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保·把我國經濟發展推向質量效益時代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如何做到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習近平同誌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指明了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前進方向和現實路徑,明確了建設質量強國的宏大目標和具體要求,是做好新時期質量工作和經濟工作的重要指針。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習近平同志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我國是制造業大國,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有220多種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由於創新創造不夠,“中國制造”總體處於國際分工和產業鏈中低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制造”不僅需要量的擴張,更需要質的飛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創新的動力、活力和實力。

加快技術創新。習近平同誌強調:“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從世界範圍看,歐美等國家都在加大以創新為核心的科技投入。近年來,我國創新投入和創新能力提高較快,但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較少。面對新形勢,必須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服務,扭轉重制造輕研發、重引進輕創新的局面。加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機構整合,建立完善質量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提供技術支撐。

推進管理創新。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必須推進管理創新,堅持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國際趨勢的質量管理新路子。加快建設以道德為引領、誠信為支撐、責任為基石的先進質量文化,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使“追求卓越、持續改進”成為人們的主動意識和自覺行為。積極推廣應用現代管理科學和先進技術手段,嚴格質量控制,嚴格質量檢驗,努力實現中國產品不僅讓國內消費者喜愛,而且在國外聲譽良好的“雙滿意”目標。

促進人才創新。習近平同誌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大力培育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必須把提高勞動者素質放在重要位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著力建設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不斷提高一線工人技能水平。加強質量人才的教育和培訓,推廣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培養一批質量領軍人才。建立完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選拔、使用和激勵機制,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讓所有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形成合力推進“中國創造”的良好局面。

實施質量提升戰略,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

習近平同誌多次強調,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已經進入速度換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速度終有上限,質量永無止境。質量是經濟含金量的試金石、國際匯率走向的風向標、發展方式轉變的晴雨表。在新常態下,必須牢牢抓住質量提升這個根本,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以質量提升“對沖”速度放緩,把經濟發展推向質量效益時代。

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習近平同誌要求:“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是提升質量的根本保障。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是發達國家提升質量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國質量工作的努力方向。美國、法國、韓國等對制假售假行為專門立法,既罰款又判刑,如美國最高可罰500萬美元,監禁20年。切實提升中國質量,必須註重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積極探索消費品安全法、質量促進法、產品責任法等立法工作,加快推動產品質量法、計量法、標準化法等的修訂。對質量違法行為“零容忍”,建立質量“黑名單”制度,實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做到法律面前無特權、違法懲戒無例外。

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當今世界,標準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構成要素,標準之爭被稱為“贏者通吃”的競爭。近年來,我國標準發展很快,但一些領域仍存在標準缺失老化、水平不高、實用性不強等問題,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據2013年統計數據,在2.6萬多項國際標準中,由中國主導制定的僅占0.5%。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標準化工作,大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放開搞活企業標準,推進強制性標準改革,加大標準國際化力度,努力推動我國標準從基礎性工作向引領性工作轉變,從產品產業經濟領域向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擴展,從單一性、個體性向社會共性和全面推廣服務轉變,著力提升標準的適應性、先進性、有效性和競爭力,不斷提高標準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引領和助推中國質量提升。

發揮監管的推動作用。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推動質量提升,保障質量安全。創新監管手段,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加強質量風險監測、監督抽查、信用管理等,切實提高監管效率。突出監管重點,把監管力量集中到關乎民生福祉、安全穩定、國家形象的突出質量問題上,努力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消費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和國家安全。完善監管體系,探索建立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核心、加強政府事中事後監管為重點的現代監管制度,不斷提升質量監管科學化水平。增強監管實效,把質量監管與質量考核、質量統計結合起來,研究建立國家質量評價發布制度,有效引導各地質量工作。

發揮共治的協同作用。社會共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質量的有效途徑。在質量上實行社會共治,就是要改變過去單一依賴政府監管的工作模式,建立各方共同關心質量、維護質量、提高質量的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質量治理格局。應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和督促企業牢固樹立“質量即生命”等理念,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和質量主體。大力支持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工作,引導行業誠信自律,促進行業規範發展。加強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鼓勵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用腳投票”,加大對質量工作的宣傳力度、對質量問題的曝光力度,營造“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濃厚氛圍。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有關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擁有全球90%以上的名牌。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亟須把品牌建設作為發展戰略,通過打造品牌來提升競爭力,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加強品牌培育。制定品牌培育規劃,加快實施品牌發展工程、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和知名品牌培育工程,推動企業從產品競爭、價格競爭向質量競爭、品牌競爭轉變。創新品牌培育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資本向品牌集中、技術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合、資源向品牌集聚。發揮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一個品牌帶動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格局。加快建立一套全球公認、科學公正的品牌評價發布制度,正確引導品牌發展。完善質量獎勵制度,鼓勵企業和個人爭創“中國質量獎”,鼓勵地方政府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市和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支持企業爭創世界級品牌。

加強品牌推廣。積極發揮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加大品牌宣傳和推廣力度,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幫助企業了解世界知名品牌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同類品牌產品標準,努力把更多中國品牌推向國際市場。借助“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國品牌走出去。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優秀品牌,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戰略目標。

加強品牌保護。實施品牌保護,是推進品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是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客觀需要。應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技術等方法手段,充分利用地理標誌和原產地等保護政策,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保護力度,建設有利於品牌保護的長效機制和良好環境,形成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保護格局。加大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力度,加強產品防偽技術管理,讓名牌產品暢銷無阻、假冒偽劣沒有市場,有效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來源:《人民日報》2014年12月26日,作者單位:國家質檢總局)

Views: 4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