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艾爾曼《眾神的宮殿》第十八章·忠誠的衛士

第七部·眾神的守護者:18章·忠誠的衛士

一提起吉薩三大金字塔,人們的腦海裡立即便會浮現出那座位於哈夫拉金字塔前方的獅身人面像。它的名聲如此之響,以致大大超過了哈夫拉金字塔,而可與胡夫金字塔並駕齊驅;它的碩大無朋的形象為世人所熟悉,人們稱它為「沉默」與「神秘」的代名詞;它的身世和「健康」為各國所矚目,牽動著古往今來億萬人的心。

相傳,公元前二三世紀希臘人統治埃及時期,一批批希臘旅行家橫渡地中海來到埃及參觀旅遊。他們一見到這座奇怪的石像,有人便脫口驚呼:「斯芬克斯!」於是,斯芬克斯之名在西方傳開了,直到現在仍以此稱呼它。

斯芬克斯為何物?為什麼希臘人一見此石像便如此驚恐萬狀,失聲相呼?原來古希臘神話中有一頭可怕的怪物,它長著女人的頭,獅子的身軀,還添上兩隻翅膀。它的名字叫斯芬克斯。傳說它生性殘酷無比,從智慧女神繆斯那裡學到許多謎語,常常守在大路口叫過路行人猜謎。誰猜不出,就把他當場殺死吃掉。難怪希臘人見到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就談虎色變了。

獅身人面像坐落在距哈夫拉金字塔東北372米的一塊窪地的中央。當年建造金字塔時,這裡是採石場。採石工們把場內上等堅硬的石塊開採後建造金字塔,但中央一片岩石內含有貝殼之類的雜質,結構不嚴,故棄之不用。金字塔竣工後,採石場上便遺留下一座小山。

  傳說公元前2610年,哈夫拉法老前來巡視自己未來的陵墓,見此山擋於塔前,頗不雅觀,龍顏頓時不悅。擺在建築師面前有兩種選擇:或拆除,運走;或利用它改為陵墓的組成部分。這時,大概天才的設計師從埃及古代的神話和山的外形中汲取了靈感。遠古時,負責保護本部落安全、抵禦外來之敵的酋長常常被比作勇猛的獅子。而在神話中,獅子又成為陵墓和廟宇等聖地的衛士。或許設計師意識到了獅子還有殘忍的獸性一面吧,於是別出心裁地把小山雕塑成哈夫拉的頭像和獅子的身軀,象徵著人的智慧與獅子的勇猛結合於一身。

  一件千古不朽的造型藝術晶就這樣誕生了。

  人面像由整塊巨石(小山)琢成,高20米,體長57米,如果算上石塊砌成的兩個前爪,全長72米。它的臉寬4.075米,鼻子長1.71米,嘴大2.30米,耳長1.925米。它頭戴皇冠,兩耳測有扇狀的「奈姆斯」頭巾下垂,前額裝飾著據說能噴射毒液的「庫伯拉」聖蛇浮雕,下額掛著標誌國王威儀的長鬚,脖子上圍著項圈,鷹的羽毛圖案打扮著獅身。石像面貌慈祥,微露一絲神秘的笑容。4000多年來,它忠誠地守衛著金字塔,天天凝視著旭日東昇,默默無語地觀察著人間的憂患滄桑,自己也忍受著痼疾的煎熬。

  ■發怒的太陽神

  哈夫拉開創了雕刻獅身人面像的先例,此後歷代國王雖未倣傚他在金字塔前豎像,但紛紛製作,為自己樹碑傳世。第五六王朝的一些國王在金字塔坡道起點的東牆上塑造他們臉型的獅身人面像浮雕,像前地面上俯伏著打敗之敵。新王國時期,普遍在神廟門前雕塑兩排獅身像,不過像的頭有時為人頭,有時為鷹頭或羊頭。後代獅身人面像的規模遠不如哈夫拉像,其中著名的有豎立在古都盂夫的拉美西斯二世石像和在開羅博物館展出的哈特蘇伯特女王石像。它是古埃及唯一戴長鬚的女獅身人面像。

  新王國時期,哈夫拉獅身人面像被視為太陽神,成了人們朝拜的聖地。當時,石像被尊為霍爾·艾姆·艾赫特,意為「日出時的荷拉斯神」。阿拉伯人進入埃及後,石像的名字由宙埃及語變為艾布·胡爾(埃及方言為恐怖之父,實際上這個名稱並不表示石像很可怕的意思)。

  近幾年來,埃及輿論界不斷地疾呼:「獅身人面像病了」,「快救救獅身人面像!」1981年10月19日中午一聲轟響,石像左後腿1926年修築的護牆塌方,形成一個2米寬,3米長的窟窿,更是牽動著埃及人民和全世界公眾的心弦。人們擔心,也許有朝一日,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遊客,將面對一片廢墟,默然憑弔了。

  獅身人面像究竟患了何疾?如何醫治?

  走近石像,仔細端詳,你會發現,經漫長的無情歲月的洗札,像臉上道道皺紋,昔日外層的紅色膠泥大部分已剝落,皇冠、聖蛇、長鬚也都不翼而飛,它的鼻子深陷,胸部和全身「肌肉」鬆弛,斑斑駁駁,遍體鱗傷。項圈和彩繪元影無蹤,只剩頭頂上一個四方形固定皇冠的深洞。關於它的鼻子,近200年來,以訛傳訛,廣泛流傳著一種說法,即它被拿破侖的士兵當作靶子用炮轟掉了。其實歷史並非如此。據中世紀阿拉伯著名的歷史學家馬格裡齊(1364—1436年)記載,那時石像的獅身部分被沙土所覆蓋,有一位名叫沙依姆·台赫爾的蘇菲派(伊斯蘭教一個宗教派別)教徒,反對偶像崇拜,怒於有人經常來此朝聖,於是爬上沙丘,猛砍暴露在外的鼻子,毀壞人面的形象,以阻止信徒們的朝拜。馬格裡齊還說,此事發生後,飛沙掩埋了附近的農田,造成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當地百姓把它歸結為太陽發怒的緣故。此後,尚有些歷史學家提到了類似的史實。可見,300多年後才入侵埃及的拿破侖在這一點上應是無罪的。

  ■夢中的歷史

  石像「生病」由來已久,「醫治」也非始於今日。它的兩個前爪間尚存一塊記夢牌,記載著一段有趣的古代「治病」故事:第十八王朝時,金字塔附近黃沙遍野,羚羊和其它野生動物出沒其間,石像被石子埋到脖頸。有一次,伊蒙胡太伯二世的年輕王子托胡特莫斯到此獰獵。晌午時分,四周無蔭涼去處,他就來到石像陰蔭下小憩,朦朧中忽見石像開口對他說:「我是偉大的霍爾·艾姆·艾赫特。沙石憋得我透不出氣來。假如你能除去我身上的沙土,我將封你為上下埃及之國王。」王子當即允諾,醒後他重申一定清除石像身上的沙石。後來,他果然當上了國王,成了托胡特莫斯四世。他履行諾言,下令清理沙石,並在石像的南、西、北三面築起一道土坯牆,以防沙土再次堆積。土牆迄今殘存,每塊土坯上都刻有托胡特莫斯的名字。同時,他還決定在石像前建立這塊花崗石記夢碑,敘述這一歷史。學者們對這段史實頗多懷疑,認為托胡特莫斯不是太子,可能他編造了這段故事,假借太陽神授予他王權的名義,使其奪嫡篡位合法化,但都一致認為這是歷史上首次給石像「醫治」。

  第二個清理、修繕者大概是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國王之子赫姆瓦斯王子。

  公元前450年,希羅多德遊歷吉薩金字塔時,隻字未提及近在腿尺的石像,可能當時它全部被埋在沙土裡了。

  托勒密時期,獅身上出現了石塊脫落現象,當時用小石塊修補兩側、前膠和尾部,並在兩前爪間築一祭壇,其遺跡猶在。本朝未年,民間流傳著石像下面鑿有密室和墓穴,甚至說有一條秘密的甭道與哈夫拉金字塔相連。羅馬統治時代(公元前30-642年),這兒為旅遊勝地。羅馬人建造了一座半圓形階梯劇場和其它羅馬式建築。一些羅馬名士不斷到此造訪,有的留下了雕刻石碑,有的在前肢上題詞留名,甚至有人在前爪上刻下了一首讚美它的詩篇。

  到了近代,1818年英籍意大利人卡菲裡亞在此掘寶4年,發現了石像頭上掉下的聖蛇浮雕和一塊長鬚,他討好地把它們奉獻給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

  1916年,由法國人擔任局長的埃及文物局主持修築了獅身後肢的護牆。

  1936埃及著名的考古學家薩裡姆,哈桑清理石像附近的聚沙,發現了一座土坯小廟和許多石碑。廟位於石像東北,為伊蒙胡太伯二世所建。廟牆上刻有各種圖案。廟內的一塊碑上記載著他年輕時前來拜遏之事。另發現不少臣民刻的石碑,碑上繪有獅身人面像。有的碑上還刻著一二隻或多只耳朵,象徵著神耳在傾聽臣民們祈求賜福於他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預防附近英國炮兵陣地上的炮火震塌頭顱和德國飛機轟炸,在頭像突出頸脖1.5米的額下臨時築起一牆高牆,支撐頭顱,到1947年拆除。

  70年代以來,石像「看病」接二連三,小修小補不間斷地進行。歷史上除對石像排除沙土外,對像本身的「醫治」方法,一直採取用類似原石質的石灰石貼於外表剝蝕的部位。

  1975年在頸脖試驗一種新的化學藥物注人法。其方法是將盛有氫氧化鋇溶液的器皿置於部位的上方,把一塊白紗布的一端放人溶液裡,另一端擱在注人部位上,四周用塑料蓋住,溶液通過紗布滲入石像,氫氧化鋇同石頭裡的碳酸鈣發生化學變化,將石像的「表皮」轉化為堅硬的保護層,抗擊自然的侵襲。這種「醫治」效果如何?有人警告說,切莫拿稀世的無價之寶作兒戲,這種「醫治」可能招致更嚴重的惡果,幾十年後,這一層將整片地脫落。面對這種情況,各方人士大聲呼籲:要對石像「全面會診」,找出一條萬全之計,使這尊國寶世世代代傳下去,再不能採取頭疼治頭,腳疼治腳的臨時應付辦法了。

  從地質、水文、氣候、風力、石料等方面檢查和「會診」的結果,得出石像患有「慢性病」,正處於衰老過程中。其主要症狀是:頸、胸不斷疏落,全身消瘦、剝蝕。病因大致如下:「先天」不足,即石料質地脆弱、鬆散,頭顱的石質較堅硬,胸與軀體的石料最差;受到灼熱的陽光、懸殊的日夜溫差和晨露、潮濕的影響;強勁的飛沙走石不斷向它襲擊;石像低於高地45米,雖然此地雨量稀少,但不到一公里遠的納茲萊·薩馬鎮無排水系統,周圍又有農田,隨著阿斯旺高水壩的建成,尼羅河水穩定在地表層,造成石像下地下水位上升,滲入體內,與石灰石起化學變化,已發現石像外表出現鹽晶。在石像旁挖了三眼井,距地面3—4米深即出水;附近工廠、企業、別墅、夜總會給石像帶來污染。

  1982年年初,埃及當局採取果斷行動,先從已故的薩達特總統的別墅開刀,用推土機把胡夫金字塔周圍的別墅、夜總會、娛樂場統統推倒。

  「會診」中還出現了新的擔心。當初石像的下須鑿有長鬚,既像征著國王的威嚴,又支撐著幾百噸重的頭顱。如今鬍子長期失落,會不會有朝一日失去重心而「人頭落地」呢?何必不趁此全身「治病」之際,裝上鬍子,恢復它往日的堂堂儀容?那麼,鬍子在哪裡?據考證,它呈長條形,全長4米,最寬處為2.75米,重約30噸,但它已四分五裂,分散各地。開羅博物館存有兩根,可能為托胡特莫斯四世修補的。大不列顛博物館收藏一根,長75厘米,寬40厘米,重約四五百公斤。據說,英國還「代管」一根。於是,埃及文化部長親赴英國談判索要鬍子。出人意外,英國這回破例「開恩」,答應歸還。有人私下披露,英國之所以如此痛快地允諾,原因是這塊碎石並非是件完整藝術品,留著它意思不大,不如做個人情。但是,英國又擔心,假如它這一次開創了物歸原主的先例,各國都來紛紛索回被掠奪的文物,大不列顛博物館豈不要歸還一空,關門大吉?至於英國保存的聖蛇浮雕和大量埃及文物呢?未見下文。

  石像的「病因」找到了,長鬚局部也將歸還,下一步該是「醫治」了。專家對此看法紛壇,莫衷一是。有人主張將石像週身上下徐滿粘膠,防止表層繼續剝落;有人建議製作一個巨大的玻璃罩把它全部罩住,裡面安裝空調設備?有的人則認為把各段鬍子拼湊後,用不銹的銑條把鬍子與獅身串聯,固定住,這樣既支撐了下須,又不影響美觀。看來,數千年的痼疾,非一朝一夕能治癒,治療方法仍在審慎選擇中。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吉林省有一座「東方金字塔」,但它與埃及的金字塔並沒有淵源的關係,然而獅身人面像這個雕刻藝術卻遠涉重洋來到了中國。福建的泉州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港口,在開元寺大雄寶殿下須彌座束腰部,刻有獅子和獅身人面像浮雕。石階的東、西兩側各有獅子和獅身人面像雕刻36個和37個。這些獅身人面像形狀不一,神態各異:有的蓬鬆,四足立地;有的頭上盤有三層螺髻,兩耳垂肩,用右前膠待一朵蓮花;有的昂首張爪,作張口欲噬狀;有的向前馳突,回首顧盼。這些雕刻原先放置在一座婆羅門教寺內,後拆遷移至開元寺。經考證,這些獅身人面像的藝術形象最初來源於埃及,後傳人希臘,由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東侵亞洲時傳至印度,最後由印度傳人泉州。這也可算是中國與埃及文化交流的一個見證。

  湊巧的是,人們還從外星球上找到了印證。

  蘇聯太空人員勃列諾夫博士宣稱:「航行者二號」傳回的石人像圖像,與在月球、金星和火星上的發現相似。

  航行者二號太空探索器在接近海王星的飛行中,用高精度的遠攝像機拍攝到海王星並傳送回地球。勃列諾夫博士解釋說:這些信號被美國加州基地實驗室接收,我的實驗室也截獲了這些信號,經過處理,11幅圖片顯示出在月球、金星、火星上發現的石頭臉型,4個星球石像的臉,都有大大的橢圓形眼睛,輪廓清晰的鼻子和形狀奇怪的頭盔。雕刻那些巨大石臉人的文明比地球上出現的人類要早,我們也許永遠不會知道誰留下了石像,或者他們來自多遠的星球,但是那些人似乎只想告訴後來人,在他們之前早有人到過那些星球。

  埃及獅身人面像沒準便是外星人傑作。

Views: 10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