禁的,因此沒有譯本。為此我感覺絕對有必要學一種外文。我要知道 今天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人們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有那些作品。

  問:你的作品很有宗教的意味(懺悔或告解),談一下在羅馬的那次轟動的教 堂演出。

  答:在教堂演出是我很久的一個心願,終於在一九九五年成為事實。當時教區 神父和政府官員都來觀賞首場演出。演出的劇目是九三年在巴黎香榭麗捨圓環劇院 首演的「生死界」。

  意大利不像法國那樣開演後即不准入場,因此觀眾不斷進來,不僅全場爆滿, 門外還有二、三百人不得入場,連演五天,每天都出動警察維持秩序,報章和電視 台記者採訪報導非常多。

  問:對裸體剖腹等劇情有沒有激烈反應,離座抗議等?

  答:這一段演出時有一點轟動,椅子動了起來,但是大家看見神父和官員都穩 坐著繼續欣賞,也就沒有動。也由於這一次的成功演出,我今年獲得羅馬城市文化 獎,上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亦曾獲此獎。

Views: 1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