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演講所涉及的主要畫家與畫派

多納太羅(Dunatello,1396—1466)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著名雕刻家。據說他是最先實行屍體解剖的藝術家,他精通透視學,所以他的人物雕像在造型上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通常是被認為最接近古希臘雕刻的優秀傳統。其實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刻劃人物精神面貌方面,其寫實手法早已超過了古代雕刻。在紀念碑式的英雄雕像中,他並不追求理想化的美,而是極力刻劃一個使人感到在生活之中可能存在的英雄形象。在藝術上他主張學習古典雕刻的寫實傳統。據說1425年他的雕塑《哈巴庫庫》從工作室移往喬托設計的鐘樓壁龕時,佛羅倫薩市民為出現如此親切感人的形象而激動得沿途歡呼。禿頂的哈巴庫庫被大家親切地稱作「禿子」。他的作品如此真實、如此優美、完善和精良,比前此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更為突出。他還有許多好作品:《聖喬治像》《施洗約翰像》《傭兵隊長格太梅拉塔騎馬像》《抹大拿的聖瑪利亞》《基督碟刑》(浮雕)等。多納太羅的藝術使文藝復興早期的雕刻達到了高潮,又給盛期的雕刻開了端倪。他是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培養了許多後學,諸如西蒂納諾、飛亞索羅、羅斯令諾、佛羅基奧等,都是些很有成就的藝術家。特別是佛羅基奧,不僅和他的老師一樣在雕塑上很有造詣,而且更熱心於藝術教育,偉大的列奧納多·達·芬奇就是他的學生。

  達·芬奇(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傑出代表,佛羅倫薩畫派最重要的畫家兼雕塑家、數學家、力學家、建築師和工程機械師。他是富裕的佛羅倫薩公證人的私生子,母親是一位年輕的農婦,15歲時從名師佛羅基奧學畫、雕塑和珠寶工藝。25歲時開設自己的畫室,創造了《貝努瓦聖母》等一批作品。1482年他的聲名風靡米蘭城,為米蘭改建城堡、製造火炮、設計議會廳、制定城市規劃和建造水渠與旋床。繪畫有《巖間聖母》等。1497年為格拉齊耶修道院食堂繪製著名的壁畫《最後的晚餐》。1500年曾回到佛羅倫薩,1503年繪製了最傑出的《蒙娜麗薩》。隨後再度去米蘭,畫出了《聖安娜與聖母子》《施洗者約翰》《巖間聖母》(第二幅)。1516年受法王法蘭西斯一世的邀請去法國定居,在那裡主要從事手稿的整理,畫有素描自畫像等。達·芬奇一生多才多藝,他不僅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也在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人們將他譽為文藝復興的「三大傑」之一。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與達·芬奇、拉斐爾齊名,世稱文藝復興三傑。他生於佛羅倫薩,門歲從基蘭達約學畫,一年後從多納大羅的學生貝托多學習雕塑,主要靠自學。他的藝術創作在人文主義的支配下,又受到薩伏那羅拉(Savonoroia)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以現實主義的方法和浪漫主義的理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他在藝術上具有堅強的毅力和雄偉的氣魄。中年所作《大衛》雕像,被認為是象徵著為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力量。他還在西斯廷教堂,800平方米的天花板上連續工作4年,獨立完成了《創世紀》巨型天頂壁畫。晚年所作美第奇陵墓雕像,《晨》《暮》《晝》《夜》,則具有冷靜而沈鬱的悲劇性,顯示出人物心情的內在激動與意誌力的矛盾,反映了當時意大利人民失去自由和獨立的精神狀態。重要作品還有壁畫《最後的審判》、雕塑《摩西》及《奴隸》等。建築設計有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和加必多利廣場行政建築群等。米開朗基羅有詩集傳世。

  拉斐爾(Raphael Santi,1483—1520)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繪畫大師,羅馬畫派的主要代表。出身於一個藝術之家,父親是畫師,從小隨父學畫。12歲從師佩魯吉諾,早期就畫下了一大批聖母的作品:《聖母的婚禮》《大公聖母》等。1509年在梵蒂岡為教皇繪製裝飾性壁畫《辯論會》《帕爾納斯山》《智慧、節制、力量》《雅典學院》以及《園丁聖母》等。晚年畫家為埃裡奧多羅廳繪製了《驅逐埃裡奧多羅》《波爾戈火災》等一系列壁畫,同時創作不少優秀肖像和有關聖母的作品:《椅中聖母》《西斯廷聖母》《聖家族》《聖母與幼兒基督和約翰》《卡切利翁像》《喬奴·達拉鞏像》《教皇利奧十世和主教像》《基督變容》等。拉美爾只活了37歲,但他的繪畫卻具有嚴謹完善的構圖,優美和諧的色彩,嫻熟精深的技巧,豐富寬廣的想像。他畫的聖母充滿善良、和藹和智慧,畫面給人親切、寧靜與安謐的氣氛,可以說是一曲人間生活的幸福、歡樂、安寧的理想頌歌。他的藝術對後世影響深遠,所以人們將他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並稱為三大傑出的巨匠。

  馬奈(E.Manet.1832—1883)19世紀法國畫家,印象畫派的倡導人之一。出生於有豐富藝術收藏品的官員之家,少年時曾在海校學習,後入學院派畫家庫退爾畫室學習,並去歐洲各地觀摩寫生。1856年建立自己的畫室,從事創作。1861年以《彈吉它的人》《雙親像》送官方沙龍展出,獲鼓勵獎。1863年馬奈將《草地上的午餐》《穿鬥牛士服的維克托林娜》等三幅作品送交官方沙龍,遭到拒絕,於是只得在「落選者沙龍」中展出。1865年以獨特的色彩處理畫了《奧林匹亞》,引起激烈的爭議。70年代畫家在莫奈等人影響下,常去海港、花園等處作外光寫生,創作了《花園裡的女人》等一批追求光色變化的作品。80年代馬奈不顧病重體衰,創作出《女神咖啡館的酒吧間》等一批傑作。他在繪畫技法的光色表現上,堅持不懈地探索,開闢了廣闊而豐富的境地,對印象派的發展和後世畫家的成長,起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他的主要作品有:《喝苦艾酒的人》《西班牙歌手》《隆桑賽馬》《鬥牛》《露臺》《吹笛的男孩》《槍決馬克西米連》《喝一杯啤酒》《威尼斯大運河》《阿爾讓特依》《鐵路》等。

  塞尚(P.Cezanne,1839—1906)19世紀後期法國畫家,後期印象派的主要代表。公認為是西方現代派繪畫運動的倡導人之一。出生在法國南部的小鎮,父親是當地的銀行家。13歲塞尚在家鄉上學時,結識了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左拉。此後他學法律,又改學美術,但直到1862年才潛心從事繪畫。1874年他以《現代奧林匹亞》一畫參加首屆印象派畫展,1877年又以16幅作品參加第三屆印象派畫展,然而參加其他畫展均遭拒絕,而常處於一種痛苦的絕望中。80年代後,塞尚的繪畫日漸成熟,其風景畫和靜物畫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1886年父親去世,留下大量遺產,從而使他遷入一所大的住宅中隱居,專心作畫,不去理睬世人的奚落和批評家的嘲諷。1890年接受「20人團」的邀請,參加布魯塞爾的畫展。1895年首次舉行大型個人畫展,他的藝術才逐漸為社會所理解。畫家非常勤奮,晚年喜歡畫在森林與河邊的裸體,創作了一系列《浴者》的油畫,這些畫充滿了豪放氣質和象徵性構圖。塞尚對於繪畫的重要貢獻,在於強調色彩與體積的密切關係和主觀的藝術處理,這對於重視光色的印象派,增添了新的發展基礎。他的主要作品有:《穿僧侶服的多米尼叔叔》《黑鐘》《肖凱像》《玩紙牌者》《坐在紅椅上的塞尚夫人》《男浴者》《蘋果和桔子》《盤子與水果》《聖維克多山》《穿紅坎肩的少年》《婦女和咖啡壺》等。

  莫奈(C.Monet,1840—1926)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法國畫家,印象派的主要代表。少年愛好漫畫和風景畫,1863年人格萊爾畫室學習,隨後與西斯萊、巴齊依一道去楓丹白露森林寫生,以《翁弗勒的塞納河口》送沙龍展出,受到好評。70年代初,他常去巴黎蓋爾波瓦咖啡館,與以馬奈為首的新藝術家群體聚會,並有作品參加多次新藝術家群體的畫展。普法戰爭爆發,窮困的畫家們紛紛離開法國,莫奈也到了英國、荷蘭等地。1871年畫家回到巴黎,在郊區阿爾讓住下,畫了《日出·印象》《卡普辛大街》等一批傑作。從80年代起,畫家開始自己辦畫展,逐漸與印象派畫家們分道揚鑣,他在巴黎和紐約的大型畫展,受到廣大觀眾和評論界的讚賞。90年代他偏向於組畫的描繪,完成了著名的《乾草堆》《白楊》《盧昂教堂》《倫敦風光》《睡蓮》等組畫,光色的表現已達到淋漓盡致、精妙絕倫的程度。晚年,他創作了巨幅的、環形的裝飾油畫《睡蓮》,可以說是他一生對光與色表現的總結。他是印象畫派色彩理論最積極、最徹底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對於印象派的發展和新印象派的興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莫奈的主要作品有:《青蛙塘》《阿爾讓特大橋》《阿爾讓特遊艇》《聖拉查爾火車站》《打陽傘的女人》《穿綠衣的女士》《花園裡的女人》《睡蓮池塘》等。

  高更(P.Gauguin,1848—1903)19世紀後半期法國畫家,後期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出生於巴黎知識分子家庭,1859年進神學備修學院,1865年被雇為船員,去過裏約熱內盧。1871年在證券交易所任職員,生活安穩,業餘作畫,並結識了畢沙羅,得到這位啟蒙老師的指導。1883年辭去交易所工作專門從事繪畫,走上一條艱辛之路。1884年全家遷居盧昂,之後赴丹麥,由於生活窮困離開家人去英國、巴拿馬、馬提尼克島。1888年回到法國,身無分文,寄居畫家修費涅克家,隨後又應凡高的邀請去阿爾,結果兩人鬧得不歡而散。1891年6月高更抵塔希提島,與土著姑娘成婚。1893年返回法國一段時間,受爪哇女人的騙後,厭惡自己的巴黎生活,1895年重返塔希提島,1898年在創作重要作品《我們來自何方?我們是何物?我們向何方?》後,曾萌念自殺而未死去。1899年創作了代表作《兩個塔希提婦女》。1901年迂多米尼加島,次年因病逝世。他在塔希提島的這段生活是畫家創作最重要、最成熟的黃金時期,產生了許多傑出的油畫,也撰寫了《諾阿,諾阿》一書。高更的主要作品有:《雅各與天使搏鬥》《黃色基督》《美麗的恩琪拉》《塔希提少女》《遊魂》《阿門!瑪麗亞》《白馬》《敬神節》《威魯馬蒂》等。

  凡高(V Van Gogh,1853—1890)19世紀後期荷蘭畫家,後期印象主義的主要代表。出生於荷蘭一個牧師之家。1869年進入古皮爾藝術公司海牙分店當店員,1875年去巴黎,後因解雇而經過短期學習後,1878年赴礦區作臨時傳教士。半年後,由於工作過於熱情而被教會去職,貧困與失望促使凡高下決心做畫家。從1880年起,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邊學習邊創作。曾在埃頓、海牙、德倫特、紐南、安特衛普等地工作過。1886年去巴黎,在科爾芒工作室習畫數月,結識了西涅克、高更、畢加索、修拉、貝爾納等印象派畫家,深受其影響,但是厭倦巴黎的生活,嚮往陽光與明媚。1886年赴法國南部的阿爾,在這裡他如癡如狂地畫了許多著名的畫。10月高更應邀而來,12月底凡高精神失常,割下一隻耳朵,使高更逃走。1889年畫家住進醫院,隨後轉進聖雷米精神院,繼續不停地畫風景。1890年5月曾出院,在加歇醫生家療養,7月去巴黎探望弟弟一家,回奧弗後舊病復發,後奔入田野,開槍自殺。凡高的畫色彩強烈飽和,筆觸旋轉跳動。色彩與筆觸中含有象徵性和暗示性,給人以鮮明的視覺觸感和奇特的心理感受。他的主要作品有:《食上豆者》《唐居伊老爹》《聖馬利的漁船》《夾竹桃》《向日葵》《郵遞員羅倫》《有柏樹的小麥地》《奧維爾教堂》《星夜》《播種者》《鳶尾花》《夜間咖啡館》《阿爾的凡高臥室》《奧弗附近的平原》《麥田上的鴉群》等。

  畢加索(P.Picasso,1881—1973)20世紀西班牙裔法國籍畫家,西方現代美術中最富有創造性和影響力的大師,法國立體主義畫派的創始人。他出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父親是一個工藝學校的美術教師,畢加索從小跟父親學畫,隨後入巴塞羅那美術學校和馬德裏皇家美術學院深造,然而學院的課程使他厭倦。1900年去巴黎,受到印象畫派的熏陶,回西班牙後,用藍色調回了大批貧困潦倒的人們,至1904年這段時間,被人們稱為「藍色時期」。1904年至1906年畫家定居巴黎,開始以粉紅色為主調,描繪馬戲團演員們的生活,同時也參人野獸派群體的活動,此間稱為「玫瑰色時期」。1906年至1907年間,畫家受非洲黑人藝術和塞尚畫風的影響,開始了對繪畫形式結構的探索,畫出了一些形式全新的油畫,這就是立體主義時期。這期間不少青年畫家常聚集畢加索畫室,共同探討藝術問題,形成了「巴拉——拉瓦」集團,也就是立體主義畫派的開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畢加索創作了大批立體主義的作品,直到1916年隨俄國芭蕾舞團巡迴演出。20年代,畫家綜合了立體主義探索成果,加上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影響,轉向新古典主義畫風,同時也致力於雕塑和插圖。1937年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他創作了舉世聞名的《格爾尼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留守巴黎閉門畫畫。1944年加入共產黨,1949年為世界和平大會畫了著名的《和平鴿》。50年代在世界各地舉行大型回顧畫展,並開始從事陶藝,同時畫了一批重新解釋古代名畫的作品。60年代畫家創作精力依然旺盛,畫了《畫家與模特兒》組畫,以及版畫數百幅。1973年4月8日逝世於法國的穆甘。他的一生創作頗豐,僅自存的遺作有油畫1800件,版畫30000件,素描7000幅,手稿100冊,這只是他全部創作的一部分。他的重要作品有:《被遺棄的人》《彈吉它的老人》《人生》《雜耍之家》《站在球上的少女》《拿扇子的女人》《亞威農少女》《森林裸婦》《卡恩韋勒爾像》《靜物與籐椅》《小醜》《三個音樂家》《沈睡的農民》《鏡前少女》《哭泣的女人》《格爾尼卡》《宮娥》《掠奪薩賓婦人》《朝鮮的屠殺》《戰爭》《和平》《佛朗哥的幻夢與謊言》等。

  印象畫派 19世紀下半葉產生於法國,而後波及歐美的一個重要的現代畫派。19世紀60年代,畫家馬奈以新的色彩觀念畫出了《草地上的午餐》和《奧林匹亞》兩畫,遭到攻擊與誹謗,然而他的新觀念卻使許多青年畫家佩服,於是一群年輕畫家聚集在他身邊,這便是印象畫派起始的前提。1874年,這群年青畫家在巴黎舉辦了第一次展覽,莫奈的《日出·印象》遭到譏笑,評論家戲謔為「印象主義」,哪知印象畫派之名反而使他們揚名世界。他們前後共舉辦了八次畫展,產生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新繪畫。他們主張繪畫應表現現實中瞬息萬變的色與光,反對描繪故事與情節,而力圖捕取陽光照射在物體上的霎時的冷暖變化,從而在技法上引起一系列革新:補色的對比、顏色的厚塗與並置、筆法的精煉與簡略等。所以印象派的畫大多生動、明快,有一種光色顫動之感。主要的畫家有:馬奈、莫奈、畢沙羅、西斯萊、德加、雷諾阿、巴齊依、莫裡索、勞特累克以及後來成為新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修拉、西涅克、凡高、高更和塞尚。

  範寬(約940-1030年左右)宋代畫家,與董源、李成並稱北宋三大家。字中立,華原人。以其性寬,故又名範黨。範寬山水畫初學李成,後師荊浩,他在借鑒前人藝術成就的同時,力求創新。於是捨其舊習,蔔居於終南、太華山中,觀察雲煙慘淡、風月陰霽難狀之景,默與神遇。由於範寬的山水是師造化而來,因此面對範寬畫跡,就如飽覽「回溪斷崖,崖岫巉絕,峰巒秀起,雲煙變滅暗靄之間,千態萬狀。」作者的山水畫技法很有特點,畫樹像鷹爪,松葉如鑽針,石頭形如鬼臉,皴法則多用淡墨和很靈活的圓筆、側鋒,與雲層相似,故稱「亂雲皴」。

  馬遠 宋代畫家。字遙父,號鐵山。生卒年代不詳。原籍山西永濟,南渡後居錢塘,為光宗、寧宗兩朝的畫院待詔。其曾祖馬貢至其子馬麟,皆為畫院畫家,故有「一門五代皆畫手」之稱。馬遠生長在這樣一個藝術世系的家庭中,從小就受到繪畫藝術的陶冶。馬遠的畫風師李唐,下筆嚴整,用焦墨作樹石,枝葉夾筆,石皆方硬。馬遠山水突破前人成法,使五代至北宋所流行的細潤妍巧的筆調,一變而為大筆粗皴,具有鮮明的個性。在構圖上,馬遠將傳統的鳥瞰式,轉為平視或遠視取景,遠景清淡,近景濃重,加強了主題的集中性,並顯出無限廣闊的空間。同時馬遠常常取邊角之景,雖寥寥一角,但意味深長,因此人稱「馬一角」。在取材上,馬遠的山水畫,大多表現江南的景色,董其昌曾指出:「馬遠、夏圭寫錢塘山。」可見馬遠的山水,多是就近取材。馬遠的畫風,在他同時代已有極大的影響。馬遠、夏圭的畫風還遠及東洋,為日本畫壇所尊重。現存馬遠的作品有《踏歌圖》《寒江獨釣》《松澗清香》等。

  倪雲林(1301—1374)元代畫家,名瓚,字元鎮,號荊蠻民、幻霞子等,還題有懶瓚、東海瓚、奚元朗等。江蘇無錫人。家富厚,自建園林,築「清悶悶」,書畫文物皆藏於閣中。在30歲之前,過著讀書作畫的安逸生活。晚年賣去家廬田產,隱居太湖。元末農民起義後,倪瓚棄家遁跡,「扁舟箬笠、往來湖柳間」。倪瓚生活於太湖和松江附近的江南水鄉,這些地方,是他畫題的主要內容。畫法繼承了董源的傳統,又摻雜各家之法。董其昌說:「雲林畫法,大都樹木似營丘,山石宗關同,皴似北苑,而各有變局」。他的佈局,往往近景是平坡,上有竹樹,其間有茅屋或是幽亭,中景是一片平靜的水,遠景是坡岸,其上或有起伏的山巒,章法極簡。流傳作品有《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紫芝山房圖》等。

  揚州八怪 清代乾隆年間,活動於江蘇揚州的一批頗有創新意識和獨特風格的畫家之總稱。「八怪」按揚州話是奇奇怪怪的意思,並非確指只有八位畫家。據各類畫史和書籍記載,其說法也不盡一致和相同。有指金農(字冬心)、黃慎(號癭瓢)、李囗(字復堂)、高翔(字西園)、高鳳翰(字南阜)、鄭燮(號板橋)、閔貞(字正齋)、李方膺(字晴江)、羅聘(字兩峰);也有將華囗(號新羅山人)、陳撰(字囗山)、邊壽民(字漸僧)等也列入「八怪」之列。總之生活在揚州的這十幾位畫家,由於其藝術主張、生活態度、繪畫風格、審美情趣都有不少共同之處,對當時的世態炎涼有所感慨,對社會弊端有所痛恨,對朝廷腐敗有所憤懣,但又無力去改變它,於是只好借助筆墨丹青去發洩胸中的憤世忌俗之氣。他們大多以花鳥魚蟲為題,也兼畫人物與山水。如鄭燮多畫蘭竹,金農多畫梅花,李囗喜畫松石花卉,邊壽民主攻蘆雁,黃慎雖畫花鳥,也畫人物。他們都師學徐渭、朱耷、原濟、陳道復一路,反對因循守舊,不拘前人陳規,強調革新破格,強調真情實感,因此開創了一代繪畫之新風。這與當時畫壇上所崇尚的摹古風習相悻逆,故被人們指責為「八怪」。

  齊白石(1863-1957)現代中國書畫大師、篆刻大師。原名純芝,小名阿芝,字謂清,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早年做過木工,後結交當地文人,學習繪畫、詩文、篆刻、書法,靠為人寫照、賣畫、刻印為生。中年出遊大江南北,57歲後定居北京,以賣畫、刻印為生。他60歲後,畫風遽變,取法於徐渭、朱耷、石濤、李囗及吳昌碩諸家,但又突破前人的窠臼,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格。他重視創造,融合了傳統寫意畫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法,擅長畫花鳥、草蟲,也善於畫山水、人物,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樸,色彩鮮明強烈;並善於把闊筆寫意花卉與微毫畢現的草蟲巧妙地結合於一體。論畫有「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見解。篆刻初學浙派,後取法漢代鑿印,佈局奇肆樸茂,單刀直下,勁辣有力。詩文樸實,充滿生活氣息。50年代仍勤奮不息,於1956年獲得國際和平獎金。他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主要代表作品有:《蝦》《螃蟹》《蛙聲十裏出山泉》《燈娥圖》《櫻桃》《菊花鴿子》《祖國萬歲》《白菜辣椒》等。

  傅抱石(1904—1965)當代中國畫家、美術理論家、教育家。江西新餘人。青年時酷愛繪畫、書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鴻資助留學日本,攻東方美術史學,肄業於東京帝國美術學校。回國後執教於中央大學藝術系。建國後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擅畫山水、人物,崇尚革新,有所建樹。長期體察真山真水,註重意境、章法的表現。線條縱逸挺秀,設色沈毅瑰麗,善於把水、墨、色融合一體,達到生趣盎然的藝術效果。人物畫筆簡意遠,瀟灑人神。理論著作有:《中國繪畫理論》《中國山水人物畫技法》《中國繪畫之研究》《中國美術年表》等。他的主要繪畫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嬌》(與關山月合作)《瀟瀟暮雨》《蘭亭圖》《九歌圖——湘夫人》《西風吹下紅雨來》《唐人詩意》《江南春》《細待把江山圖畫》等。

Views: 17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