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電影(四之四):視覺表述的選擇

文學作品之所以令人回味無窮,在於每個讀者的想像力不同,各人對於同一部作品的感觸和體驗因此也呈現出千百種不同的面貌,甚至隨著年歲增長而有巨大的轉變。相較之下,電影的想像力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只能有一次,且多少以導演的決定為重心,觀眾在欣賞電影時接受了此一既定版本,對於主要情節和角色的視覺印象就從此定型了。

正因為如此,導演們在改編文學作品成電影時,如果不是胸有成竹,確定自己可以進行完美的視覺表述,以使觀眾在欣賞電影時能夠獲得和閱讀原著作品相等、甚至更為深刻的樂趣,只怕也不敢輕易下手吧。演員們也面臨同樣的挑戰:一旦定了型,儘管可以建立家喻戶曉的名號,想要改變風格卻是很難的。能夠飾演印第安納‧瓊斯 (Indiana Jones) 的演員彷彿只有哈里遜‧福特 (Harrison Ford) 一人而已,除了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以外,想來其他的演員也無法成功地展現出漢尼拔‧雷克特 (Hannibal Lecter) 的那種令人毛骨悚然的魅力。這幾乎可以說是對於演員的一種詛咒:他們的演技越傳神成功,對於自己未來事業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

話題扯遠了。其實電影如果改編得好,對於文學作品的增色是絕對不容否認的,例如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多年以來一直抱怨史丹利‧庫布力克 (Stanley Kubrick) 把「鬼店」(The Shining) 這部作品給拍壞了,殊不知金的原著小說在某些篇章的處理方面實在是有些生硬冗長,讀者如果僥倖沒有睡著的話,就非得生吞活剝才能下嚥。相較之下,庫布力克運用各種靜止畫面和急速剪接來逼出螢幕上和觀眾心中的恐怖氣氛,剪除原著小說中的許多雜蕪枝蔓,只把電影的重心集中在男主角發狂的過程和之後對於妻子和兒子的追殺,雖然也增加了幾個額外的情節,卻能夠有力地把原著小說的精神表現出來。

又例如J.K. 羅琳 (J.K. Rowling) 的「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由於是整個系列的首作,在改編成電影的時候非得別出心裁不可,除了各個角色的造型要能夠讓人一見難忘而流傳久遠,連多種佈景道具的設計都得花上好一番功夫。電影中最能展現原著小說特色的畫面,莫過於霍格華茲城堡的裡裡外外,還有那驚險刺激的魁地奇球賽 (Quidditch),哈利擔任搜捕手 (seeker) 而在空中飛速衝刺、閃躲、翻滾,給予觀眾的視覺刺激,絕對是原著小說中的文字所比不上的。

至於 J.R.R. 托爾金 (J.R.R. Tolkien) 的「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首部「魔戒現身」(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的改編成電影,真可以說是視覺表述藝術的極致。無論是哈比人、巫師、精靈、矮人、戒靈(黑騎士)、強獸人、各種怪物、還是眾多的人類,其文化特色均透過詳實的服飾、武器和建築背景予以呈現,其間穿插雄奇偉峻的山河地勢,令人忍不住驚噫讚嘆,對於原著小說厚重紮實的文字敘述也能夠有進一步的了解。導演彼得‧傑克森 (Peter Jackson) 同樣濃縮了相當篇幅的情節,因此能把戲劇張力擴展到極致,原著小說讀來有如歷史,改編成電影之後卻成為大眾化的史詩。

文學和電影之間共存相生的關係,是永遠也解說不完的。當代的讀者和觀眾何其幸運,能夠有眾多的文字和影像文本互相參照比較,在心靈和視覺上都擁有無數盡情享受的機會。如果你心目中也有幾部從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令你回味再三,愛不釋手,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好故事多多益善,優秀的文學和電影作品更足以陶冶人性。(收藏自 陽光下的聲音 http://blog.ylib.com/sunflower/Archives/2010/03/31/14902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