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楚·美育─社會大學必修課程(二)

  阿靈頓的中餐廳帶有「學術氣氛」的「茶理王」是開風氣之先的…
  最近有一家新開不久的Asia Bowl,利用餐廳支持贊助開畫展,帶動餐廳學術氣氛的,算是後繼有人,阿靈頓的華人有福了!
  面對視障、聽障人,我們說自己是「正常人」;在色感上,我們不如藝術家,在音感上,我們不如音樂家,我們的四肢,不如運動員靈活;事實上,正確的說,我們那裡是「正常人」,而是不折不扣的「平庸之輩」。
  有人說:「哲學是愛智之學,藝術是愛美之學…」
  愛藝術的人,喜歡畫畫的人,愛的不是自己之美,愛的是自然之美。
  從事藝術的人,不只是喜歡美,更是想「留住美」的人…
  喜歡畫畫的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只有美好、善良的心,才能識透美,才能留住美,才能創作出美。就像得道高僧,才知道甚麼是道,才能行道一樣。
  「一切顏色,都是由紅、藍、綠三原色調製出來的。」上小學時美術老師對聽課的小朋友們說,趙之楚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聽了的感覺是:驚奇、質疑兼而有之,懷疑是懷疑,可也沒有作過「調色」試驗。上美術課時,同學們總是比誰帶的彩色多:7色、12色、24色…這就是趙之楚有關「美術」的「壓箱底」的知識…
  藝術愛好者是用心靈看世界的,我們,非藝術愛好者,對身邊事,往往是「視而不見的」的多…

盲人海倫.凱勒曾這樣說過:我很早就體認到,視覺正常的人所看到的並不比盲人多(for long ago I became convinced that the seeing see little.摘自《Three days to see》)在海倫.凱勒看來,盲人所能認知的世界,遠比Seeing person看的、理解、感受的更多,更深入…
  「妳在森林裡走了一個多小時,」海倫.凱勒問她的好友:「妳看到了些甚麼?」
  「沒有甚麼特別的,沒有看到甚麼值得注意的意的。」(Nothing in particular, and see nothing worthy of note.) 她的好友竟然這樣回答她。其實這也是一句我們多數人常用來回答人的一句話。
  這讓海倫.凱勒大為失望。但也證明她的懷疑是正確的。藝術家的視覺是異於常人的,特別是對美的感受。
  接著她又說:「我不用看,僅憑手指觸摸,就能感受葉子的均稱,白楊樹皮的光滑,松樹皮的粗糙…
  我們忽略的,正是藝術愛好者所看重的,因為看重,才知其美,才能畫進畫中,才能使瞬間之美長存,才能傳播(畫展)…
  這就是用心看世界,與用眼睛看世界的不同。藝術愛好者是用心在看世界的。心看的世界,遠比眼睛看的世界更寬廣,更美好。
  佛教人喜歡將人心比作鏡子,美的鏡子,照出的萬物都是美的,「畫作」是畫者的心靈折射…
  畫作是畫家心靈的呈現,現今不是有很多人經由畫作,探討、分析畫家的人格、心理狀態嗎?譬如:以《花瓶中的12朵向日癸》作為研究、分析梵高的人格特質。
  又譬如:有人認為羅丹雕塑的《沉思者》,是用此形象來象徵詩人但丁,也象徵羅丹自己,甚至全人類的痛苦…
  這一類的解說,未必就是作者的原意,至少是作者留給後人的一些想像與反思的空間,或財富…
  研究分析所憑的,就是由鏡子所折射的影像(畫作),回朔鏡子的本身(畫家的心、或人格特質)。
  古人也說:「文如其人。」
  司馬遷曾說過:「讀孔子書,想見其為人。」由畫作看畫家,可說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展覽結後,老師有一段講話,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藝術是一生的事業。」並引用一位名滿天下的大畫家的一段話:
  「你一生的創造中,你最滿意的,或是你認為最好的,是那一幅?」有人這樣問那位大畫家。
  「還沒有創作出來。」大畫家說。
  由此可知「藝術創作」是一項沒完沒了的終身工作…
  「美育,也是一項終身要學的東西…」聽完Linda Chang老師的話,趙之楚心裡這麼想。

 ***
  這一次的畫展是經過周詳規劃的:觀賞、講演、抽獎、頒獎、餐會。
  Linda Chang老師策劃展出,並聘請名家評審,商請Asia Bowl提供場地、餐飲贊助。
  講演之後,還有「抽獎節目」,先分給所有與會的人一張白紙條,各自寫下自己的姓名,投入提籃中,由一位小朋友抽取…
  出乎意料的,第一個被抽中的得獎人,竟是趙之楚,獎品是一個漂亮的畫框。得獎是一件可喜的事,得一個這樣「無功受祿」(沒有畫作)的獎,趙之楚有些尷尬…
  「平白中這樣一個沒有來歷的獎,是個甚麼樣的禪機?又暗示甚麼?」領取獎品後,趙之楚沉思著…
  「是鼓勵我畫畫?或是要我去買一幅畫來配此框?…」
  想到這裡,趙之楚忽然想起了一個《金鞋帶》的故事:
  有一個人在路上撿到了一條「金鞋帶」,很高興的回到家,過了一會兒才想到,一條金鞋帶有甚麼用呢?不如再配上一條成一雙,他這樣想,也這樣做了;後來又覺得家中現的鞋子,都配不上金鞋帶,又買了一雙能與金鞋帶相匹配的漂亮鞋子,就這樣,將舊有的褲子、衣服、車子、房子、連妻子都逐一換了新的,最後才發現自己也配不上這些新東西…
  81歲的人,不管「開始」學甚麼,都太晚了;買畫配框,得花錢,不只是將「意外之得」,變成了「意外之失」,會不會像那位撿到「金鞋帶」的人一樣,得失之變,將依於胡底?
  《道德經》說:執者失之…無執,故無失。」
  「嗯,」趙之楚心裡有了主意:「不如將它轉送給用得著此物的人。」讓自己又變回那個「無得亦無失」的趙之楚。
  抽完獎之後,年青好客的Asia Bowl老闆夫婦,端出幾大盤食物,炒米粉、炸春捲、鍋貼、各式甜點招待大家。
  趙之楚吃過不少春捲,Asia Bowl的春捲最為香脆可口,趙之楚吃了三個還有欲罷不能的感覺,炒米粉的火候到位,口感極佳。
  趙之楚的家人、朋友都知道他是不看畫展,不進歌廳,不下舞池,不玩運動遊戲,全身上下,內內外外沒有一個藝術,與運動細胞。這是趙之楚為人的「四不一沒有」,而且是「真正的」四不一沒有…
  今天坐下來寫《美育》,別人不笑,自己就先笑了。
  因為有「自知之明」,本文所寫的只是畫展現場的「花花絮絮」,與他們平日在公園、或parks mall的food court喝咖啡的聊天一樣,完全不設及畫作的「評論、欣賞」的事…
  外行人也有一個好處,甚麼都入眼,甚麼都好,因為自己不會,也就與人無爭了…
  發明天才愛迪生說:「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
  趙之楚認為這只是一句鼓勵人的話,並不十分正確。有些事業是僅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譬如耕地種田,或其他勞力工作。有些事業僅憑有恆就能有成的,譬如修道、讀書…
  不管是「努力」或「有恆」,後面必須有一股子推動力,這股子驅迫力(drive或motivatin)就是「興趣」。興趣又與「報酬」(reward)有關,報酬越大,驅迫力越強大,興趣越濃;興趣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能有所成(看得見的收益),這也只能讓投身其中的人,能事業有成而已。但是絕對難成「大師」,也許你不會相信,「大師」,甚至是「大人物」,能成家、能成為宗師級的人物,都是「天縱英才」。絕對不是「汗水」加「有恆」就可以辦到的。
  1%的靈感人人都有,能為這一丁點兒靈感,而願意流99%汗水的人,恐怕連0.1%的人都沒有,這就是成功者少的原因。所以「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
  「這是我的近作,」參觀畫展之餘,小鄭指著自己手機上的畫面對周圍的朋友說:「怎麼樣?」
  「你真的是多才多藝,真不是蓋的呢?」Dick楊說:「甚麼時候開始學起畫來了?」
  「才學了兩個星期,事實上只畫了兩次…」
  「才畫兩次就有如此成就,真天才…」趙之楚驚嘆的說:「琴棋書畫,雖然都不是一流的,但卻都是一點就通的,我說的沒有錯吧?」
  「這點兒本事,人人都有,」小鄭謙虛的說:「你也可以試試,只要你肯大膽嘗試…」
  「沒有天賦…」
  「天賦?不嘗試,你怎麼知道自己的天賦在那裡?」小鄭說,也只有他能這麼說:「譬如我彈鋼琴,原本是『一指神功』,經過明師一指點,立刻就能成兩手十指齊飛。以往一手一指還只會彈白色鍵,現在也能彈黑色和音鍵了…」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