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京”之趣
自古以來,“京”字往往被作為都城名稱,常常與“東西南北中”之地理方位名詞相聯系。翻閱中國歷史,以“京”字稱都城的共有近50地次,而且前面都綴以方位詞,即東即西,或南或北,當然還有中。
在中華大地上,有文字記載的北京有11地次。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朝代、不同地方,先後在陜西靖邊、山西大同、山西太原、河北大名、內蒙古巴林、北京大興、河南開封、河南洛陽、江蘇鎮江等地出現和存在過11個北京城。許多人可能沒有想到,最早稱為北京的地方位於今陜西靖邊縣北城子——這裏在十六國時期稱為統萬城,大夏昌武元年(公元418年),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都於此,稱為北京。在歷史上的11個北京中,最北邊的北京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的波羅城——金代初期建都於此,稱為上京臨潢府;天眷元年(1138年),改稱北京。歷史上最南邊的北京位於今江蘇省鎮江市境內——東漢時稱此地為京都、京口;南朝宋時,以宋武帝劉裕出生於此(在中國歷史上,不管哪個王朝都十分重視皇帝的出生地),加之此地位於南朝疆域的北部,故稱為北京。歷史上稱北京最多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了,共計3次——第一次在金貞元元年(1153年),為加強對華北地區的統治,女真統治者將都城由東北遷至中都大興府之北,並改稱北京,據考證,此處位於今北京市西南隅。第二次在明永樂元年(1403年),成祖將做燕王時的王都北平府建為北京,改府名為順天府,即今北京市舊城南;永樂十九年(1421年),又改北京為京師。第三次在明洪熙元年(1425年),正式改京師為北京。1913年,民國政府曾一度改北平市為北京市,但此時都城為南京,因而北京這次似不宜列入歷史上的11地次之中。
南京作為都城,在中國歷史上先後於四川成都、遼寧遼陽、北京西南部、河南商丘、河南開封等地出現和存在過10地次,也就是說,歷史上曾有過10個南京。第一個稱都城為南京的是四川成都——唐天寶年間,安祿山作亂,玄宗避難於蜀郡(今成都市);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收復兩京之後,還都長安,考慮到蜀郡在兩京尚未收復之際曾為玄宗的行宮駐地,於是改蜀郡為成都府,建號南京,所以成都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南京的地方。在歷史上的10個南京中,位置最南的也當屬成都市,而最北的南京位於今遼寧省遼陽市——契丹神冊四年(公元919年),修葺遼陽故城建東平郡;天顯三年(公元928年),遷東丹國都於此,升為南京。很有意思的是,今天的北京市在歷史上也曾兩次稱南京——第一次在遼會同元年(公元938年),改幽雲十六州中的幽州(今北京市)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即今北京市西南隅。第二次是金天輔七年(1123年),以遼的舊地南京(燕京)六州歸宋,遂以平州為南京,也位於今北京城區西南隅。
歷史上稱西京的有11地次,先後為陜西西安、河南洛陽、陜西鳳翔、吉林臨江、雲南大理、山西太原、山西大同等地。其中稱西京次數最多的當屬長安,即今西安市,共計5次。隋煬帝時以洛陽為東京,以長安為西京。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稱長安為西京。五代唐時以京兆府為西京。明末李自成也以原西安府為西京。首先稱長安為西京的是西漢王朝——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在最終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後,建長安為都城,稱西京。歷史上地理位置最西的西京位於今陜西鳳翔縣境內——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收復兩京後,還都長安,因鳳翔為中興駐蹕之所,故改鳳翔郡為鳳翔府,建號西京。最靠東部的西京位於今吉林省臨江市境內——唐渤海國時期,以鴨綠府為西京,即今之臨江市。位置最北的西京應是西漢時的長安,即今西安市,最南端的西京,當然屬南詔國都太和城了,即今大理市。
歷史上稱東京的有9地次,先後為河南洛陽、吉林琿春、雲南昆明、河北大名、河南開封、遼寧遼陽等地。最早稱東京的是河南省洛陽市——東漢光武帝劉秀於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建都洛陽,因地處西漢故都長安之東,故稱為東京。應該說,洛陽稱東京的次數最多,共計5次——除東漢外,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亦以洛陽為東京。隋煬帝即位後,稱洛陽為東京。唐朝時曾兩度稱洛陽為東京,一次是顯慶二年(公元657年)以洛陽為東都,稱東京;一次是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東都為東京。從地理位置上講,最西的東京是洛陽。最東也是最北的東京位於今吉林琿春市——這裏在唐代為渤海國的龍泉府,亦稱東京。歷史上最南的東京位於今雲南昆明境內,即南詔王尋閣勸時以善闡為東京。
歷史上稱中京的都城有5地次,先後為河南洛陽、陜西西安、吉林北宋東京繁榮景象(《清明上河圖》局部)敦化、內蒙古寧城,其中有兩次都在今河南洛陽市境內——第一次是東晉、南朝時,偏安南方的漢族政權遙稱西晉故都洛陽為中京,這個叫法一直沿用到初唐時期。第二次是金代末期,迫於蒙古勢力的侵擾,金的統治者於興定元年(1217年)將都城由中都(今北京市)遷至南京(今開封市),並改河南府(今洛陽市)為金昌府,建號中京。最北、最東的中京位於今吉林省敦化市敖東城——此地在唐代為渤海國的顯德府,以其地處渤海國的中部,又稱中京;亦說即今吉林和龍市。最西、最南邊的中京為陜西省西安市——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稱鳳翔為西京,故改稱長安為中京。
十七、食鹽與地名
食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食鹽的種類與地名也緊密相連,甚至可以說有多少個食鹽品種就有多少個相關的地名。
每種食鹽都有與其對應的政區地名。河北鹽山縣,以境內有鹽山而得名,巖鹽是食用鹽的一種,它產自礦山(鹽山),因而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在此設鹽山縣。寧夏鹽池縣、運城鹽湖區,都因境內多鹽池,盛產池鹽而聞名於世。江蘇鹽城市、深圳鹽田區都有濱海的鹽場(有的地方稱鹽田),出產豐富而高質量的海鹽,特別是鹽城古時“遍地皆鹽場,環城為鹽河”,故名;深圳鹽田區,古時不僅產鹽,而且是鹽的海運集散港之一。四川鹽邊縣、鹽源縣,雲南鹽津縣,古時候都是井鹽的主產區,曾給當地及鄰近地區人民提供了大量上好食鹽,其地名也因產井鹽而生。
香港的沙田區,也是以產海鹽而得名的。古時候,這裏也是鹽場,有很多鹽田,由於廣東人稱鹽場、鹽田為沙田,所以香港的沙田其實就是鹽田之意。
井鹽,也有黑鹽井、白鹽井、自流井鹽之分。涼山鹽源縣的井鹽產自黑鹽井,《元和郡縣圖誌》載:“鹽井,在縣城中。今按取鹽先積柴燒之,以土灑水,即成黑鹽。”黑鹽因含有其他礦物質而呈黑色。自貢市以境內自流鹽井、貢鹽井得名。史誌載:“自流古井,在今富義廠榮溪水濱,相傳井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鏨鑿所成。”自貢市貢井區,以境內貢井得名,貢井產的是潔白鹽,質純味美,因而古時稱此為白井鹽或公井鹽,而此鹽多為朝廷貢品,故改公井為貢井。《輿地紀勝》載:周武帝於此置公井鎮,隋因之,唐武德元年於鎮置公井縣。明嘉靖年間,公井正式更名為貢井。
四川鹽亭縣,南朝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為潺亭縣,西魏恭帝六年(公元559年)始為鹽亭縣。史誌關於“鹽亭”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曰“以近鹽井,因名”;二曰“以地多鹽井,據鹽亭而創縣也”;三曰“鹽亭縣,鹽亭井故名”。三者的共同點是以境內有鹽井而得名,其中兩者的共同點是境內鹽井加鹽亭而得名。漢代稱為朝廷制鹽的居民為亭戶,五代以後稱呼比較多,有鹽戶、亭戶、畦戶、竈戶、鍋戶、井戶、鐺戶等。宋以後,淮南、河北、兩浙等地還稱鹽田、鹽場為亭場。在這裏,亭可以理解為鹽,是對鹽戶的一種特殊稱呼,表示他們專事制鹽差徭,可免除其他雜役。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