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地名趣談》(歷史篇)

五、皇帝親賜地名

歷史上,皇帝親自賜名的郡縣不在少數,直至當今仍有一些政區地名是當年皇帝所賜,應算文化遺產。皇帝為什麼要賜地名,賜地名有什麼講究,有什麼程序,為什麼有些賜名歷經幾百年、上千年久用不疲,這確實都是些很有意思的問題。

帝王賜地名,各朝各代都有,因皇帝興趣而多少不一。從史料上看,皇帝主動賜的地名不多,而經大臣、地方官員上奏請賜的較多。那麼,皇帝賜地名有無背景,有無緣由,有無精彩的故事,我相信總是有的,不妨舉幾個例子。

為寵姬賜地名

漢高祖劉邦為漢王時,從漢中洋川得戚夫人,帶至長安,甚為寵愛。戚夫人系南方女子,到長安後不服水土,“思慕本鄉,追求洋川米”。為討戚夫人歡心,劉邦專門設立驛站,運送洋川米入宮供其享用。同時,劉邦將戚夫人誕生地由鄉提升為縣,賜名祥川,“用表夫人載誕之休(美的意思)祥也”。

給發跡之地賜名

這種現象在封建社會較為普遍,如湖北鐘祥市,明朝時曾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發跡之地,因而嘉靖皇帝為其賜名鐘祥,取“祥瑞鐘聚”之意,以示“鐘祥孕秀”之意。廣東肇慶市原名端州,宋朝時為宋徽宗即位前的封地,徽宗即位後以端州為自己的發跡之地,賜名肇慶,並由州升為府,寓“開始帶來吉慶”之意。

因獲喜報賜地名

漢武帝東巡途經山西境內時,欣聞平越大捷,興奮不已,即賜此地為聞喜縣。到河南汲縣新中鄉時,又喜聞南越叛亂平息,前線送來叛首呂嘉的首級,感慨之情油然而生,遂賜名獲嘉縣。安徽懷寧縣原名皖縣,東晉於“永嘉之亂”後,晉安帝司馬德宗於此立身,故取“懷寧茲土”之意賜名懷寧。南宋時期,武岡一帶因楊再興父子叛亂,朝廷派兵掃蕩以平息,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賜名新寧(今湖南省新寧市),取“新得安寧”之意。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滿懷必勝信心率兵南下“靖難”,“由此濟渡滄州,因賜名曰天津”,此為天津得名之始。

以母康復而賜名

據傳說,三國吳孫權之母患病,多方治療不愈,於是到“烏傷上浦”(今浙江永康縣)神廟進香,祈求“上天保佑,永葆安康”,返回不久,果然痊愈,孫權喜出望外,遂賜此地為永康縣。為嘉獎投誠者賜地名南朝梁天監三年(公元504年),當地首領祭豐帶著自己管轄的東城從北魏歸順南梁,梁武帝非常高興,給予嘉獎,賜名定遠。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楊晟臻帶著誠州來歸降,宋徽宗甚悅,即“賜誠州名曰靖州”,取遠人安靖之意。

因獲瑞石而賜名

隋文帝北巡時,“以傍汾水開道”,獲得一塊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愛不釋手,“遂於谷口置縣,因名靈石”,縣以石名(今山西靈石縣),聞名天下。“靈者,神奇珍寶也”,預示好運。

對原名不滿意而賜新名

清雍正九年(1731年),鄂爾泰奏請烏蒙地名不祥,具有“烏暗”、“蒙蔽”之意,建議改掉,雍正帝再三斟酌後表示同意,賜名昭通(今雲南昭通市),取“昭明宣通”之意。

對大自然表示謙敬而賜名

據《湘州記》載,秦始皇南巡到湖南,非常想渡過湘江到衡山上遊玩觀賞一番,可惜天公不作美,“遇風浪溺敗”,不得不“至此而免”,但為表示自己對大自然的敬畏,特賜名君山(今嶽陽君山區)。以期盼“海定波寧”而賜地名浙江寧波之名的由來頗具傳奇色彩,據《雙槐歲鈔》記載,明初此處為明州,當地有位著名詩人單仲友在朝廷做官,上書朱元璋,說自己家鄉地處明州,與國號相同,建議改掉明州之名,朱元璋認為他言之有理,還詢問了一些當地山川地理方面的具體情況,單仲友說舟山之下有座狀元橋,童謠說:“狀元出定海,此最為異”,朱元璋聽了後說:“海定則波寧,是宜改為寧波。”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