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玉《細味:食物的往事追憶》小學時代的早餐——豬油撈飯

去年的冬天,白先勇先生在香港嶺南大學講他的小說創作。會後由校方的中文系宴請到元朗的大榮華飯店用膳,歐梵和我也是陪客。那天晚飯吃了些什麽菜式,現在都記不起來了,只有其中一道壓軸菜——豬油撈飯,卻是印象深刻。

豬油撈飯是我童年時代經常吃得著的食物。念小學的時代,我家境並不富裕,日常三餐都吃得簡單——祖孫三人每頓飯只吃兩碟子菜,早餐更是寒磣。那時候一般人都不太註重早餐,隨便吃些什麽便算。在嚴寒的冬日早晨,哥哥和我被外婆從溫暖的被窩裏揪出來,不情不願地胡亂洗臉漱口後,外婆已經給我倆盛了兩碗熱呼呼的米飯來,另有一碗乳白色凍結了的豬油。我們各自把一大湯匙的豬油放進仍在冒煙的米飯裏,輕輕攪動數下,塊狀的豬油即融化在碗裏,油光亮亮的,再加入一湯匙醬油,那碗飯看起來如外婆那一頭塗了茶花籽油的烏亮頭發,十分好看。有時外婆給我切上一小把蔥花,撒在飯面上,更是色香味俱全。飯後通常再添上一杯甜豆漿,那種舒坦的感覺,簡直可以令人升天做神仙去了。原來賴在床上的慵懶都在吃過這碗豬油撈飯後而倦意全失。很多個寒冷的早晨,都是因為想著要吃這碗飯而撐著起來上學。

小時候,我很愛看著外婆制作豬油。豬油價格便宜,有時甚至不用花錢買,肉販賣剩了就幹脆送給外婆。豬油者,豬身上的純脂肪,多成網狀,即所謂的豬網油,此部位的油特別甘香油滑,以前酒樓的廚師都指定用豬油來烹調菜式。放入鍋之前必須用清水把它洗幹凈,撐開的網狀脂肪令我聯想起做棉被的棉紗,條條棉線縱橫交錯連成網狀,也是純白色的,仿佛織成一個接一個白色的夢。外婆把它切成塊狀,我那白色的夢也跟著破滅了。塊狀脂肪在慢火燒著的鍋中逐漸溶解,油從少到多,鍋中浮著大小不等的油渣子,滾燙的油鍋不時發出吱吱的響聲,如果一不小心,把水滴在鍋中,就會發出更大的劈啪聲響,一旦走避不及,更會弄得“花容失色”,所以做來要十分小心。待油渣子冷卻後蘸著白砂糖來吃,香甜酥脆,味道好得無與倫比。

我們如此吃著豬油撈飯當早餐,度過了整個小學階段。到六十年代中期,媽媽有次從英國回來探望我們,她知道我們三人一直吃著豬油撈飯作早點,她向外婆提出嚴正的警告:豬油吃多了會把血管堵住,況且我和哥哥都在發育期中,這樣的早餐似乎不夠營養。現在想起來,媽媽的保健常識也真夠先進,那年代的人對食物健康的警覺性還不是很註意,但她畢竟是住在英倫多年的人,知道先進的醫學常識。

從此我們的早餐再也吃不上豬油撈飯了。?

直至有一年,我和哥哥都在念大學。英國卻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郵政人員大罷工,所有從英國寄來的信件都無法傳遞。由於我們兄妹倆全靠媽媽的外匯過日子,一時間我們的經濟陷入困境,差點兒變得三餐不繼。我這個當家的“小主婦”,頓時費煞籌謀,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忽然想起以豬油撈飯當午餐,在飯中加枚生雞蛋拌著吃,既富營養,味道又可口。劉紹銘先生回憶著吃馬鈴薯的日子,我卻慶幸豬油撈飯助我們渡過難關。

那晚在元朗吃飯,我是吃了半碗豬油撈飯,但味道似乎跟兒時所吃的大有出入。飯色是一般的黑色,卻缺乏應有的光澤,含在口中細嚼之下,原有的香滑滋味沒有了,可能是我只放了一小匙豬油之故。同桌的十幾個人中,只有一半人有膽嘗試,其余的人說:“豬油膽固醇高,少吃為妙。”

那天我沒要歐梵吃,他聽話沒吃,事後也不引以為憾。因為他從未品嘗過其中的美味,我擔心他吃過一次之後,要嚷著吃第二次,甚至以後的無數次,因為它實在太好吃了。我發覺當知道的健康常識越多,越叫我不能開懷大嚼;對於豬油撈飯的美味,只能從童年的味覺回憶中尋找。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