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枋《吃的藝術》煎炒烹炸烙烤熬

日前一個朋友說:“拜讀了你《吃的藝術》,你寫得真好,真是既可讀,又可吃。”我趕緊謙虛地說:“哪裏,哪裏。”

我倆這番話,若加深思,著實可笑。她的意思當然是贊美我寫的文章是既可讀,各種烹調方法做出來的菜,又可以吃。而她的那種省略句法,變成她能吃書了。我的“哪裏,哪裏”,當然是客氣地表示:“不如你說的那樣好。”但是也可以解釋作:“沒這麼一回事,書豈可吃。”

她很認真地說:“你不要客氣嘛,我說的是真的。可是,裏面有很多我不認識的字,比如煸、烚……而且,也不知道那究竟是一種什麼做法。”

聽了她的話,我立刻想到,做菜的方法有很多專用術語,而且各省不同。有相當烹飪技術的人,望字思義,可以一目了然,譬如廣東人寫的叉燒包的做法,執包一詞,就是說包包子,而不是拿包子。可是平常不大拿鏟子和菜刀的人,真的會明明識得此字,卻就是不知道那是怎樣的制作方法。

我們由淺入深地來談吧。

煮:用水煮物。一般的煮飯、煮菜,其實飯是燜的,菜是炒的,只有煮雞蛋、煮紅薯、煮苞谷那才真是煮。

蒸:以水蒸氣使食物熟透。如蒸包子、饅頭。粉蒸肉實在該叫做蒸米粉裹肉。

炒:起油鍋,蔬菜、肉類入鍋後翻炒,速熟,都叫炒。

且以雞蛋為例。整個的蛋在水中加熱而熟,是白煮蛋;打散加水在籠中蒸熟是蒸蛋羹;打散,鍋中加油,油熱——這就是起油鍋,倒下翻炒,是炒蛋;蛋倒入鍋內,略減火力,不即翻炒,俟蛋一面已凝,小心翻面,使成為一個圓圓的大蛋餅,外黃內嫩,北平話曰攤黃菜;鍋中用少量油,熱後將蛋整個倒入,是煎荷包蛋。

煎:鍋中用少量油,把食物弄熟。如煎荷包蛋、煎魚、煎牛肉餅。

炸:鍋中用大量油,食物泡在油中而熟。如炸油條、炸甜不辣、炸花生米。

烹:介於煎炒之間,有時是指加了調味料而定。如炒綠豆芽,當在熟與未熟之際,倒上點醋,就叫做烹銀芽。

烙:間接火力,使食物熟。此字字典中音“洛”,但北平人口中說是“牢”的第四聲,如烙餅、烙合子。用於面食者多,用於菜者少。

烤:以火直接加熱使食物熟者。如烤肉、烤面包。

燒:以字義講,是物品直接在火焰中燃燒;但在烹飪方面,以火力久煮湯汁收濃者都叫做燒,如紅燒肉、紅燒魚。

煸:讀它的一邊就對,和煎十分近似。大半煎用於整塊的東西,而煸是用在對絲、片、末等切碎之物。鍋中油不多,將食物盡量翻動,使之幹熱。這多半是炒的前一段步驟,如幹煸牛肉絲,就是將牛肉在少量的油中翻炒到肉近酥幹,再配入芹菜等略炒,即成。幹煸四季豆亦如此。

熬:近似煮。如熬白菜、熬冬瓜,即是將肉菜等先行炒一下,加適量水,煮成有滋味,帶湯水的成品。韓國的石頭火鍋,實在是我們的大鍋熬雜燴。

燴:近似熬,比熬的湯量少,或加太白粉調汁,使濃稠。

烚:北方人口中無此字,廣東人當作“煮物略煮”用,也就是鍋中水滾,把物品倒在水中一燙就撈出。大半是涼拌菜的前一步。如拌芹菜、拌菠菜,菜非全生,也非爛熟,而是在水中“烚”過的。此字字典中意義是“烈火燒金”,和烹飪無關。

焗:實在是在烤箱中烘燜之意,但中國廚中無烤箱,而有此字。如廣東鹽焗雞、河南鐵鍋蛋,都是這種做法。

爆:烈火熱鍋少量油,食物落鍋,略翻即熟,如北平的爆羊肉、爆三樣,但字典意義是“油氽”,和事實不同。

尚有:燜、燔、煲、煨、焙、烘、熏等較冷僻少用的方法,等哪年哪月有興致時再來研究吧。

Views: 1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