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文創體驗慕課札記·創造力環境:契羨米亥

心理學家傾向於把創造力完全看成是一種心智過程(mental process)。在本章中,我將指出這種觀點對於創造力是不適合,創造力是心智事件,同時也是文化和社會事件。……從莫利斯斯泰恩(Morris Stein,1953,1963)的觀察開始到迪恩西蒙頓(Dean Simonton, 1988, 1990)所展示的廣泛資料都顯示,經濟政治和社會事件對創造性生產的速率存在影響,越來越清楚的一點是,如果想解釋一個新的想法和產品為什麼、甚麼時候、在甚麼地方會出現並被一個文化所接受,我們就必須考慮個體以外的各種變量(Grubar,1988;Harrington,1990)。(契羨米亥,Csikszentmihalyi,1999)(257頁)

……采納一種包括個體運作於其中的環境的觀點。這個環境有兩個突出的方面:一個是文化的,或是符號的方面,在這裏被稱作專業(domain),另一個是社會性方面,在這裏被稱作領域(field)。創造力是一種只有在個體、專業和領域的橫截面上才能被觀察到的過程。(259頁)

專業是創造力的一個必要元素,因為,不可能引入一個變異而不參考一個存在的模式。“新”只對“舊”才有意義。獨創性思考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必須對一個已經存在的客體、規則、表征或符號進行操作。一個人之所以成為木匠、廚師、作曲家、化學師或牧師,是因為木工專業、烹飪學、音樂、化學或宗教專業存在,而且,根據其傳統標準來評估一個人的表現。沒有規則就不會有例外,沒有傳統也就不會有新穎性。當一個人在一個專業上做出改變時,創造力就出現了。(259頁)

但是絕大多數的新穎想法會很快被遺忘,變化要得到采用,這些想法要能被某個有資格決定甚麼應該,甚麼不應該被包括到某專業之中的團體接受。這些看門人在這裏我們稱之為領域(Field)。領域這個術語經常被用於指整個學科。在本文中,我想把這個術語做更狹義的界定,只用它來代表某一專業的社會組織――教師、評論員、刊物編輯、博物館館長、代理商主任、基金會官員等,是他們決定甚麼屬於一個專業,甚麼不屬於一個專業。在物理學領域,很少的幾個領頭的大學教授就足以認定愛因斯坦的想法是有創造性的。數以百萬的人們都接受了這一微小領域的判定,並在不理解它到底在說甚麼的情況下驚嘆愛因斯坦的創造力。據說,美國曼哈頓的現代藝術領域有十萬人,他們決定那些新的繪畫或雕刻值得欣賞、值得購買、值得收藏――因此也決定那些可以加到該專業之中。(259-260頁)

我們所說的創造力總是包括一個符號系統中的一種變化,一種反過來會影響該文化中成員的思想和情感的變化。不能影響我們的思維、情感或行動的變化就不會是創造性的。因此,創造力是以一個社會中的人共享思維與活動方式、相互學習與模仿為前提的。把創造力想象成是包含於謎米(Meme)的一種變化是有益的。謎米是模仿的基本單位,就是道金斯(Dawkins,1976)認為的謎米文化的建築材料。謎米像基因,因為攜帶行為指令。一首歌曲的音符告訴我們怎樣唱;蛋糕的食譜告訴我們要用甚麼配料及烤制多長時間。基因指令是由我們身上的染色體以化學密碼的方式傳遞的,而包含於謎米中的指令則是通過學習來傳遞的。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學習謎米並不做任何改變地復制它們;當一首新歌或一個食譜被發明時,我們就有了創造力。(260-261頁)

在人類歷史上,謎米看上去變化得非常慢。最早的一個謎米是我們祖先創造的石頭工具的形狀。他們使用這些工具來砍、刻、刮和敲擊。這些燧石刀片的形狀在舊石器時代近100萬年裏,大約占人類歷史的199/200,幾乎都沒有變化。直到約5萬年前,在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使用新的工具:具有特殊功能的刀片,以及一些用於制造其他工具的工具。工具的謎米中的第一個變化幾乎用了100萬年才發展起來,然而這第一步一旦開始,一個接一個的新形態就迅速增長。在千萬個世代裏,人們看著握在手中的石頭刀片,一模一樣地進行復制,並將其傳給自己的孩子。工具的謎米包含有它自身復制的指令。但有人發現了加工石頭刀片的更有效方法,於是一個新謎米出現了,開始在人們頭腦中進行自我復制,並生成出後續謎米――也就是以前不存在的新工具,這些與其父代(上一代)工具日益不同。(261頁)

一種燧石刮刀或一把燧石斧子的謎米是技術專業的一部分,它包括人類用於達到控制其物質環境的所有人造物,其他早期專業還包括語言、藝術、音樂、宗教――每一個都包括一組由規則而彼此聯系的謎米。當然,1.5萬年以前的冰川消退以來,謎米及相應的專業增長已達到一種不可預見的程度,從進化的時間來看,即使是提前幾秒鐘的預見都是不可能的。今天,單個技術專業分成了那麼多的亞專業,以至於沒有那個個體能掌握其哪怕一分鐘的片段。(261頁)

創造性天才的獨特品質是很具有吸引力的,我們不能收住對此的好奇心。但是,本章試圖要完成的是要指出,創造力只有在具有文化準則的系統中才能獲得承認,並且它也只有在獲得同事的支持時才能造成新的突破。如果這些結論能被接受,那麼就可以推出,創造力的出現並不只是有多少天才的一個函數,而且也是各種符號系統可理解性如何,以及社會系統對新觀點的反應性如何的一個函數。不是唯一地關註個體,更有意義的做法是關註那些可能或不可能培養天才的社會。歸根究底,是社會不是個人使創造力顯現出來。(276頁)(契羨米亥,系統觀對創造力研究的含義>>,見創造力手冊中文版>>第16章,2005,(美)斯藤博格編,施建農等譯,中國:中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57-276頁)

Views: 5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